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套设有夹套,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所述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釜体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釜体内从上往下间隔设有刮边搅拌装置以及搅拌剪切分散盘,所述刮边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剪切分散盘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剪切分散盘和刮边搅拌装置的共同配合作用,可避免乳化硅油时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的物料爬杆现象,并且可使得硅油物料搅拌更加均匀和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硅油生产
,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硅油通常指的是在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具有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硅油可制作成硅胶、硅乳液等产品,而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硅油进行乳化,为了避免硅油凝固或者乳化不均匀,需要对其进行搅拌乳化。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硅油置于反应釜中,通过单一电机控制搅拌器对硅油进行搅拌,电机位于反应釜的顶部,搅拌轴反应釜中间,搅拌器通常位于反应釜的中间位置,然而由于硅油的粘度较高,搅拌过程中若转速过大,则易发生硅油物料爬杆或者物料粘于反应釜内壁的情况,导致搅拌不均匀,影响硅油的乳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解决硅油搅拌过程中发生的物料爬杆和粘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套设有夹套,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所述夹套,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釜体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釜体内从上往下间隔设有刮边搅拌装置以及搅拌剪切分散盘,所述刮边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剪切分散盘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两个搅拌装置来对硅油进行进一步的搅拌,其中,由第一电机所控制的刮边搅拌装置负责刮落粘在反应釜内壁的搅拌不充分的硅油,使其重新进行搅拌;另外,由第二电机所控制的搅拌剪切分散盘位于釜体的底部,负责对釜体内部的大部分硅油的搅拌工作,并且由于第二电机设置于釜体底部,第二电机从下往上安装,硅油物料则不会因转速过高而发生物料爬杆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刮边搅拌装置包括转轴、搅拌架以及多个刮板,所述搅拌架设有两个,并沿所述转轴对称分布,所述多个刮板固定设于所述搅拌架底部以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两个搅拌架底部最内侧的刮板之间留有所述拌剪切分散盘的安装空间。刮边搅拌装置主要的作用是将因搅拌剪切分散盘高速转动而甩到釜体内壁上的物料进行刮落,釜壁上的物料是未完全搅拌的,若没有将其搅拌均匀则会降低其反应效果,因此刮板需要刮到釜壁,同时为了节省材料,通过以搅拌架作为载体使得转轴可带动刮板进行旋转,从而使其可以刮落釜壁上的物料。另外,搅拌架上的刮板的方向应相同,即刮板的设置方向应当位于搅拌架旋转方向的同一侧,以实现刮板的刮落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架包括剪切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轴并行分布,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轴之间自上而下连接有多个所述剪切板。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搅拌架不仅可以起到连接刮板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搅拌的作用,剪切板作为搅拌叶片,也可以进一步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由于其间隔设置于转轴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物料爬杆。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与所述釜体的内壁相接触,并且所述刮板的硬度小于所述釜体内壁的硬度。在连接杆与位于最底部的剪切板上设置刮板即可顾及到整个釜体内壁,同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刮板的作用,即可完全实现物料的刮落,刮板应当与釜体内壁相接触,二者的配合为间隙配合,而在考虑到釜体的使用寿命时,刮板的硬度应在保证其工作效果的同时尽量小于釜体内壁的硬度。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剪切分散盘包括转盘以及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固定设于所述转盘外圆周处,所述搅拌叶片为多个,所述多个搅拌叶片沿所述转盘外圆周间隔分布。搅拌剪切分散盘通过搅拌叶片实现其搅拌功能,搅拌叶片应尽可能设置多个,以提高搅拌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设有出料控制阀。操作工人可通过出料控制阀控制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进一步的,述夹套设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均设有控制阀。因搅拌剪切过程中伴随着摩擦,而摩擦易产生高温,通过往夹套内传输冷却液,可防止物料温度过高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夹套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能给高粘度物料预加热降低年度,便于后续硅油乳液的乳化生产,同时,可用于固体物料的熔融、可溶性物料的溶解开稀生产。进一步的,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翻盖,所述转轴穿过翻盖与电机转轴连接。翻盖可防止物料的溅射,同时也方便物料的添加。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位于夹套内壁与釜体外壁之间。温度计可用于实时监控冷却液的温度,便于操作工人掌控,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通过在反应釜顶部和底部设置两个电机,顶部的第一电机控制刮边搅拌装置,底部的第二电机控制搅拌剪切分散盘,搅拌剪切分散盘设于釜体底部,因此在高速旋转时不会发生物料爬杆的现象,而刮边搅拌装置可刮落粘在釜体内壁的物料,使其重新搅拌,因此,通过搅拌剪切分散盘和刮边搅拌装置的共同配合作用,可避免硅油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的物料爬杆现象,并且可使得硅油搅拌更加均匀和彻底。二、本技术采用夹套式设计,在釜体外部套设有夹套,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填充冷却液,可避免硅油在乳化过程中因搅拌剪切时摩擦产生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质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刮边搅拌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为: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套设有夹套2,釜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连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穿过夹套2,釜体1顶部设有第一电机4,釜体1底部设有第二电机5,釜体1内从上往下间隔设有刮边搅拌装置6以及搅拌剪切分散盘7,刮边搅拌装置6与第一电机4固定连接,搅拌剪切分散盘7与第二电机5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电机5与搅拌剪切分散盘7之间的连接轴由于会穿过釜体1以及夹套2,为了防止硅油物料沿着该连接轴流出,因此在连接轴与釜体1和夹套2的连接处均增加一个防水垫圈。本技术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两个搅拌装置来对硅油进行进一步的搅拌,其中,由第一电机4所控制的刮边搅拌装置6负责刮落粘在釜体1内壁的搅拌不充分的硅油,使其重新进行搅拌;另外,由第二电机5所控制的搅拌剪切分散盘7位于釜体1的底部,负责对釜体1内部的大部分硅油的搅拌工作,并且由于第二电机5设置于釜体1底部,第二电机5从下往上安装,硅油物料则不会因转速过高而发生物料爬杆的现象。出料管3上设有出料控制阀31。操作工人可通过出料控制阀31控制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图2所示,刮边搅拌装置6包括转轴61、搅拌架62以及多个刮板63,搅拌架62设有两个,并沿转轴61对称分布,多个刮板63固定设于搅拌架62底部以及远离转轴61的一侧,两个搅拌架62底部最内侧的刮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套设有夹套,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所述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釜体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釜体内从上往下间隔设有刮边搅拌装置以及搅拌剪切分散盘,所述刮边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剪切分散盘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套设有夹套,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所述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釜体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釜体内从上往下间隔设有刮边搅拌装置以及搅拌剪切分散盘,所述刮边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剪切分散盘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边搅拌装置包括转轴、搅拌架以及多个刮板,所述搅拌架设有两个,并沿所述转轴对称分布,所述多个刮板固定设于所述搅拌架底部以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两个搅拌架底部最内侧的刮板之间留有所述拌剪切分散盘的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包括剪切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轴并行分布,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轴之间自上而下连接有多个所述剪切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硅油产品生产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与所述釜体的内壁相接触,并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晓山,陈耀武,严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润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