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涉及滑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板体、支架和滚轮,板体一表面与若干支架连接,支架包括两个支臂,支臂一端与滚轮连接,支臂与滚轮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板体一表面设置有设备舱,设备舱内安装有电源与控制板,电源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控制板包括若干监测设备和NB‑IoT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支架与滚轮之间的结构,在支架与滚轮之间增加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在滑板上的重心位置,通过在板体下方设置设备舱,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滑板数据,并利用NB‑IoT通信技术,使滑板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
Intelligent Scooter for data acqui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
本技术属于滑板
,特别是涉及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
技术介绍
随着VR技术的发展,VR在体感游戏上的应用也有了长足进步。为了提高VR游戏的真实感,需要对游戏画面进行精确处理。在游戏画面处理中,需要根据实际运动的数据进行调整,精确的运动数据为游戏真实感的增强提供了指导性的参考,因此,如何精确地采集运动数据成为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通过改进支架与滚轮之间的结构,在支架与滚轮之间增加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在滑板上的重心位置,通过在板体下方设置设备舱,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滑板数据,并利用NB-IoT通信技术,使滑板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包括板体、支架和滚轮,所述板体一表面与若干支架连接,若干所述滚轮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板体一表设置有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为空腔结构,所述设备舱内设有防震套,所述设备舱一表面设置有压力板;所述防震套为盒体结构,所述防震套与设备舱配合固定;所述防震套内设有若干支撑座和隔板;所述支撑座两端分别与防震套内部上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隔板将防震套内分隔为主板舱和电源舱,所述主板舱内固定有控制板,所述电源舱内固定有电池;所述控制板与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支臂;所述底座一表面与板体连接,所述底座另一表面与两个支臂连接;所述两个支臂与底座相互配合形成“Y”形结构;所述支臂一端与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臂内设置有导线孔,用于排线;所述滚轮包括基座、插栓和转轮;所述基座一表面与插栓连接,所述插栓与固定槽相配合;所述基座另一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固定转轮;所述定位槽内一表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板以及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板体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包括微处理器、NB-IoT通信模块、陀螺仪、存储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NB-IoT通信模块、陀螺仪、存储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板车还包括相配合的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与NB-IoT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板为板装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板装式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进支架与滚轮之间的结构,在支架与滚轮之间增加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在滑板上的重心位置,通过在板体下方设置设备舱,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滑板数据,并利用NB-IoT通信技术,使滑板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板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板体的正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板体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8为支架与滚轮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架与滚轮的装配体侧视图;图10为图9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板体,2-支架,3-滚轮,101-设备舱,102-防震套,103-支撑座,104-隔板,105-电池,106-控制板,107-压力板,201-底座,202-支臂,203-固定槽,204-压力传感器,205-导线孔,301-基座,302-插栓,303-定位槽,304-转轮,305-速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底”、“中”、“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包括板体1、支架2和滚轮3,板体1一表面与若干支架2连接,若干滚轮3安装在支架2上。如图2-7所示,板体1一表设置有设备舱101,设备舱101为空腔结构,设备舱101内设有防震套102,设备舱101一表面设置有压力板107;防震套102为盒体结构,防震套102与设备舱101配合固定;防震套102内设有若干支撑座103和隔板104;支撑座103两端分别与防震套102内部上下表面连接;若干隔板104将防震套102内分隔为主板舱和电源舱,主板舱内固定有控制板106,电源舱内固定有电池105;控制板106与电池105电性连接。如图8-10所示,支架2包括底座201和支臂202;底座201一表面与板体1连接,底座201另一表面与两个支臂202连接;两个支臂202与底座201相互配合形成“Y”形结构;支臂202一端与设置有固定槽203;固定槽20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4;支臂202内设置有导线孔205,用于排线;滚轮3包括基座301、插栓302和转轮304;基座301一表面与插栓302连接,插栓302与固定槽203相配合;基座301另一表面设置有定位槽303,定位槽303内固定转轮304;定位槽303内一表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305。其中,压力传感器204与速度传感器305均与控制板106以及电源电性连接。其中,支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2分别设置在板体1两端。其中,控制板106包括微处理器、NB-IoT通信模块、陀螺仪、存储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分别与NB-IoT通信模块、陀螺仪、存储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其中,滑板车还包括相配合的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与NB-IoT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其中,压力板107为板装式压力传感器,板装式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板106电性连接。本技术为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其工作原理及元件作用为:在滑板板体1的底面设置有设备舱101用来安装放置监测设备,通过在设备舱101内安装防震套102增强抗震能力,在控制板板上设置微处理器用于控制各个监测设备和控制数据流的传输,通过NB-IoT通信模块将智能滑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包括板体(1)、支架(2)和滚轮(3),所述板体(1)一表面与若干支架(2)连接,若干所述滚轮(3)安装在支架(2)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板体(1)一表设置有设备舱(101),所述设备舱(101)为空腔结构,所述设备舱(101)内设有防震套(102),所述设备舱(101)一表面设置有压力板(107);所述防震套(102)为盒体结构,所述防震套(102)与设备舱(101)配合固定;所述防震套(102)内设有若干支撑座(103)和隔板(104);所述支撑座(103)两端分别与防震套(102)内部上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隔板(104)将防震套(102)内分隔为主板舱和电源舱,所述主板舱内固定有控制板(106),所述电源舱内固定有电池(105);所述控制板(106)与电池(105)电性连接;/n所述支架(2)包括底座(201)和支臂(202);所述底座(201)一表面与板体(1)连接,所述底座(201)另一表面与两个支臂(202)连接;所述两个支臂(202)与底座(201)相互配合形成“Y”形结构;所述支臂(202)一端与设置有固定槽(203);所述固定槽(20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4);所述支臂(202)内设置有导线孔(205);/n所述滚轮(3)包括基座(301)、插栓(302)和转轮(304);所述基座(301)一表面与插栓(302)连接,所述插栓(302)与固定槽(203)相配合;所述基座(301)另一表面设置有定位槽(303),所述定位槽(303)内固定转轮(304);所述定位槽(303)内一表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305);/n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204)与速度传感器(305)均与控制板(106)以及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滑板车,包括板体(1)、支架(2)和滚轮(3),所述板体(1)一表面与若干支架(2)连接,若干所述滚轮(3)安装在支架(2)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1)一表设置有设备舱(101),所述设备舱(101)为空腔结构,所述设备舱(101)内设有防震套(102),所述设备舱(101)一表面设置有压力板(107);所述防震套(102)为盒体结构,所述防震套(102)与设备舱(101)配合固定;所述防震套(102)内设有若干支撑座(103)和隔板(104);所述支撑座(103)两端分别与防震套(102)内部上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隔板(104)将防震套(102)内分隔为主板舱和电源舱,所述主板舱内固定有控制板(106),所述电源舱内固定有电池(105);所述控制板(106)与电池(105)电性连接;
所述支架(2)包括底座(201)和支臂(202);所述底座(201)一表面与板体(1)连接,所述底座(201)另一表面与两个支臂(202)连接;所述两个支臂(202)与底座(201)相互配合形成“Y”形结构;所述支臂(202)一端与设置有固定槽(203);所述固定槽(20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4);所述支臂(202)内设置有导线孔(205);
所述滚轮(3)包括基座(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慧,于腾腾,徐其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财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