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54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它包括塑封料、第一底部框架、第二底部框架、芯片和铜跳线,所述第一底部框架和第二底部框架固定在塑封料的底部,所述芯片的底部通过焊料固定在第一底部框架的顶部,所述铜跳线的厚端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底部通过焊料固定在芯片的顶部,所述凸台与芯片的连接部位呈圆弧形,所述铜跳线的薄端通过焊料固定在第二底部框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采用厚薄铜跳线,同时设计凸台为圆弧结构,采用顶部、底部双面露铜设计,提高了芯片的性能,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属于二极管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半导体引线框架均为同一厚度,此方式优点为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缺点难以满足更高的二极管器件要求。为了更高的可靠性能,在产品工作时能最大的散发其产生的热量,为了解决此难题,很多厂家采用底板露铜设计,单一的底部露铜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必须另寻方法。同时如何才能将芯片能力发挥最大化,也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采用厚薄铜跳线,同时设计凸台为圆弧结构,采用顶部、底部双面露铜设计,提高了芯片的性能,散热效果更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它包括塑封料、第一底部框架、第二底部框架、芯片和铜跳线,所述第一底部框架和第二底部框架固定在塑封料的底部,所述芯片的底部通过焊料固定在第一底部框架的顶部,所述铜跳线的厚端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底部通过焊料固定在芯片的顶部,所述凸台与芯片的连接部位呈圆弧形,所述铜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塑封料(1)、第一底部框架(2)、第二底部框架(3)、芯片(4)和铜跳线(5),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和第二底部框架(3)固定在塑封料(1)的底部,所述芯片(4)的底部通过焊料(6)固定在第一底部框架(2)的顶部,所述铜跳线(5)的厚端底部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的底部通过焊料(6)固定在芯片(4)的顶部,所述凸台(7)与芯片(4)的连接部位呈圆弧形(71),所述铜跳线(5)的薄端通过焊料(6)固定在第二底部框架(3)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薄铜片引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塑封料(1)、第一底部框架(2)、第二底部框架(3)、芯片(4)和铜跳线(5),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和第二底部框架(3)固定在塑封料(1)的底部,所述芯片(4)的底部通过焊料(6)固定在第一底部框架(2)的顶部,所述铜跳线(5)的厚端底部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的底部通过焊料(6)固定在芯片(4)的顶部,所述凸台(7)与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涛王连慧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