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49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电涡流TMD减振技术对质量块的阻尼不稳定,及阻尼效率不高的问题;包括矩形壳,矩形壳上侧壁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下侧固定有位于矩形壳内的横杆,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导体板,转轴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弹簧,弹簧下端设有球形的质量块,质量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永磁铁,矩形壳底部固定有环形的垫板,垫板内拆卸连接有位于质量块下方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涡流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耸结构减振
,特别是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高耸结构因其形式高挑美观,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力及化工等众多领域,相对于普通建筑结构,高耸、细长的建筑结构在地震、风等外界荷载激励下极易发生振动,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或疲劳损伤,进而影响结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现有的减振抗风设施大多为TMD减振,TMD全称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由质块,弹簧与阻尼系统组成,既由将其振动频率调整至主结构频率附近,改变结构共振特性,以达到减振作用。现有的电涡流TMD减振技术中TMD的质量块是水平方向摆动的,电涡流阻尼元件只能安装至质量块的顶部或底部,而质量块的摆动过程中随摆幅的增大而升高,因此电涡流系统的阻尼间隙也在不断的变化,导致对质量块的阻尼不稳定,阻尼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电涡流TMD减振技术对质量块的阻尼不稳定,及阻尼效率不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矩形壳,矩形壳上侧壁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下侧固定有位于矩形壳内的横杆,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导体板,转轴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弹簧,弹簧下端设有球形的质量块,质量块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永磁铁,矩形壳底部固定有环形的垫板,垫板内拆卸连接有位于质量块下方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涡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质量块在矩形壳内摆动抵消高耸结构受力后的摆动,同时通过永磁铁与矩形壳底部的弧形涡流板产生电涡流阻尼,将高耸结构摆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受风力时扇叶与转轴配合保证两个导体板始终处于质量块摆动最大的方向,有利于对质量块进行稳定的阻尼,最大限度的对结构进行减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矩形壳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矩形壳1,矩形壳1上侧壁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固定有位于矩形壳1内的横杆3,横杆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导体板4,转轴2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弹簧5,弹簧5下端设有球形的质量块6,质量块6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永磁铁7,矩形壳1底部固定有环形的垫板8,垫板8内拆卸连接有位于质量块6下方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涡流板9。为了实现转轴2能够随风向转动,所述的转轴2上端贯穿矩形壳1上侧壁且设有扇叶10,扇叶10与横杆3的方向相同。为了实现转轴2在矩形壳1上转动且能承受较大的重量,所述的矩形壳1上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呈半球形的转动块11,转动块11与转轴2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弹簧5吊起质量块6,所述的转轴2与质量块6之间设有位于弹簧5内的弹性绳12。为了实现涡流板9与垫板8的拆卸连接,所述的垫板8上侧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且位于弧形涡流板9上方的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为了使磁场变化时导体板4与弧形涡流板9中产生电涡流阻尼,所述的导体板4与弧形涡流板9分别为导电性较强的材料。本技术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矩形壳1安装在高耸建筑的顶部,弧形涡流板9位于垫板8内,滑块14位于滑槽13内锁止弧形涡流板9;高耸建筑结构晃动时带动质量块6在矩形壳1内摆动,质量块6带动上下两侧的永磁铁7在矩形壳1内摆动,永磁铁7摆动使矩形壳1内的磁场发生变化,弧形涡流板9内的磁通量变化使其内部产生电涡流,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弧形涡流板9内的电涡流会产生与永磁铁7运动方向相反的磁力,通过永磁铁7的摆动对质量块6产生电涡流阻尼效应,使高耸结构摆动的机械能转化为弧形涡流板9的热能消散;当遇到强风天气,风力吹动扇叶10带动转轴2摆动到与风力平行的方向,转轴2经横杆3带动两个导体板4摆动到与风力平行的方向,高耸结构带动质量块6在风力方向上摆动最大,扇叶10通过转轴2使两个导体板4始终处于质量块6摆动最大的方向,使两个导体板4对质量块6产生相对稳定的电涡流阻尼,此时质量块6带动永磁铁7在两个导体板4之间摆动,磁通量变化使两个导体板4内产生电涡流,通过电涡流阻尼将摆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对高耸结构的减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质量块在矩形壳内摆动抵消高耸结构受力后的摆动,同时通过永磁铁与矩形壳底部的弧形涡流板产生电涡流阻尼,将高耸结构摆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受风力时扇叶与转轴配合保证两个导体板始终处于质量块摆动最大的方向,有利于对质量块进行稳定的阻尼,最大限度的对结构进行减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包括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上侧壁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固定有位于矩形壳(1)内的横杆(3),横杆(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导体板(4),转轴(2)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弹簧(5),弹簧(5)下端设有球形的质量块(6),质量块(6)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永磁铁(7),矩形壳(1)底部固定有环形的垫板(8),垫板(8)内拆卸连接有位于质量块(6)下方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涡流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包括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上侧壁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2),转轴(2)下侧固定有位于矩形壳(1)内的横杆(3),横杆(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导体板(4),转轴(2)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弹簧(5),弹簧(5)下端设有球形的质量块(6),质量块(6)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永磁铁(7),矩形壳(1)底部固定有环形的垫板(8),垫板(8)内拆卸连接有位于质量块(6)下方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涡流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涡流TMD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2)上端贯穿矩形壳(1)上侧壁且设有扇叶(10),扇叶(10)与横杆(3)的方向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郝虎只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建科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