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828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的一上模型面和所述下模的一下模型面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瓶盖的一模腔,上模还包括一上模本体、一冷却模块以及一顶出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一第一运水组件和一第二运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运水组件采用了套管运水的方式,其包括一内套管和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的一上模隔水套管,所述第二运水组件沿所述第一运水组件的周向设置,包括一分水套,连接在分水套下端的一螺纹型芯外套,以及与螺纹型芯外套下端内壁配合的一螺纹型芯内套,同时形成有一型芯冷却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零件断裂的问题,提高寿命,单向流动冷却运水更均匀,提高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
本技术涉及制盖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成为包装产业中的生力军,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塑料包装行业的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平稳增长,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如今各种饮料、化妆品、药品等,其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而塑料瓶装结构都缺少不了塑料瓶盖,塑料瓶盖往往需要单独生产。制造塑料瓶盖的机器设备多种多样,其中以模压制盖机最为常用。目前的模压制盖机均采用了多个压塑的制盖模具,该些制盖模具均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其上模内均设有一运水冷却结构,如图1中,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常用的运水冷却结构,其中螺纹型芯内套207’与分水套210’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新型外套208’与分水套210’内壁连接,通过螺纹型芯外套208’与螺纹型芯内套207’的组合,在螺纹型芯外套208’的内壁和螺纹型芯内套207’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一运水流道C,但这种结构的设计导致螺纹型芯外套208’和螺纹型芯内套207’没有装配关系,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零件,这也就导致处在里面的螺纹型芯内套207’的部分壁厚薄,制盖模具在开模和合模动作时螺纹型芯内套207’容易出现横向变形,模具卡死,且在图1中A和B处因应力集中断裂失效等严重问题,且这样设计的致螺纹型芯外套208’和螺纹型芯内套207’在加工工艺上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强度差,受压承受差,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后期维护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传统的运水冷却方式采用的是竖直方向分成5份通道进水,到达底部时分成2份通道,该2份通道旋转半圈再由相对的另外5份通道回水,该种结构设计容易导致2份通道内的水流不均匀,冷却不充分效果差,从而导致瓶盖冷却定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件断裂的严重问题,提高使用寿命长,同时采用直通单向流道提高冷却效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用于瓶盖的制备,所述瓶盖包括一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在其周向形成的一螺纹侧壁;所述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的一上模型面和所述下模的一下模型面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瓶盖的一模腔,所述上模还包括:一上模本体,包括一柱形管套和一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柱形管套的上端;一冷却模块,用以使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瓶盖冷却定型;以及一顶出模块,包括一气流辅助顶出结构,用于辅助吹出所述瓶盖;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一第一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管套的轴心处,其包括:一内套管、一上模隔水套管以及一接头,所述内套管同轴设置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内,并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形成有一上模冷却腔,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装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接头连接,所述内套管轴心形成有一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从所述接头延伸至所述上模冷却腔,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形成有一第一回液流道,所述上模隔水套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安装件连接,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液流道连通的一第一回液口;和一第二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水组件的周向,其包括:一分水套、一螺纹型芯外套以及一螺纹型芯内套;所述分水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上部,所述分水套的壁体内设有一第二进液流道和一第二回液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下端部配合,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壁体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回液流道连通的一进液引流流道和一回液引流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在靠近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的外壁周向设有一螺牙槽,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位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和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之间,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上端部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内壁连接,且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外侧壁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内侧壁之间对应所述螺牙槽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瓶盖的所述螺纹侧壁冷却定型的一型芯冷却流道,所述型芯冷却流道包括一分流腔、一回流腔以及一上模集液流道,所述进液引流流道和所述回液引流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分流腔和所述回流腔,所述分流腔沿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上开设的预定数量的上模分流槽与所述上模集液流道连通,所述上模集液流道沿所述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周向旋转一圈再通过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上开设的预定数量的上模回流槽与所述回流腔连通。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一模座和一第三运水组件,所述第三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模座内,所述第三运水组件包括一下模隔水套、一下模压套以及一下模型腔套,所述下模型腔套位于所述模座的上方,所述模座上端与所述下模型腔外底部形成有一下模冷却腔,所述模座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下模冷却腔连通的一第三进液流道,所述下模隔水套沿所述下模型腔套周向设置,并与所述下模型腔套外侧壁形成有一螺旋运水流道,所述下模压套设置在所述模座外侧并与所述下模隔水套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回液流道,所述螺旋运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冷却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液流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冷却腔包括:沿所述下模型腔套底部中心向四周延伸的预定数量的下模分流槽及设置在所述下模型腔套底部周向旋转一圈设置的一下模集液流道;通过所述下模分流槽实现向四周发散方式运水,再沿着所述下模集液流道旋转一圈进入所述螺纹运水流道,所述螺旋运水流道围绕瓶盖的螺纹侧壁单向循环一圈后流入所述第三回液流道,所述第三运水组件的运水方式采用单向流动避免了流速、流量不均匀问题的产生,同时增加零件强度,提高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再者保证了冷却水在下模集液流道内的冷却区域延长至所述瓶盖螺纹侧壁的最高处,且单向旋转流动区域,冷却效率明显提升。优选的,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上端部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内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型芯外套上端部与所述分水套配合的位置处套设有一第一弹簧,用以支撑和缓冲所述螺纹型芯外套。优选的,所述分水套与所述柱形管套之间设有一第二弹簧,用以支撑和缓冲所述分水套,提供成型压力,开模后用于上模的复位。优选的,所述柱形管套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安装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其中上模包括一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一第一运水组件和一第二运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运水组件采用了管套管的方式,即所述内套管轴心内形成有一第一进液流道,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并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形成有用于瓶盖的底部冷却定型的一上模冷却腔,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上模冷却腔连通的一第一回液流道,因此所述第一运水组件通过管套管式的运送冷却水,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该设计在结构上形成了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内的低温冷却水与所述第一回液流道内的升温冷却水的对流,进而实现相互换热的功能,使沿所述第一回液流道循环回去的升温冷却水得到适当的降温,所述第一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用于瓶盖的制备,所述瓶盖包括一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在其周向形成的一螺纹侧壁;所述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的一上模型面和所述下模的一下模型面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瓶盖的一模腔,所述上模还包括:/n一上模本体,包括一柱形管套和一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柱形管套的上端;/n一冷却模块,用以使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瓶盖冷却定型;以及/n一顶出模块,包括一气流辅助顶出结构,用于辅助吹出所述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n一第一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管套的轴心处,其包括:一内套管、一上模隔水套管以及一接头,所述内套管同轴设置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内,并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形成有一上模冷却腔,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装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接头连接,所述内套管轴心形成有一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从所述接头延伸至所述上模冷却腔,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形成有一第一回液流道,所述上模隔水套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安装件连接,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液流道连通的一第一回液口;和/n一第二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水组件的周向,其包括:一分水套、一螺纹型芯外套以及一螺纹型芯内套;所述分水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上部,所述分水套的壁体内设有一第二进液流道和一第二回液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下端部配合,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壁体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回液流道连通的一进液引流流道和一回液引流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在靠近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的外壁周向设有一螺牙槽,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位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和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之间,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上端部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内壁连接,且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外侧壁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内侧壁之间对应所述螺牙槽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瓶盖的所述螺纹侧壁冷却定型的一型芯冷却流道,所述型芯冷却流道包括一分流腔、一回流腔以及一上模集液流道,所述进液引流流道和所述回液引流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分流腔和所述回流腔,所述分流腔沿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上开设的预定数量的上模分流槽与所述上模集液流道连通,所述上模集液流道沿所述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周向旋转一圈再通过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外侧壁上开设的预定数量的上模回流槽与所述回流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用于瓶盖的制备,所述瓶盖包括一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在其周向形成的一螺纹侧壁;所述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的一上模型面和所述下模的一下模型面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瓶盖的一模腔,所述上模还包括:
一上模本体,包括一柱形管套和一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柱形管套的上端;
一冷却模块,用以使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瓶盖冷却定型;以及
一顶出模块,包括一气流辅助顶出结构,用于辅助吹出所述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
一第一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管套的轴心处,其包括:一内套管、一上模隔水套管以及一接头,所述内套管同轴设置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内,并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形成有一上模冷却腔,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装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接头连接,所述内套管轴心形成有一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从所述接头延伸至所述上模冷却腔,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形成有一第一回液流道,所述上模隔水套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安装件连接,所述固定安装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回液流道连通的一第一回液口;和
一第二运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水组件的周向,其包括:一分水套、一螺纹型芯外套以及一螺纹型芯内套;所述分水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上部,所述分水套的壁体内设有一第二进液流道和一第二回液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下端部配合,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壁体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回液流道连通的一进液引流流道和一回液引流流道,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在靠近所述上模隔水套管底部的外壁周向设有一螺牙槽,所述螺纹型芯内套套设在所述上模隔水套管的底部,位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和所述上模隔水套管之间,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上端部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内壁连接,且所述螺纹型芯内套的外侧壁与所述螺纹型芯外套的内侧壁之间对应所述螺牙槽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瓶盖的所述螺纹侧壁冷却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信祥李平生张龙锋骆继国杨海东何和智顾浩生苏继前莫容镔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晶品智能压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