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68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钳,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节省人力和钳紧效果好的拉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滑座、拉杆一和拉杆二,所述滑座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所述拉杆一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相铰接,所述拉杆一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所述拉杆二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所述钳臂一和所述钳臂二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滑座立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所述滑座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相连接的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钳具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钳
本技术涉及一种钳具,特别涉及一种拉钳。
技术介绍
金属-五金制品行业迅猛发展,五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五金制品也成为工业制造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环节。钳具在生产制造中应用广泛,在加工铜管的时候也需要用到钳具中的拉钳,而现有的铜管加工用的拉钳结构单一,需要工人用力夹紧铜管,再固定住拉钳,防止其松动,但这种拉钳不仅费力,而且夹紧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节省人力和钳紧效果好的拉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滑座、拉杆一和拉杆二,所述滑座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所述拉杆一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相铰接,所述拉杆一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所述拉杆二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所述钳臂一和所述钳臂二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滑座立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所述滑座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相连接的锁紧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动组件包括曲臂、转动轴臂、小轴、拔叉、弹簧杆和弹簧支撑架,所述曲臂设置于所述滑座立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臂与所述曲臂的一端相固定,且所述转动轴臂的一端穿入所述滑座内,所述曲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相铰接,所述拔叉设置于所述小轴上,且所述拔叉内设有与所述小轴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弹簧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拔叉内,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支撑架内,所述弹簧支撑架的底板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和钩臂,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滑座内,且所述齿轮的安装孔适配安装于所述转动轴臂上,所述齿条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座顶端,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钩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座内部,且所述钩臂位于所述齿轮下方,所述钩臂的末端设有钩爪块,所述钩爪块上设置有扶手杆,所述钩臂前端上设置有卡爪臂,所述卡爪臂位于所述齿条的移动行程内。进一步的,所述钳臂一和所述钳臂二的端面上均设有钳爪。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转动组件还包括依次套设固定于所述弹簧杆内的弹簧杆前支架、弹簧和弹簧挡块,所述弹簧杆前支架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座的上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滑座、拉杆一和拉杆二,所述滑座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所述拉杆一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相铰接,所述拉杆一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所述拉杆二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所述钳臂一和所述钳臂二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滑座立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所述滑座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相连接的锁紧机构,本技术通过转动所述动力转动组件,从而带动所述中心转轴转动,从而使所述钳臂一和所述钳臂二靠近夹紧被钳物,再通过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动力转动组件,从而防止被钳物在该拉钳夹紧后发生松动,所以本技术通过次设计结构,不仅有效节省人力,而且钳夹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钳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松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钳紧状态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钳紧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滑座1、拉杆一2和拉杆二3,所述滑座1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4,所述拉杆一2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3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4相铰接,所述拉杆一2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5,所述拉杆二3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6,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7,此设计使所述拉杆一2、所述拉杆二3、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四者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滑座立轴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7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8,通过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带动所述中心转轴7的转动,从而使四连杆结构移动,进一步使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铜管,所述滑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相连接的锁紧机构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包括曲臂81、转动轴臂82、小轴83、拔叉84、弹簧杆85和弹簧支撑架86,所述曲臂81设置于所述滑座立轴4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臂82与所述曲臂81的一端相固定,且所述转动轴臂82的一端穿入所述滑座1内,所述曲臂81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83相铰接,所述拔叉84设置于所述小轴83上,且所述拔叉84内设有与所述小轴83相适配的滑动槽87,所述弹簧杆8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拔叉84内,所述弹簧杆85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支撑架86内,所述弹簧支撑架86的底板于所述中心转轴7相连接,所述转动轴臂82的末端连接有转动手柄,此设计可以通过转动所述手柄,所述转动轴臂82跟随所述手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曲臂81转动,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小轴83,所述小轴83在所述滑动槽87内滑动,并带动所述拔叉84水平移动,从而使夹紧于所述拔叉84内的所述弹簧杆85移动,所述弹簧支撑架86跟随所述弹簧杆85移动并带动所述中心转轴7转动,从而使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9包括齿轮、齿条92和钩臂93,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滑座1内,且所述齿轮的安装孔适配安装于所述转动轴臂82上,所述齿条92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座1顶端,且所述齿条92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钩臂9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座1内部,且所述钩臂93位于所述齿轮下方,所述钩臂93的末端设有钩爪块94,所述钩爪块94上设置有扶手杆95,所述钩臂93前端上设置有卡爪臂96,所述卡爪臂96位于所述齿条92的移动行程内,此设计当使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后,摆动所述钩臂93,使所述卡爪臂96卡紧所述齿条92,并将所述钩爪块94勾住固定工件,从而锁紧所述齿轮,进一步锁紧所述转动轴臂82,防止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后发生松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的端面上均设有钳爪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还包括依次套设固定于所述弹簧杆85内的弹簧杆前支架88、弹簧89和弹簧挡块810,所述弹簧杆前支架88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座1的上端面,所述弹簧89使拉钳在松开时有缓冲泄力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钳的工作过程为:将铜管放置于两个所述钳爪10之间,然后转到所述手柄,从而带动四连杆结构向前移动,从而使所述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铜管,此设计能有效节省用力,且夹紧效果好,当两个所述钳爪10钳紧铜管后,摆动所述钩臂93,使所述卡爪臂96卡紧所述齿条92后,从而锁紧所述齿轮,进一步锁紧所述转动轴臂82,防止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钳紧后发生松动。本技术应用于拉钳的
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座(1)、拉杆一(2)和拉杆二(3),所述滑座(1)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4),所述拉杆一(2)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3)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4)相铰接,所述拉杆一(2)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5),所述拉杆二(3)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6),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7),所述滑座立轴(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7)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8),所述滑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相连接的锁紧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滑座(1)、拉杆一(2)和拉杆二(3),所述滑座(1)的前端设置有滑座立轴(4),所述拉杆一(2)的一端和所述拉杆二(3)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座立轴(4)相铰接,所述拉杆一(2)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一(5),所述拉杆二(3)的另一端铰接有钳臂二(6),所述钳臂一(5)和所述钳臂二(6)相互交叉,且交叉处设置有中心转轴(7),所述滑座立轴(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转轴(7)相连接的动力转动组件(8),所述滑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相连接的锁紧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动组件(8)包括曲臂(81)、转动轴臂(82)、小轴(83)、拔叉(84)、弹簧杆(85)和弹簧支撑架(86),所述曲臂(81)设置于所述滑座立轴(4)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臂(82)与所述曲臂(81)的一端相固定,且所述转动轴臂(82)的一端穿入所述滑座(1)内,所述曲臂(81)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轴(83)相铰接,所述拔叉(84)设置于所述小轴(83)上,且所述拔叉(84)内设有与所述小轴(83)相适配的滑动槽(87),所述弹簧杆(8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拔叉(8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龙周浩铎蔡茂桂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磊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