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及建筑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9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及建筑框架结构,其中阻尼器包括第一能耗板、第二能耗板以及预应力组件。第一能耗板上的第一长条形孔的第一端的孔径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孔径;建筑框架结构包括上述的摩擦阻尼器。当发生地震时,由于第一长条形孔的第一端靠近节点,其孔径小于第一长条形孔其他位置处的孔径,则当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同时相对于框架柱在第一长条形孔内移动时,预应力组件可以抵接在第一端的内壁面上,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同时以第一端处的预应力组件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一能耗板和框架柱转动,无需单独设置现有的连接套和转轴,简化整个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所占用空间,也便于摩擦阻尼器的装配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及建筑框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框架结构减震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及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引其强度高、延展性、质量轻等优点,在抗震结构中广泛地应用,然而,近几十年来的地震中大量钢结构的横梁与框架柱连接位置的节点处出现了脆性破坏,较多钢结构房屋的节点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在地震中,容易引起钢结构的倒塌现象发生,即使钢结构即使不倒塌,但后续对钢结构的维修费用大。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由抗倒塌设计逐渐向可恢复功能转变,以降低地震后的损失,此钢框架结构主要是在钢框架的节点处或钢架内部布置了专门的阻尼器。比如,中国专利CN106812365A公开一种摩擦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一耗能板、第二连接套、第二耗能板及预应力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套固定在框架横梁上,第二连接套固定在框架柱上;第一耗能板的一端通过轴铰接在第一连接套上,第二耗能板的一端通过轴铰接在第二连接套上;同时,第二耗能板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腰孔,第一耗能板上设有与长腰孔可连通的若干间隔的连接孔;预应力组件穿过长腰孔和连接孔,给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施加预紧力,使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始终保持摩擦抵接并层叠地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的摩擦阻尼器,当外界发生地震时,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变形,引起节点处出现间隙并且框架柱和横梁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由于长腰孔的设置,使第一能耗板和预应力组件整体相对第二能耗板水平移动,两个能耗板在预应力组件作用下一直保持摩擦抵接;同时,第一能耗板和第二个能耗板中的任一个相对于各自对应的框架柱或横梁转动,从而使横梁可相对框架柱转动,以消耗地震对节点处产生的能耗;并在地震之后,由于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在始终保持摩擦抵接,并且横梁可相对框架柱转动,为节点处提供稳定的恢复力和耗能能力,使钢框架在地震后能够自行恢复到未地震之前的状态。但是,上述的摩擦阻尼器,在实现横梁相对框架柱转动时,还需要单独设置第一连接套或第二连接套,以及转轴,才能够使能耗板转动,引起整个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复杂和不紧凑,在框架结构的节点处所占用的空间大,不便于框架结构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复杂和不紧凑,在框架结构节点处所占用的空间大及不便于框架结构的拆卸和装配。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包括至少一块第一能耗板,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形孔,所述第一长条形孔的第一端的孔径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孔径;至少一块第二能耗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能耗板的一端适于固定在框架柱上,另一端层叠布置在所述第二能耗板上;至少一个预应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长条形孔以及框架横梁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上,用于将所述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沿层叠方向固定在框架横梁上,并给所述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施加相互摩擦抵接的预紧力。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第一长条形孔的另一端作为第二端;所述第一长条形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大。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至少所述预应力组件的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长条形孔内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匹配。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预应力组件还包括锁紧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端部上的锁紧部件;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的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锁紧部件和与该所述锁紧部件靠近的能耗板上,所述弹性件给该所述能耗板施加背向所述锁紧部件的预紧力。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与所述第二摩擦部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紧密抵接。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部中的一个为向外凸出的凸齿,另一个为与所述凸齿配合的凹槽,所述凸齿和所述凹槽滑动抵接的至少一侧壁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第一摩擦部为至少两个,对应地所述第二摩擦部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第一摩擦部依次相邻布置,所有所述第二摩擦部依次相邻布置。可选地,上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凸齿和凹槽的纵向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三角形的斜边或梯形的斜腰作为所述第一坡面或第二坡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框架柱,竖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框架横梁,水平布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柱之间;至少两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所述框架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摩擦阻尼器与相邻的所述框架柱连接。可选地,上述的建筑框架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框架柱节点上的至少一个耗能阻尼器;任一所述耗能阻尼器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水平部及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固定在框架柱上,所述水平部上设有由靠近节点朝向远离节点方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形孔;对应地所述框架横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孔一一对应,且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二长条形孔上的紧固组件;所述第二长条形孔的孔径由靠近框架结构节点朝向远离框架结构节点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包括第一能耗板、第二能耗板以及预应力组件。第一能耗板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形孔,第一长条形孔的第一端的孔径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孔径;第二能耗板设有与第一长条形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第一能耗板的一端适于固定在框架柱上,另一端层叠布置在所述第二能耗板上;预应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长条形孔以及框架横梁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上,用于将所述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沿层叠方向固定在框架横梁上,并给所述第一能耗板和第二能耗板施加相互摩擦抵接的预紧力。此结构的摩擦阻尼器,在将框架横梁与框架柱的节点固定时,第一能耗板上靠近第一端的一端部固定在框架柱上,使第一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处于相对固定状态;预应力组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第一长条形孔及第二连接孔内,由于第一能耗板上设有第一长条形孔,则预应力组件将第二能耗板固定在框架横梁上,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能够在第一长条形孔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当发生地震时,框架横梁与框架柱在节点产生间隙时,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同时相对于框架柱在第一长条形孔内移动;同时,由于第一长条形孔的第一端靠近节点,并且第一端的孔径小于第一长条形孔其他位置处的孔径,则当第二能耗板和框架横梁同时相对于框架柱在第一长条形孔内移动时,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块第一能耗板(21),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形孔(211),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的第一端的孔径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孔径;/n至少一块第二能耗板(22),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221);所述第一能耗板(21)的一端适于固定在框架柱(11)上,另一端层叠布置在所述第二能耗板(22)上;/n至少一个预应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一一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第一长条形孔(211)以及框架横梁(12)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1)上,用于将所述第一能耗板(21)和第二能耗板(22)沿层叠方向固定在框架横梁(12)上,并给所述第一能耗板(21)和第二能耗板(22)施加相互摩擦抵接的预紧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块第一能耗板(21),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形孔(211),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的第一端的孔径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孔径;
至少一块第二能耗板(22),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221);所述第一能耗板(21)的一端适于固定在框架柱(11)上,另一端层叠布置在所述第二能耗板(22)上;
至少一个预应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一一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第一长条形孔(211)以及框架横梁(12)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1)上,用于将所述第一能耗板(21)和第二能耗板(22)沿层叠方向固定在框架横梁(12)上,并给所述第一能耗板(21)和第二能耗板(22)施加相互摩擦抵接的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的另一端作为第二端;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的孔径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预应力组件的第一紧固件(231)穿设在所述第一长条形孔(211)内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组件还包括锁紧在所述第一紧固件(231)的端部上的锁紧部件(233);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231)上的至少一个弹性件(232),所述弹性件(23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锁紧部件(233)和与该所述锁紧部件(233)靠近的能耗板上,所述弹性件(232)给该所述能耗板施加背向所述锁紧部件(233)的预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耗板(21)和第二能耗板(22)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摩擦部(212)和至少一个第二摩擦部(224),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云陈剑波张文斌王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