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1)制备有机底肥、(2)制作垫料层、(3)制作基质层、(4)场地消毒、(5)黄精幼苗栽培与温湿度控制、(6)温湿度控制和(7)防虫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细沙、食用菌菌糠、草木灰、有机底肥、碎石、油茶饼粕、过磷酸钙,制成基质,该基质对黄精幼苗具有良好的固根能力,可以提供黄精幼苗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并且具有一定的防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属于中草药栽培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气)培和基质栽培。基质栽培是固体基质栽培植物的简称,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即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基质种类很多,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基质栽培目前在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较多,具有设备较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等,但同时也存在基质固根效果不佳、易带病菌等问题。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同时也是“药食同源”物品。黄精的根茎形状如山芋,可以生吃和炖服,既能充饥,又有保健作用。黄精的根茎中含有多糖、聚糖、黄酮、木质素、生物碱和氨基酸等物质,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抗氧化、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力、降脂、降糖、抑制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动化、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抗炎、抗病毒等功效,对身体十分有益。目前,随着黄精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不断被人们认知,黄精的经济价值越来越突出,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黄精的数量不断下降。黄精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植株的繁殖和生长容易受到影响,自然繁殖和生长的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种植成为黄精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黄精人工种植的田间管理比较简单,种苗的繁殖与培育是人工种植技术的关键点与难点。目前,关于黄精繁育方面的研究较多,种苗培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种苗培育技术,由于设备投入较高和管理较为复杂,难以广泛推广应用;因此,开发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种苗培育技术,是黄精人工种植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收集修剪黄栀子树得到的枝杈,将枝杈粉碎成颗粒,得到黄栀子颗粒;然后将25-30重量份的黄栀子枝杈颗粒、25-30重量份的油茶饼粕、40-50重量份的菜籽饼粕、5-8重量份的草木灰和0.01-0.05重量份的有机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分堆放置进行发酵,平均每堆体积5-10m3,堆的坡度为40°-60°;发酵过程中,每12h测量发酵堆30-40cm深处的堆料温度,当温度大于或等于65℃时,进行翻堆操作;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后的物料摊开,平均高度低于10cm,放置24-72h,使物料含水量降至30%以下;接着将摊开处理后的物料,用50-70℃热风干燥至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粉碎至20-40目,即得到有机底肥;步骤2:将无土栽培场地的地表土,自上而下清理50-70cm,至无植物根系的土层,整平;然后向整平后的土层上,依次覆盖厚度20-30cm的碎石与细沙混合物、20-30cm的粘土、2-5cm的干制雷公藤、15-25cm的三合土,使最终高度高于原地表土5-15cm;然后,在三合土上覆盖防渗土工布,四周压实固定,即为垫料层;步骤3:将25-30重量份的细沙、20-25重量份的食用菌菌糠、10-15重量份的草木灰、20-25重量份的步骤1得到的有机底肥、10-35重量份的碎石、5-8重量份的油茶饼粕和0.5-1.0重量份的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在步骤2的垫料层上均匀覆盖并压平,然后覆盖无纺布地膜,即为基质层;步骤4:架设塑料薄膜大棚以覆盖所述基质层,塑料薄膜大棚的棚架上方设遮阳装置,在相对湿度低于60%的条件下,对大棚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步骤5:在所述基质层上,按行距15-20cm、株距10-15cm均匀播种黄精种子或者具有顶芽的黄精茎段,埋深2-3cm,然后浇水;出苗后继续培育45-60d后即得黄精幼苗;培育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18~27℃范围内;培育过程中的补水采用滴灌和喷雾相结合的方式;培育过程中的防虫措施包括:在塑料薄膜大棚中的薄膜的下方,设置一层防虫网;在栽培场地内,纵向和横向每间隔25-30m,设置一个昆虫信息素诱捕器;纵向和横向每间隔10-15米架设一个捕虫灯,夜间开启捕虫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食用菌菌糠,为平菇菌糠、金针菇菌糠、猴头菇菌糠、双孢菇菌糠、草菇菌糠中的至少一种;使用前须烘干至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并粉碎至20-40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细沙、草木灰、和碎石均为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的干燥物料。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4的消毒处理采用的消毒方法为臭氧消毒,臭氧浓度为45-50mg/m3,消毒时间60-90min。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综合利用黄栀子枝杈、油茶饼粕、菜籽饼粕,经过建堆发酵制得有机底肥。2、本专利技术的无土栽培场地的垫料层中添加了干制雷公藤,具有防虫驱虫作用,可以避免害虫通过垫料层进入栽培场地破会黄精幼苗。3、本专利技术利用细沙、食用菌菌糠、草木灰、有机底肥、碎石、油茶饼粕、过磷酸钙,制成基质,该基质对黄精幼苗具有良好的固根能力,可以提供黄精幼苗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并且具有一定的防虫功能。4、本专利技术开发的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整个栽培过程,无需施肥,只需进行温湿度控制和防虫,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说明特别实施例,并不意图对本专利技术做限制。除非上下文明确显示,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亦包括复数形式。在说明较佳实施例时,可能基于清楚的目的而使用特别的术语;然而,本说明书所揭露者并不意图被限制在所选择的该特别术语;并且应当理解,每一个特定元件包括具有相同功能、以相似方式操作并达成相似效果的所有等效技术。实施例一: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1)制备有机底肥收集黄栀子树修剪的枝杈,将枝杈采用锤式粉碎机粉碎成5mm左右的均匀颗粒,得到黄栀子枝杈颗粒,备用。将28重量份的黄栀子枝杈颗粒、28重量份的油茶饼粕、45重量份的菜籽饼粕、7重量份的草木灰、0.03重量份的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均匀。所述有机肥发酵剂,为具有较强的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细菌、真菌的复合菌剂,有效活菌数大于10亿/g。建堆发酵。将混合物分堆放置,平均每堆体积8m3,堆的坡度为50°。发酵中,每12h测量发酵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步骤1:收集修剪黄栀子树得到的枝杈,将枝杈粉碎成颗粒,得到黄栀子颗粒;然后将25-30重量份的黄栀子枝杈颗粒、25-30重量份的油茶饼粕、40-50重量份的菜籽饼粕、5-8重量份的草木灰和0.01-0.05重量份的有机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分堆放置进行发酵,平均每堆体积5-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精幼苗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收集修剪黄栀子树得到的枝杈,将枝杈粉碎成颗粒,得到黄栀子颗粒;然后将25-30重量份的黄栀子枝杈颗粒、25-30重量份的油茶饼粕、40-50重量份的菜籽饼粕、5-8重量份的草木灰和0.01-0.05重量份的有机肥发酵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分堆放置进行发酵,平均每堆体积5-10m3,堆的坡度为40°-60°;发酵过程中,每12h测量发酵堆30-40cm深处的堆料温度,当温度大于或等于65℃时,进行翻堆操作;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后的物料摊开,平均高度低于10cm,放置24-72h,使物料含水量降至30%以下;接着将摊开处理后的物料,用50-70℃热风干燥至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粉碎至20-40目,即得到有机底肥;
步骤2:将无土栽培场地的地表土,自上而下清理50-70cm,至无植物根系的土层,整平;然后向整平后的土层上,依次覆盖厚度20-30cm的碎石与细沙混合物、20-30cm的粘土、2-5cm的干制雷公藤、15-25cm的三合土,使最终高度高于原地表土5-15cm;然后,在三合土上覆盖防渗土工布,四周压实固定,即为垫料层;
步骤3:将25-30重量份的细沙、20-25重量份的食用菌菌糠、10-15重量份的草木灰、20-25重量份的步骤1得到的有机底肥、10-35重量份的碎石、5-8重量份的油茶饼粕和0.5-1.0重量份的过磷酸钙混合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林,孙蕊蕊,李昌素,胡康棣,姚改芳,李莹,吴瑞,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阳县三三富林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