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201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测量仪、循环氨水泵及变频流量调节计、焦油泵及变频流量调节计、乳化液泵及变频流量调节计组成;在焦油氨水分离槽顶部中心附近安装界面测量仪、感应探杆底端位于焦油层。利用感应探杆对不同高度的液体进行电导测量,根据不同介质电导不同从而显示界面,将显示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层高度,根据界面层高度变化,进行流量变频调整,从而保证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焦油、乳化液、循环氨水的分离效果,改进焦油成品的质量,乳化液质量可控,初冷器喷淋、洗涤效果得以显著提升,降低循环氨水含油量,保证焦炉长周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
本专利申请属于焦化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控制
,具体是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焦油氨水分离槽是化产回收的关键设备之一,起着对焦油、乳化液、氨水沉降、分离的作用。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化产工艺的运行状况,由于焦油氨水分离槽为密闭式结构,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无法直观观察。焦油界面过低时导致焦油含水过高,加重后续分离、脱水负担,焦油界面过高,导致乳化液层焦油含量过高,增大乳化液粘度,造成初冷器阻力过高;乳化液液面过高会导致循环氨水内含油增多,容易导致循环氨水喷头堵塞,影响焦炉正常运行。传统的焦油氨水分离槽多为利用配重以浮漂液位计仅显示焦油槽液位,或通过不同介质液位差利用双法兰液位计显示乳化液、氨水界面,上述界面显示技术都无法同时显示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焦油、乳化液、氨水各介质界面,而界面无法正确表征又制约着通过流量控制调整界面。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控制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可以实时显示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而不是仅显示其中一种或者二种介质界面,通过实施界面显示附以流量控制调节实现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控制,提高焦油氨水系统分离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焦油氨水分离槽、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的倒立型内锥、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与内锥之间形成的容腔内的循环氨水层和乳化液层以及焦油层、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上部并与循环氨水层连通的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顶部的界面测量仪、设置在界面测量仪底部的感应探杆,感应探杆的底端位于焦油层、且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内锥上沿的垂直距离为0.1-20m,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外壁上,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的循环氨水层中通过导线外设有循环氨水泵,在乳化液层以及焦油层中分别通过导线外设有焦油泵和乳化液泵,在循环氨水泵、焦油泵、乳化液泵出口管道上分别加装有循环氨水变频流量调节计、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乳化液泵变频流量调节计,循环氨水泵、焦油泵和乳化液泵均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外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感应探杆的探极为矩阵式分布的电磁感应传感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界面测量仪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顶部中心0.3-1.0m,比如0.5m。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感应探杆的底端距焦油氨水分离槽内锥上沿垂直距离为1.0-5.0m,比如2.0m。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为[型,内追的垂直高度占焦油氨水分离槽高度的1/3-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顶部中心附近位置安装界面测量仪,界面测量仪的感应探杆底端位于焦油层。利用界面测量仪的感应探杆对不同高度的液体进行电导测量,根据不同介质电导不同从而显示界面,将界面测量仪检测信号反馈至中控电脑画面,显示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层高度,根据界面层高度变化,进行流量变频调整,从而保证焦油、乳化液、氨水界面稳定。该界面测量仪依据电磁感应传感技术的测量原理,不同介质所产生变化较敏感的电场、磁场,将会间接的反映并代表该介质单位体积及介质特性的变化;利用这一原理结合矩阵式分布的传感探极结构,从而在集成电路有序控制下实时获取电场、磁场物理量的变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计算,进行量化处理、转化,就能准确无误记录得到介质液位变化,根据不同介质电导性不同,从而显示界面液位;然后将介质液位变化量转换成工业标准电信号输出并传递给工控计算机等采集设备进行实时显示。本技术通过利用界面测量仪的感应探杆测量不同介质的电场、磁场进而显示界面液位,并将画面实时显示在中控电脑画面,根据焦油、乳化液、循环氨水界面,通过调节焦油泵、乳化液泵、循环氨水泵的变频流量计保持各界面液位稳定,提高了焦油、乳化液、循环氨水的分离效果,改进了焦油成品的质量,乳化液质量可控,初冷器喷淋、洗涤效果得以显著提升,降低了循环氨水含油量,保证了焦炉长周期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焦油氨水分离槽,2、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3、循环氨水,4、循环氨水界面,5、乳化液界面,6、乳化液层,7、焦油界面,8、焦油层,9、界面测量仪,10、感应探杆,11、循环氨水泵,12、循环氨水变频流量调节计,13、焦油泵,14、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5、乳化液泵,16、乳化液泵变频流量调节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焦油氨水分离槽1、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倒立型内锥、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与内锥之间形成的容腔内的循环氨水层3和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上部并与循环氨水层3连通的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顶部的界面测量仪9、设置在界面测量仪9底部的感应探杆10,感应探杆10的底端位于焦油层8、且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锥上沿的垂直距离为0.1-20m,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的另一端连接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外壁上,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循环氨水层3中通过导线外设有循环氨水泵11,在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中分别通过导线外设有焦油泵13和乳化液泵15,在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乳化液泵15出口管道上分别加装有循环氨水变频流量调节计12、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4、乳化液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6,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和乳化液泵15均为电磁调节阀门、且均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外部。感应探杆10的探极为矩阵式分布的电磁感应传感器,界面测量仪9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1顶部中心0.3-1.0m。感应探杆10的底端距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锥上沿垂直距离为1.0-5.0m。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为[型或者弧形。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距顶部中心0.3-1.0m位置处开孔安装界面测量仪9,界面测量仪9的感应探杆10的底端位于焦油层,并距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锥上沿垂直距离为1.0-5.0m。本装置使用时,将界面测量仪9实时获取的各介质电场、磁场物理量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分析、计算,进行量化处理、转化,就能准确无误记录得到介质液位变化,根据不同介质电导性不同,显示界面液位;然后将介质液位变化量转换成工业标准电信号输出并传递给中控电脑画面进行界面实时显示。在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乳化液泵15出口管道上分别加装、循环氨水变频流量调节计12、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4、乳化液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6。当焦油界面7高于正常预设值时,提高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4的频率,以提高焦油输送量进而降低焦油界面7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焦油氨水分离槽(1)、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倒立型内锥、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与内锥之间形成的容腔内的循环氨水层(3)和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上部并与循环氨水层(3)连通的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顶部的界面测量仪(9)、设置在界面测量仪(9)底部的感应探杆(10),感应探杆(10)的底端位于焦油层(8)、且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锥上沿的垂直距离为0.1-20m,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的另一端连接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外壁上,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循环氨水层(3)中通过导线外设有循环氨水泵(11),在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中分别通过导线外设有焦油泵(13)和乳化液泵(15),在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乳化液泵(15)出口管道上分别加装有循环氨水变频流量调节计(12)、焦油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4)、乳化液泵变频流量调节计(16),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和乳化液泵(15)均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显示及液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焦油氨水分离槽(1)、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倒立型内锥、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与内锥之间形成的容腔内的循环氨水层(3)和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上部并与循环氨水层(3)连通的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设置在焦油氨水分离槽(1)顶部的界面测量仪(9)、设置在界面测量仪(9)底部的感应探杆(10),感应探杆(10)的底端位于焦油层(8)、且距离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锥上沿的垂直距离为0.1-20m,循环氨水溢流连通管(2)的另一端连接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外壁上,在内锥外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1)内的循环氨水层(3)中通过导线外设有循环氨水泵(11),在乳化液层(6)以及焦油层(8)中分别通过导线外设有焦油泵(13)和乳化液泵(15),在循环氨水泵(11)、焦油泵(13)、乳化液泵(15)出口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少英赵佳顺孔德文何小锴石培花
申请(专利权)人:唐钢美锦唐山煤化工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