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3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搅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包括搅拌轴,至少一个主搅拌桨,及增加流体轴向运动的辅助搅拌桨;主搅拌桨的下方搅拌轴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辅助搅拌桨;辅助搅拌桨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主搅拌桨的搅拌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搅拌桨能够扰乱搅拌轴周围的反应物料流动状态,打破搅拌轴下方的漩涡区,确保在较短是时间内,反应物料就能起到较好的混合效果,降低能耗,解决了现有的搅拌器在搅拌时,因为下方形成一个漩涡区,而使流体的切向流动量多,而轴向流动占比减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
本技术属于搅拌器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搅拌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物料的混合、分散、萃取及结晶等过程,搅拌器则是反应釜内核心部件,功能是提供混合流动所需要的动力和制造适宜的流动状态。当前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过程的沉淀结晶反应釜中广泛使用的锚式、桨式、折叶涡轮式搅拌器,搅拌过程产生轴向流,促进混合和反应,但是搅拌器下方不可避免形成一个漩涡区,这就增加了流体的切向流动,减少轴向流动,从而不利于物料的循环混合及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搅拌器在搅拌时,因为下方形成一个漩涡区,而使流体的切向流动量多,而轴向流动占比减少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反应釜内反应物料轴向与径向流量占比的反应釜用搅拌器。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包括搅拌轴,至少一个主搅拌桨,及增加流体轴向运动的辅助搅拌桨;主搅拌桨的下方,搅拌轴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搅拌桨;辅助搅拌桨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主搅拌桨的搅拌直径。优选的,辅助搅拌桨与紧邻其的主搅拌桨的距离H满足:0.3D<H<0.6D。优选的,主搅拌桨包括:套设在搅拌轴上的主轴套组件,及均匀环绕设置在主轴套组件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主扭转式搅拌叶片为放射状,主扭转式搅拌叶片与主轴套组件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优选的,辅助搅拌桨包括:套设在搅拌轴上的辅助轴套组件,及均匀环绕设置在辅助轴套组件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为放射状,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与辅助轴套组件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优选的,主轴套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的主轴套,每个主轴套上均设置有主扭转式搅拌叶片。优选的,辅助轴套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的辅助轴套,每个辅助轴套上均设置有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优选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的数量为2~6个;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的数量为2~6个。优选的,主搅拌桨的搅拌直径D满足:0.3D”<D<0.5D”,其中D”为反应釜的直径。优选的,多个主搅拌桨之间的距离L满足:L’<L<2L’,其中L’为主扭转式搅拌叶片的长边长度。优选的,主搅拌桨与辅助搅拌桨均与搅拌轴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因为主搅拌桨的下方,搅拌轴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搅拌桨,且辅助搅拌桨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主搅拌桨的搅拌直径,所以在搅拌时,辅助搅拌桨能够扰乱搅拌轴周围的反应物料流动状态,打破搅拌轴下方的漩涡区,同时增加反应物料轴向流量占比,确保在较短是时间内,反应物料就能起到较好的混合效果,降低能耗,解决了现有的搅拌器在搅拌时,因为下方形成一个漩涡区,而使流体的切向流动量多,而轴向流动占比减少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搅拌轴;2、主搅拌桨;3、辅助搅拌桨;21、主轴套组件;22、主扭转式搅拌叶片;31、辅助轴套组件;32、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搅拌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搅拌轴1,至少一个主搅拌桨2,及增加流体轴向运动的辅助搅拌桨3;主搅拌桨2的下方,搅拌轴1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搅拌桨3;辅助搅拌桨3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所述主搅拌桨2的搅拌直径。主搅拌桨2的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如果配置本实施例的搅拌轴1的反应釜的深度较深,反应釜内反应物料较多,则需要沿着搅拌轴1上设置多个(例如3个)主搅拌桨2;如果配置本实施例的搅拌轴1的反应釜的深度较浅,反应釜内反应物料较少,则需要沿着搅拌轴1上设置较少的主搅拌桨2,如设置1个;无论设置多少个主搅拌桨2都需要确保,所有的主搅拌桨2都处于反应物料内,如果有主搅拌桨2的高度高于反应物料的高度,则会造成浪费,且增加搅拌轴1的重量,增加能耗;因为主搅拌桨2的下方,搅拌轴1的底端设置有辅助搅拌桨3,且辅助搅拌桨3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主搅拌桨2的搅拌直径,所以在搅拌时,辅助搅拌桨3能够扰乱搅拌轴周围的反应物料流动状态,打破搅拌轴下方的漩涡区,同时增加反应物料轴向流量占比,确保在较短是时间内,反应物料就能起到较好的混合效果,降低能耗,解决了现有的搅拌器在搅拌时,因为下方形成一个漩涡区,而使流体的切向流动量多,而轴向流动占比减少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搅拌桨3与紧邻其的主搅拌桨2的距离H满足:0.3D<H<0.6D;只有当辅助搅拌桨3与紧邻其的主搅拌桨2的距离H满足上述条件时,辅助搅拌桨3才能更好的扰乱主搅拌桨2在搅拌时其下方形成的漩涡区的反应物料的流动状态,能够减小漩涡区的范围,甚至能够避免漩涡区的产生。在具体实施例中,主搅拌桨2包括:套设在搅拌轴1上的主轴套组件21,及环绕设置在主轴套组件21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为放射状,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与主轴套组件21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在具体实施例中,主搅拌桨2与搅拌轴1键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主轴套组件21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开设在搅拌轴1上的键槽配合连接的键,确保安装和拆卸方便;在搅拌时,扭转角度为15°~45°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不仅能够通过扰乱反应物料的流动状态,减少圆周流量的占比,进而增加轴向流量的占比,提高搅拌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搅拌过程中产生漩涡区;又因为本实施例中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与主轴套组件21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搅拌时主搅拌桨2周围的反应物料的圆周流量占比较大,增加轴向流量占比,同时也有效的避免在主搅拌桨2的下方产生漩涡区,降低能耗。此外,因为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为扭转式结构,且扭转角度为15°~45°,所以能够降低搅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在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搅拌桨3包括:套设在搅拌轴1上的辅助轴套组件31,及环绕设置在辅助轴套组件31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32;本实施例中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可以是将长方形的搅拌叶片的两端分别沿着中心向相反的反向扭转15°~45°得到的;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32为放射状,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32与辅助轴套组件31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在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搅拌桨3与搅拌轴1键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轴(1),至少一个主搅拌桨(2),及增加流体轴向运动的辅助搅拌桨(3);/n所述主搅拌桨(2)的下方,所述搅拌轴(1)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辅助搅拌桨(3);/n所述辅助搅拌桨(3)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所述主搅拌桨(2)的搅拌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用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轴(1),至少一个主搅拌桨(2),及增加流体轴向运动的辅助搅拌桨(3);
所述主搅拌桨(2)的下方,所述搅拌轴(1)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辅助搅拌桨(3);
所述辅助搅拌桨(3)的搅拌直径D’满足:0.4D<D’<0.6D,其中D为所述主搅拌桨(2)的搅拌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搅拌桨(3)与紧邻其的所述主搅拌桨(2)的距离H满足:0.3D<H<0.6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桨(2)包括:套设在所述搅拌轴(1)上的主轴套组件(21),及环绕设置在所述主轴套组件(21)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
所述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为放射状,所述主扭转式搅拌叶片(22)与所述主轴套组件(21)连接起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用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搅拌桨(3)包括:套设在所述搅拌轴(1)上的辅助轴套组件(31),及环绕设置在所述辅助轴套组件(31)上且径向扭转角度为15°~45°的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32);
所述辅助扭转式搅拌叶片(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蒋振康张坤黎俊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