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握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9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游戏握把,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凹面;一握把壳,覆盖于所述容置凹面上;至少一压力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至少一缓冲材,设置于所述握把壳,所述缓冲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力感测器;至少一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至少一弹片,抵顶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之间。因此所述游戏握把可降低成本且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游戏握把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戏握把,尤其是涉及一种成本低的游戏握把。
技术介绍
游戏在人们的休闲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且随着电竞游戏产业兴起,游戏握把的操控方法也多元化发展,以增加游戏的操作性及娱乐性。一般的游戏握把造型为多曲面,在设计结构上需要考量多个机构的连动与预留空间使感应结构与压力感测器之间有一间隙,可以在手上操作时不会轻易地触动软性的压力感测元件,出力时又可以压迫压力感测元件,否则很容易导致玩家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触动外壳上的感应结构而触动压力感测元件,压力感测元件是软性的且非常敏感,只要差一点尺寸数值就会差很多。然,一般的游戏握把在内部空间仅设有泡棉垫,且感应结构与压力感测器之间仅利用泡棉垫弹性特性充当间隙,避免两者直接触碰,但出力时又可以压迫压力感测元件,但泡棉垫是消耗材,长久使用后会造成弹性变形,且又会使游戏握把的制作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别于上述结构的游戏握把,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成本低的游戏握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游戏握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游戏握把,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凹面;一握把壳,覆盖于所述容置凹面上;至少一压力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至少一缓冲材,设置于所述握把壳,所述缓冲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力感测器;至少一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的间;至少一弹片,抵顶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之间;当所述握把壳未施加外力时,所述压力感测器与所述缓冲材之间形成一间隙;当所述握把壳施加外力时,所述握把壳藉由所述滑动机构向所述壳体靠近并带动所述缓冲材接触所述压力感测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缓冲材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设有至少一结构平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握把壳的内侧面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围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至少一肋,所述结构平面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覆盖所述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设有至少一转轴机构。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一侧,所述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另一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握把壳一侧的卡勾以及至少一形成于所述容置凹面一侧的卡勾导引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握把壳另一侧的卡扣以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另一侧的转轴。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片包括一固定臂及一弹性臂,所述固定臂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臂的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于所述弹性臂对应的位置形成至少一通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一上壳与一下壳,所述下壳设有一第一凹面、数个缺口、数个凸块及一第一延伸部,所述下壳的外侧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凹面的边缘形成数个所述缺口,数个所述缺口设在所述第一凹面,所述下壳的一侧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数个所述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面的两端,所述下壳的另一侧形成一延所述下壳的纵长方向延伸且向外凸出的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上壳包括数个凹槽、一第二延伸部及一第二凹面,所述上壳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面,所述第二凹面与第一凹面相连组成所述容置凹面,所述上壳的一侧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数个所述凹槽,所述凸块抵持于所述凹槽中,所述上壳的另一侧的外侧边缘延所述上壳的纵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互抵持。如上所述,当未施加外力时,因有所述弹片结构的所述弹性臂抵持所述握把壳使所述卡勾抵接在所述挡块成闭合状态,使在手上操作不出力时所述握把壳不会轻易下压,所述缓冲材位于所述压力感测器的上方,两者未接触,所述缓冲材与所述压力感测器之间有一间隙,此时在手中操作时不会触动到所述压力感测器,当施加外力在所述握把壳时,所述弹性臂往所述上壳的所述通孔的内侧方向下陷使所述卡勾脱离所述挡块,以所述转轴为轴心做微量转动,所述缓冲材与所述压力感测器接触,所述结构平面将力量从所述缓冲材藉着接触传导至所述压力感测器以感测外力大小反馈到游戏中,即为在手上操作不出力时所述握把壳不会轻易下压,不会触动所述压力感测器,但是在用力后还是可以使所述握把壳与所述上壳接触的所述弹片结构,藉此本技术游戏握把的感应结构稳定且可省去泡棉垫从而降低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上壳与握把壳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上壳与下壳组装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另一角度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上壳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上壳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握把壳的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游戏握把沿着第一图中IX-IX线的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游戏握把沿着第九图Ⅹ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游戏握把沿着第一图中XI-XI线的剖面图。图12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第九图施加外力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游戏握把沿着第十二图XIII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本技术游戏握把的第十一图施加外力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游戏握把沿着第一图中XV-XV线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游戏握把100下壳1第一凹面11缺口12凸块13第一延伸部14上壳2卡勾导引孔21弹片结构22固定臂221弹性臂222转轴23凹槽24第二延伸部25第二凹面26挡块27通孔28握把壳3卡勾31卡扣32感应结构4容置槽41肋42结构平面43缓冲材44定位柱45压力感测器5。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游戏握把100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图9及图10,本技术游戏握把100,包括一下壳1、一上壳2、一握把壳3、感应结构4及一压力感测器5,所述下壳1与所述上壳2组合成一壳体,所述握把壳3卡合于所述下壳1与所述上壳2的连接处,此组装方法可减少本技术游戏握把100的组装工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测器5设置于所述上壳2的外侧面,所述感应结构4设置于所述握把壳3的内侧面,所述感应结构4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力感测器5,所述感应结构4与所述压力感测器5之间形成一间隙。请参阅图3与图4,所述下壳1设有一第一凹面11、数个缺口12、数个凸块13及一第一延伸部14,所述下壳1的外侧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面11,所述第一凹面11用于收容部份所述握把壳3,所述第一凹面11的边缘形成数个所述缺口12,数个所述缺口12设在所述第一凹面11,所述上壳2的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凹面;一握把壳,覆盖于所述容置凹面上;至少一压力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至少一缓冲材,设置于所述握把壳,所述缓冲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力感测器;至少一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至少一弹片,抵顶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之间;当所述握把壳未施加外力时,所述压力感测器与所述缓冲材之间形成一间隙;当所述握把壳施加外力时,所述握把壳藉由所述滑动机构向所述壳体靠近并带动所述缓冲材接触所述压力感测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置凹面;一握把壳,覆盖于所述容置凹面上;至少一压力感测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至少一缓冲材,设置于所述握把壳,所述缓冲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压力感测器;至少一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至少一弹片,抵顶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之间;当所述握把壳未施加外力时,所述压力感测器与所述缓冲材之间形成一间隙;当所述握把壳施加外力时,所述握把壳藉由所述滑动机构向所述壳体靠近并带动所述缓冲材接触所述压力感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设有至少一结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壳的内侧面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围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至少一肋,所述结构平面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覆盖所述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握把壳之间设有至少一转轴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一侧,所述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面与所述握把壳另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游戏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握把壳一侧的卡勾以及至少一形成于所述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启明李宗仕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