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和桥梁工程结构减振
,尤其是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
技术介绍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除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直接损害之外,还会引发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优秀的消能减震器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采用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结构受到地震等动力荷时,外围的约束单元能够保证内部核心受力单元在受压时能够达到全截面屈服的状态,并通过屈服滞回达到耗能的效果,达到结构“保险丝”的作用,从而较好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现有传统的防屈曲耗能支撑大都按照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多遇地震设计:要求防屈曲支撑在发生多遇地震时就应进入耗能阶段,即支撑整块芯材进入弹塑性阶段,塑性变形不可恢复,致使防屈曲支撑在多余地震后宜进行更换;当发生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时,支撑的轴向位移将接近甚至超过芯材的极限轴向变形,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将发生疲劳破坏的现象,对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防屈曲支撑包括芯材、套管、第一加劲板组件、第二加劲板组件、第一防压曲板、第二防压曲板、连接件、连接板和盖板,所述芯材包括非屈服段、第三屈服段、第二屈服段和第一屈服段,所述第一屈服段位于芯材的中部,第一屈服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屈服段、第三屈服段和非屈服段;所述第一加劲板组件、第二加劲板组件、第一防压曲板和第二防压曲板连接于套管内部,再通过连接件、连接板安装形成所述芯材的约束装置;所述芯材位于所述约束装置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套管的两端且与所述套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防屈曲支撑包括芯材、套管、第一加劲板组件、第二加劲板组件、第一防压曲板、第二防压曲板、连接件、连接板和盖板,所述芯材包括非屈服段、第三屈服段、第二屈服段和第一屈服段,所述第一屈服段位于芯材的中部,第一屈服段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屈服段、第三屈服段和非屈服段;所述第一加劲板组件、第二加劲板组件、第一防压曲板和第二防压曲板连接于套管内部,再通过连接件、连接板安装形成所述芯材的约束装置;所述芯材位于所述约束装置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套管的两端且与所述套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屈服段包括芯材和端部加劲板,所述端部加劲板设置于所述芯材的两端,与所述芯材板垂直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屈服段和所述第二屈服段之间采用坡度过渡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段,所述第二屈服段和所述第一屈服段之间采用坡度过渡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段;所述第三屈服段、第二屈服段和第一屈服段的截面面积根据工程需求按计算确定,第三屈服段的面积不大于第二屈服段的2倍,为1.1~1.8;第二屈服段的面积不大于第一屈服段的1.5倍,为1.1~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平衡式多阶段耗能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屈服段和所述第二屈服段之间的过渡段内,其宽度与所述第二屈服段芯材宽度相同,其高度应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组件或第二加劲板组件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从而将多余荷载传递于所述套管上进行自平衡;
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屈服段和所述第一屈服段之间的过渡段内,其宽度与所述第一屈服段芯材宽度相同,其高度方向应与所述第一加劲板组件或加第二劲板组件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从而将多余荷载传递于所述套管上进行自平衡;
所述第一加劲板组件和第二加劲板组件的加劲板间距在第一屈服段处比所述第二屈服段和第二屈服段处小,以期保证第一屈服段的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
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