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952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涉及芯线生产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油墨箱和设于油墨箱上的印刷滚轮,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两侧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压紧装置与机架相连,所述张紧轮相互配合将芯线压紧在印刷滚轮的表面。其技术效果是能够张紧芯线并吸收芯线晃动的能量,具有减小芯线的晃动幅度而使得印刷更加清晰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芯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导线的寿命和抗干扰能力,通常需要在导线的外部包被绝缘层等结构以制成包芯线。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经过放线、包芯、水冷、风干和收线等工序以完成对芯线的生产。为了提高识别效果,通常需要在收线步骤前对包芯线的绝缘层表面印刷上生产公司的名字、商标以及产品型号等。目前,公开号为CN10377045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印刷机,它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内中间设置有印刷滚轮,印刷滚轮的侧面设置有花纹,印刷滚轮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滚轮,电缆电线从导向滑轮和印刷滑轮的缝隙穿过,印刷滚轮的下端升入油墨中,印刷滚轮在转动时将表面的花纹印刷在电缆电线上。这种电线电缆印刷机虽然可以有效地在电缆电线上印刷批号,但是在印刷前风干的工序将会导致电缆电线剧烈晃动,使得被夹持在定位滚轮和印刷滚轮之间的电缆电线会在电缆电线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或者在印刷滚轮的轴线方向上晃动,使得印刷发生模糊,影响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其能够张紧芯线并吸收芯线晃动的能量,具有减小芯线的晃动幅度而使得印刷更加清晰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油墨箱和设于油墨箱上的印刷滚轮,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两侧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压紧装置与机架相连,所述张紧轮相互配合将芯线压紧在印刷滚轮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墨印刷时对芯线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芯线发生晃动时将会导致印刷图样出现拖痕或者模糊,而张紧轮的设置使得印刷滚轮前后的芯线需要先与张紧轮接触,再压紧在印刷滚轮上。此时一方面由于芯线被两个张紧轮相互配合拉伸张紧,张紧的线相对于松弛的线更为难以晃动;另一方面,由于芯线先与张紧轮接触,此时芯线发生晃动并与张紧轮发生摩擦,摩擦会消耗掉大部分的能量,使得芯线晃动的幅度更小,印刷更加清晰。进一步设置:所述张紧轮的表面设置有供芯线嵌入的限位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芯线在张紧轮的轴向上发生晃动时,芯线由于嵌入在限位凹槽之中,在晃动时会被限位凹槽的侧壁所阻挡,使得晃动的幅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两个张紧轮之间的芯线部分晃动的幅度,使得印刷效果更好。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的外筒以及套接在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张紧轮安装于内筒上,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所述弹性件收缩或舒张以使内筒缩入或伸出外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芯线的放线速度和收线速度具有差异时,芯线就会被拉伸或者松弛,由于弹性件具有弹性,当芯线松弛时弹性件将舒张伸长而将芯线张紧,当芯线绷紧时弹性件将收缩而避免芯线被拉长变形甚至拉断。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的筒底上安装有两个支撑片,所述张紧轮安装于两个支撑片之间且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支撑片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片共同对滚轮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地降低滚轮上的转轴与限位片之间的力矩,从而降低连接结构所受力矩过大而发生损坏的危险。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外筒的筒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簧为工业标准件,结构简单且性能稳定。支撑板对压簧起到支撑作用,内筒在弹簧的压迫下将张紧轮压紧在芯线上。当内筒被压缩进外筒时,支撑板压迫压簧收缩,从而对芯线松紧度产生缓冲效果,为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转速的改变提供调整时间。进一步设置:所述外筒的筒底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套接在弹性件内;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限位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限位杆穿过通孔并与支撑板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的侧壁抵接在支撑板的侧壁上,对内筒在其径向上产生限位效果,使得内筒和外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压簧被限位在限位杆的外侧,避免了压簧形变时发生扭弯而刮蹭外筒的内壁,从而降低了压簧受到太大压力而发生测压损坏的危险。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杆为棱柱设置,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棱柱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柱的侧壁与通孔的孔壁相抵接,内筒在有绕其轴线转动的趋势时将被棱柱所阻碍,使得内筒在周向上被固定,因此张紧轮的转动平面将被固定。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杆穿过支撑板的端部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于支撑板以阻止限位杆脱离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具有远离支撑板的趋势时,限位杆上的限位凸起抵接于支撑板并在轴向上阻碍支撑板向外筒外移动,从而避免了内筒与外筒脱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能够张紧芯线并吸收芯线晃动的能量,具有减小芯线的晃动幅度而使得印刷更加清晰的优点;在放线速度和收线速度不同时,通过给予芯线缓冲距离以使收线装置有足够时间调整速度,避免芯线被拉断或者松弛;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剖面图。图中,1、机架;2、油墨箱;3、印刷滚轮;4、张紧轮;41、限位凹槽;5、芯线;6、压紧装置;61、外筒;62、内筒;63、支撑板;64、弹性件;65、通孔;66、限位凸起;67、支撑片;68、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参考图1,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油墨箱2、设于油墨箱2上的印刷滚轮3、分别设于印刷滚轮3两侧的张紧轮4、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并驱使张紧轮4将芯线5压紧在印刷滚轮3表面的压紧装置6。继续参考图1,油墨箱2内盛放有用于印刷的油墨,印刷滚轮3通过转轴分别与油墨箱2的相对侧壁转动连接,印刷滚轮3在竖直平面上转动且靠近油墨的部分与油墨相接触。印刷滚轮3的侧面上设置有花纹,当芯线5抵接于印刷滚轮3的侧面并带动印刷滚轮3转动时,花纹将会将油墨印在在芯线5的外被上。继续参考图1,两个张紧轮4均与印刷滚轮3处于同一转动平面上并呈均处于呈直线排列,芯线5依次绕接于张紧轮4、印刷滚轮3和张紧轮4的表面,印刷滚轮3前后的芯线5需要先与张紧轮4接触,再压紧在印刷滚轮3上。此时一方面由于芯线5被两个张紧轮4相互配合拉伸张紧,张紧的线相对于松弛的线更为难以晃动;另一方面,由于芯线5先与张紧轮4接触,此时芯线5发生晃动并与张紧轮4发生摩擦,摩擦会消耗掉大部分的能量,使得芯线5晃动的幅度更小,印刷更加清晰。参考图2,压紧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的外筒61、以及套接在外筒61内的内筒62。外筒61和外筒61均为圆筒且同轴设置,内筒62的开口朝向外筒61的筒底,内筒62在外筒61内滑移并与外筒61滑移连接。内筒62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板63,支撑板63平行于内筒62的筒底设置,并通过弹性件64连于外筒61的筒底,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4选用压簧,弹性件64发生收缩或舒张以使内筒62缩入或伸出外筒61。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油墨箱(2)和设于油墨箱(2)上的印刷滚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3)两侧的张紧轮(4),所述张紧轮(4)通过压紧装置(6)与机架(1)相连,所述张紧轮(4)相互配合将芯线(5)压紧在印刷滚轮(3)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油墨箱(2)和设于油墨箱(2)上的印刷滚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3)两侧的张紧轮(4),所述张紧轮(4)通过压紧装置(6)与机架(1)相连,所述张紧轮(4)相互配合将芯线(5)压紧在印刷滚轮(3)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4)的表面设置有供芯线(5)嵌入的限位凹槽(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外筒(61)以及套接在外筒(61)内的内筒(62),所述张紧轮(4)安装于内筒(62)上,所述外筒(61)和内筒(62)之间通过弹性件(64)相连,所述弹性件(64)收缩或舒张以使内筒(62)缩入或伸出外筒(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2)的筒底上安装有两个支撑片(67),所述张紧轮(4)安装于两个支撑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泰盛电子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