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13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汽轮机内部部件膨胀率及轴向位移的新型位移传感器,它由铝制外壳、线圈绕组和磁芯三部分组成,该磁芯是由磁性氧化铁粉与还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调和后灌入铝制外壳中与线圈绕组粘和在一起并在室温下固化成型的,该磁芯加工容易,价格较低,并省去了传统位移传感器中的磁饱和稳压器,减少了重量和缩小了体积;减少了涡流损耗,降低了功耗,其功耗由传统的20W降到3W。(*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本技术所涉及的是用于检测转动设备内部部件膨胀率及轴向位移的传感器,尤其适用于检测汽轮机内部部件的相对膨胀率及其轴向位移率。现有的位移传感器是使用50Hz电源供电的差动变压器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铁芯采用纯电工铁制成,其形状如平头山,被测凸缘位于铁芯中间,励磁绕组置于两侧的铁芯柱上,由磁饱和稳压器馈电至两端,产生的主磁通分别通过山形铁芯两侧缝隙和凸缘,形成主回路。当凸缘发生位移时,凸缘和两侧铁芯的对应面积将发生变化,对应面积增大的一侧,其磁阻将减小,对应面积减小的一侧,其磁阻将增大。这样,绕在铁芯两侧柱上的次级绕阻就会分别感应出大小不同的电势,并送至调整装置。这种传统的位移传感器所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精度较差,其线性精度只有1.5%,可测位移范围只有±5mm;铁芯的加工比较困难;在电网频率波动或外界出现干扰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波动较大;铁芯产生的涡流使功耗增大;整个传感器体积大,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固有的缺点,提出一种由1000Hz高频供电,用于检测转动设备内部部件膨胀率和轴向位移的新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检测线性精度可达5‰,可测范围达±8mm。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新型磁芯的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一个铝制外壳、四个线圈绕组和磁芯组成。该磁芯由磁性粉末材料和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调匀后与线圈绕组浇铸在一起,并在室温下固化成型。上述磁性粉末材料指的是氧化铁粉。环氧树脂中需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酰胺树脂。此外还可用水泥充当氧化铁粉的粘合剂。磁性氧化铁粉与水泥的最佳比例为4∶1-8∶1。四个线圈绕组-->中的两个绕组用一根导线串联起来,每个绕组下面各引出三条导线,共6根导线送往变换电路。本技术所提出的带有新型磁芯的位移传感器,因其磁芯系采用磁性氧化铁粉与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按一定比例调和后灌注在一起并在室温下固化成型的,所以,加工容易,克服了传统磁芯的加工困难,价格也较低;本技术提出的位移传感器省去了传统位移传感器中的磁饱和稳压器,因而减少了重量和缩小了体积;因使用了新型磁芯,减少了涡流损耗,从而降低了功耗,其功耗由传统的20W降至2W;由于本新型位移传感器不使用传统的50Hz工频电源供电,而改用1000Hz高频供电,排除了电网对传感器的严重干扰,新型传感器的线性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其线性精度由传统的1.5%提高到5‰,可测位移范围从±5mm提高到±8mm。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带有新型磁芯的位移传感器剖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出的位移传感器作更详细的描述。图1中的1是填充的环氧树脂;2、3、5、6是线圈绕组;4是铝制外壳:7是磁性氧化铁粉与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的混合物;8是导线(①、②、③、④、⑤、⑥);9是安装孔。制造时,预先将线圈绕组置于铝制外壳中,然后灌入按一定比例调和好的磁性氧化铁粉与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的混合物并在室温下固化成型。余下的缝隙用环氧树脂灌满,即成本技术所提出的带有新型磁芯的位移传感器。4个线圈绕组中的两个绕组用一根导线串联起来,每个绕组下面各引出三根导线,共6根导线送往变换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由铝制外壳、线圈绕组和磁芯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磁芯是一种磁性氧化铁粉与还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的混合物,当这种构成磁芯的树脂混合物灌入铝制外壳中时,便将铝制外壳、线圈绕组粘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由铝制外壳、线圈绕组和磁芯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磁芯是一种磁性氧化铁粉与还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的混合物,当这种构成磁芯的树脂混合物灌入铝制外壳中时,便将铝制外壳、线圈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