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56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9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左右两侧的安装部,所述轴身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腔,左右两侧之间的减震腔通过一辅助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震腔远离轴身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减震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一罩于减震孔与减震腔相贯通的孔口外的阻力罩,阻力罩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中心设有一穿孔;所述阻力罩外周面与减震腔腔壁之间通过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带相连接,阻力罩罩口与减震孔孔口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能够对传递至自身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保证自身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惰齿轮不受震动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惰齿轮轴,特别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
技术介绍
惰齿轮是两个不互相接触的传动齿轮中间起传递作用的齿轮,同时跟这两个齿轮啮合,用来改变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使之与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而惰齿轮轴则是用于固定惰齿轮位置的轴,它通过自身的轴身与惰齿轮上的轴孔配合实现与惰齿轮的连接,轴的两端则安装于发动机液压泵的轴座上。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则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震动,而设于发动机上行的液压泵同样会受到震动力的影响,当液压泵发生震动时,惰齿轮轴则会随之发生震动,而设于惰齿轮轴上的惰齿轮则会受到影响,无法稳定的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进行啮合,若是在啮合过程中由于震动出现错位的情况,便极易增加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加快彼此的磨损速度,缩短惰齿轮的使用寿命,当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卡死的问题,导致从动齿轮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发动机液压泵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它能够对传递至自身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保证自身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惰齿轮不受震动力的影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左右两侧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腔,左右两侧之间的减震腔通过一辅助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震腔远离轴身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减震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一罩于减震孔与减震腔相贯通的孔口外的阻力罩,阻力罩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中心设有一穿孔;所述阻力罩外周面与减震腔腔壁之间通过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带相连接,阻力罩罩口与减震孔孔口相对;所述减震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感应柱;所述感应柱一端穿出至减震孔并伸入至阻力罩内,感应柱另一端与减震孔孔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孔内壁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减震腔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腔壁设有一活塞筒;所述感应柱位于阻力罩内的一端端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依次穿过穿孔、活塞筒筒口并设有一与活塞筒中部内壁相贴合的活塞;所述活塞筒邻近轴身的一端外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螺接有一弹性囊;所述减震腔中部设有一弹性膜,弹性膜中部设有一固定孔,活塞杆穿过固定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外夹板、内夹板,弹性膜中部被夹于外夹板与内夹板之间;所述弹性膜将减震腔分隔为内腔室、外腔室。所述辅助减震装置包括设有左右两侧的减震腔之间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上侧左右两端通过上通气管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内腔室上部相贯通,辅助腔下侧左右两端通过下通气管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内腔室的下部相贯通;所述辅助腔上侧腔壁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上磁板,辅助腔下侧腔壁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下磁板,上磁板下端的磁极与下磁板上端的磁极相斥。所述上磁板与下磁板之间放置有若干弹性球。所述弹性带、弹性囊、弹性膜以及弹性球皆为橡胶材质。所述阻力罩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侧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滑孔,滑孔与阻力罩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感应柱与滑孔相对的一端端面设有若干与滑孔位置相对应的滑杆;所述滑杆一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滑孔穿入至外腔室内并设有一卡头;所述卡头与阻力罩之间设有套设于滑杆外的第二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能够在震动力传递至自身时,位于轴身左右两侧的感应柱首先接收到震动力,而感应柱在受到震动力影响向左右震动时,则会被多道缓冲减震,使感应柱上的震动力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缓冲,当感应柱接收了传递至轴身上的大部分震动力并被缓冲减震后,其余少量的震动力对轴身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惰齿轮轴不受震动力的影响时,便能够保证设于惰齿轮轴上的惰齿轮旋转时的高稳定性,避免出现惰齿轮震动导致过度磨损或卡死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1、设于轴身1左右两侧的安装部2,所述轴身1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腔3,左右两侧之间的减震腔3通过一辅助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震腔3远离轴身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减震孔4;所述减震腔3内设有一罩于减震孔4与减震腔3相贯通的孔口外的阻力罩5,阻力罩5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中心设有一穿孔6;所述阻力罩5外周面与减震腔3腔壁之间通过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带7相连接,阻力罩5罩口与减震孔4孔口相对;所述减震孔4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感应柱8;所述感应柱8一端穿出至减震孔4并伸入至阻力罩5内,感应柱8另一端与减震孔4孔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减震孔4内壁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环形槽10;所述环形槽10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11;所述减震腔3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腔壁设有一活塞筒12;所述感应柱8位于阻力罩5内的一端端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一端依次穿过穿孔6、活塞筒12筒口并设有一与活塞筒12中部内壁相贴合的活塞14;所述活塞筒12邻近轴身的一端外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排气孔15;所述排气孔15螺接有一弹性囊16;所述减震腔3中部设有一弹性膜17,弹性膜17中部设有一固定孔18,活塞杆13穿过固定孔18;所述活塞杆13上设有外夹板19、内夹板20,弹性膜17中部被夹于外夹板19与内夹板20之间;所述弹性膜17将减震腔3分隔为内腔室301、外腔室302。所述辅助减震装置包括设有左右两侧的减震腔3之间的辅助腔21;所述辅助腔21上侧左右两端通过上通气管路22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内腔室301上部相贯通,辅助腔21下侧左右两端通过下通气管路23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内腔室301的下部相贯通;所述辅助腔21上侧腔壁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上磁板24,辅助腔21下侧腔壁设有与其相贴合的下磁板25,上磁板24下端的磁极与下磁板25上端的磁极相斥。所述上磁板24与下磁板25之间放置有若干弹性球26。所述弹性带7、弹性囊16、弹性膜17以及弹性球26皆为橡胶材质。所述阻力罩5邻近轴身1中心的一侧侧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滑孔27,滑孔27与阻力罩5内部空间相贯通;所述感应柱8与滑孔27相对的一端端面设有若干与滑孔27位置相对应的滑杆28;所述滑杆28一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滑孔27穿入至外腔室302内并设有一卡头29;所述卡头29与阻力罩5之间设有套设于滑杆28外的第二弹簧30。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动机上的震动力传递至液压泵上时,液压泵上的震动力则会通过轴座传递至惰齿轮轴轴身1两端的安装部上,此刻安装部2上的震动力便会从左右两侧向着轴身1中心方向传递,而感应柱8则分别位于轴身1的左右两侧,因此震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左右两侧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腔,左右两侧之间的减震腔通过一辅助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震腔远离轴身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减震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一罩于减震孔与减震腔相贯通的孔口外的阻力罩,阻力罩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中心设有一穿孔;所述阻力罩外周面与减震腔腔壁之间通过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带相连接,阻力罩罩口与减震孔孔口相对;所述减震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感应柱;所述感应柱一端穿出至减震孔并伸入至阻力罩内,感应柱另一端与减震孔孔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孔内壁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减震腔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腔壁设有一活塞筒;所述感应柱位于阻力罩内的一端端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依次穿过穿孔、活塞筒筒口并设有一与活塞筒中部内壁相贴合的活塞;所述活塞筒邻近轴身的一端外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螺接有一弹性囊;所述减震腔中部设有一弹性膜,弹性膜中部设有一固定孔,活塞杆穿过固定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外夹板、内夹板,弹性膜中部被夹于外夹板与内夹板之间;所述弹性膜将减震腔分隔为内腔室、外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左右两侧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左部与右部内设有互为对称的减震腔,左右两侧之间的减震腔通过一辅助减震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震腔远离轴身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其相贯通的减震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一罩于减震孔与减震腔相贯通的孔口外的阻力罩,阻力罩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中心设有一穿孔;所述阻力罩外周面与减震腔腔壁之间通过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带相连接,阻力罩罩口与减震孔孔口相对;所述减震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感应柱;所述感应柱一端穿出至减震孔并伸入至阻力罩内,感应柱另一端与减震孔孔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孔内壁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所述减震腔邻近轴身中心的一侧腔壁设有一活塞筒;所述感应柱位于阻力罩内的一端端面中心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依次穿过穿孔、活塞筒筒口并设有一与活塞筒中部内壁相贴合的活塞;所述活塞筒邻近轴身的一端外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螺接有一弹性囊;所述减震腔中部设有一弹性膜,弹性膜中部设有一固定孔,活塞杆穿过固定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外夹板、内夹板,弹性膜中部被夹于外夹板与内夹板之间;所述弹性膜将减震腔分隔为内腔室、外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啟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能胜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