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565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左侧部分与下壳体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围成左空腔;上壳体的右侧部分向下扣合连接有扩张腔壳体;空滤壳体的水平宽度为空滤壳体的高度的两倍以上;左空腔上下方向的中部设有滤芯,下壳体的左前侧设有进气口;扩张腔壳体的后侧设有出气口;扩张腔壳体内设有多孔管,多孔管上分布有若干用于消音的消音通孔;多孔管与出气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为空气滤清器提供了一种卧式结构,并且集成了共振消音结构,能够适应出气口位置要求低的车型,并且无须另外安装消音结构,以较低成本同时满足了消音降噪、低出气位置和结构紧凑等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气滤清器,一般包括上下相连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完整的壳体,壳体的轴向高度远大于壳体的直径,因此可以称为立式空气滤清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的空腔内设有滤芯;下壳体上设有进气口,上壳体上设有出气口,待过滤的空气由进气口进入滤芯与上下壳体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然后通过滤芯的滤层进入中心管,并通过中心管和出气口流出。空气在通过滤层时得到过滤。现有的空气滤清器本身没有消音器结构,如需要增加消音功能,则需要另外设置消音元件,成本较高且装配较为不便。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型号的增多,在某些型号的车辆中空间有限,难以布置传统的立式空气滤清器。有些车型的设计,要求出气口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下壳体上,如果压缩传统空气滤清器的体积,从而空出设置竖向管的空间,则可以从出气口引出竖向管,再向下通至车型要求的出气位置。但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效果(缩减了过滤面积),另一方面提升了系统的滤阻,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既能适应下部出气的车型,又无须另外设置消音元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宽于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上壳体分为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上壳体的左侧部分与下壳体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围成左空腔;上壳体的右侧部分向下扣合连接有扩张腔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和扩张腔壳体组成完整的空滤壳体;空滤壳体的水平宽度为空滤壳体的高度的两倍以上;左空腔上下方向的中部设有滤芯,滤芯呈平板状并将左空腔上下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左下腔处的下壳体的左前侧设有进气口;扩张腔壳体的后侧设有出气口;扩张腔壳体内设有多孔管,多孔管上分布有若干用于消音的消音通孔;多孔管顶部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底面与扩张腔壳体的顶面密封配合,水平板的顶面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的底边密封配合;多孔管与出气口相连通;水平板上设有与多孔管相连通的中心孔,中心孔向上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连通;上壳体的左上腔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互连通。所述多孔管与扩张腔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扩张腔壳体的右前侧设有回气管,回气管用于连接机动车的卸压管,卸压管上设有卸压阀。下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钢套筒,钢套筒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减振垫。上壳体的后侧底部与下壳体的后侧顶部之间设有卡扣锁紧结构;上壳体的前侧底部和下壳体的前侧顶部之间设有螺栓连接结构;螺栓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壳体上的上螺栓座、设置在下壳体上的下螺栓座以及螺纹连接在上螺栓座和下螺栓座内的连接螺栓,上螺栓座和下螺栓座一一对应;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接缝处压设有密封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结构紧凑,为空气滤清器提供了一种卧式结构,并且集成了共振消音结构(扩张腔壳体以及多孔管),能够适应出气口位置要求低的车型,并且无须另外安装消音结构,以较低成本同时满足了消音降噪、低出气位置和结构紧凑等目标。当整车气路需要卸压时,按照设计规定不能随意向环境中排气,此时打开卸压阀,可以使气体回流至空气滤清器内,为整车的气路卸压。本技术通过钢套筒安装在整车结构上,减振垫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轻本技术的振动。本技术通过后卡扣锁紧、前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并提高了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保证了连接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宽于下壳体2,上壳体1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上壳体1分为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上壳体1的左侧部分与下壳体2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围成左空腔;上壳体1的右侧部分向下扣合连接有扩张腔壳体3;上壳体1、下壳体2和扩张腔壳体3组成完整的空滤壳体;空滤壳体的水平宽度为空滤壳体的高度的两倍以上;分隔板位于下壳体与扩张腔壳体3之间,图未示。左空腔上下方向的中部水平设有滤芯4,滤芯4呈平板状并将左空腔上下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左下腔处的下壳体2的左前侧设有进气口5;扩张腔壳体3的后侧设有出气口6;扩张腔壳体3内设有多孔管7,多孔管7上分布有若干用于消音的消音通孔8(根据本技术具体的尺寸、重量及固有的振动频率,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霍姆赫兹共振腔消音原理设计消音通孔8的大小、数量及位置);多孔管7顶部连接有水平板9,水平板9的底面与扩张腔壳体3的顶面密封配合,水平板9的顶面与上壳体1的右侧部分的底边密封配合;多孔管7与出气口6相连通;水平板9上设有与多孔管7相连通的中心孔10,中心孔10向上与上壳体1的右侧部分相连通;上壳体1的左上腔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互连通。上壳体1和下壳体2以及扩张腔壳体3的材料优选采用PP+GF30(即添加比例为30%的玻纤增强PP),可在110°C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工作,在130°C的高温下间隙性工作,满足带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所述多孔管7与扩张腔壳体3之间具有间隙,扩张腔壳体3的右前侧设有回气管11,回气管11用于连接机动车的卸压管,卸压管上设有卸压阀。卸压管和卸压阀均为整车气路中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图未示。当整车气路需要卸压时,按照设计规定不能随意向环境中排气,此时打开卸压阀,可以使气体回流至空气滤清器内,为整车的气路卸压。下壳体2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座12,安装座12上设有钢套筒13,钢套筒13与安装座12之间设有减振垫。减振垫为常规部件,图未详示。本技术通过钢套筒13安装在整车结构上,减振垫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轻本技术的振动。上壳体1的后侧底部与下壳体2的后侧顶部之间设有卡扣锁紧结构14;上壳体1的前侧底部和下壳体2的前侧顶部之间设有螺栓连接结构;螺栓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上的上螺栓座15、设置在下壳体2上的下螺栓座16以及螺纹连接在上螺栓座15和下螺栓座16内的连接螺栓17,上螺栓座15和下螺栓座16一一对应;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接缝处压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常规部件,图未示。本技术通过后卡扣锁紧、前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安装固定,并提高了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保证了连接的密封性。卡扣锁紧结构14包括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或下壳体2上的卡爪和卡扣(如卡爪设置在上壳体1上,卡扣设置在下壳体2上),为常规结构,图未详示。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在一起后,先使卡扣锁紧结构14的卡爪和卡扣相互锁紧,然后再使用连接螺栓17穿入上下对应设置的上螺栓座15和下螺栓座16内,拧紧连接螺栓17,即可完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固定。使用时,本技术通过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宽于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上壳体分为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上壳体的左侧部分与下壳体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围成左空腔;上壳体的右侧部分向下扣合连接有扩张腔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和扩张腔壳体组成完整的空滤壳体;空滤壳体的水平宽度为空滤壳体的高度的两倍以上;/n左空腔上下方向的中部设有滤芯,滤芯呈平板状并将左空腔上下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左下腔处的下壳体的左前侧设有进气口;扩张腔壳体的后侧设有出气口;/n扩张腔壳体内设有多孔管,多孔管上分布有若干用于消音的消音通孔;多孔管顶部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底面与扩张腔壳体的顶面密封配合,水平板的顶面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的底边密封配合;多孔管与出气口相连通;/n水平板上设有与多孔管相连通的中心孔,中心孔向上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连通;上壳体的左上腔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消音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宽于下壳体,上壳体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上壳体分为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上壳体的左侧部分与下壳体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围成左空腔;上壳体的右侧部分向下扣合连接有扩张腔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和扩张腔壳体组成完整的空滤壳体;空滤壳体的水平宽度为空滤壳体的高度的两倍以上;
左空腔上下方向的中部设有滤芯,滤芯呈平板状并将左空腔上下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左下腔处的下壳体的左前侧设有进气口;扩张腔壳体的后侧设有出气口;
扩张腔壳体内设有多孔管,多孔管上分布有若干用于消音的消音通孔;多孔管顶部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底面与扩张腔壳体的顶面密封配合,水平板的顶面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的底边密封配合;多孔管与出气口相连通;
水平板上设有与多孔管相连通的中心孔,中心孔向上与上壳体的右侧部分相连通;上壳体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超张龙陈亚东马瑞
申请(专利权)人: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