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408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固定在缸筒上的导向组件,所述活塞杆与缸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组件伸入第一通道并与第一通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油沿进出油口进入后对活塞杆施加带动活塞杆伸出的推力。本方案中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而导向组件和缸筒固定,活塞杆被油压推动伸出的过程中,油必然和活塞杆接触,由于导向组件位于活塞杆内,所以导向组件必然也会和油接触,能有效减小导向组件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缸。
技术介绍
大型工业设备中,常常用到大型的液压缸作为举升、推送的执行元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大型的液压缸均需设置一个大型的液压站提供足够大的流量和压力才能确保其稳定运行。当大型的液压缸作为执行元件时,为了保护液压缸不受偏载影响,需设计结构庞大的导向机构来限制液压缸输出的自由度,使得液压缸保持在固定的方向运动。而导向机构是运动部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和液压缸摩擦接触,使其易被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大型的液压站所需功率大,使用成本高,同时维护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向机构占用空间大、容易磨损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固定在缸筒上的导向组件,所述活塞杆与缸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组件伸入第一通道并与第一通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油沿进出油口进入后对活塞杆施加带动活塞杆伸出的推力。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包括套筒以及与套筒一端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套筒内。优选地,所述进出油口包括第一进出油口,所述第一进出油口通过设置在导向组件上的进出油管与第一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端盖朝向第一通道的一端环设有缓冲凹槽,所述缓冲凹槽与第一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进出油口还包括第二进出油口,油沿第二进出油口进入时,对活塞杆端部施加带动活塞杆伸出的推力。优选地,所述缸筒上开设有第三进出油口,油沿第三进出油口进入时,带动活塞杆缩回,所述缸筒两端均与活塞杆外壁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活塞杆与缸筒之间设有与第三进出油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位于缸筒两端的密封件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沿活塞杆缩回方向阶梯状减小。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柱以及和导向柱固定的端座,所述导向柱内设置有密封的腔体,进出油管穿过腔体与第一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导向柱远离端座一端与活塞杆的配合间隙沿活塞杆伸出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第一通道排气的排气阀。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方案中将导向组件设置在活塞杆内,与现有在液压缸外设置大型导向组件相比,可以有效的节省空间。由于本方案中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而导向组件和缸筒固定,活塞杆被油压推动伸出的过程中,油必然和活塞杆接触,由于导向组件位于活塞杆内,所以导向组件必然也会和油接触,能有效减小导向组件磨损,且油进出的过程中能携带走运行摩擦产生的热量,对液压缸起到散热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活塞杆1、第一安装孔101、端盖102、套筒103、第二安装孔104、缸筒2、导向组件3、导向柱301、腔体302、进出油管303、第二进出油口304、端座305、密封塞306、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第三进出油口6、第三通道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缸,包括:缸筒2、活塞杆1和导向组件3。缸筒2底部和导向组件3固定,导向组件3内设置有进出油管303,进出油管303底部为第一进出油口,导向组件3包括端座305和导向柱301,端座305上开设有第二进出油口304。当第二进出油口内进油后推动活塞杆1底端,使得活塞杆1向着缸筒2外伸出。端座305和导向柱301之间焊接固定,导向柱301内开设有用于减轻液压缸整体重量的腔体302,腔体302底端直径增大,以分散导向柱301和端座305之间的焊接应力。进出油管303设置在腔体302中轴线上,腔体302底部被端座305密封,腔体302顶部设置有用于密封腔体302的密封塞306,密封塞306呈环状,密封塞306固定在腔体302内壁和进出油管303外壁之间,且密封塞306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密封塞306轴向移动的卡簧。活塞杆1设置在缸筒2内且与缸筒2滑动配合。活塞杆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4,导向柱301与第一通道4内壁滑动配合,且导向柱301顶端的直径大小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使得第一通道4内进油后在导向柱301顶端包裹一层油膜,以起到润滑作用。活塞杆1包括端盖102和套筒103,端盖102和套筒103之间焊接固定,第一通道4位于套筒103内。端盖102内环设置有缓冲凹槽,缓冲凹槽和第一通道4内壁之间圆弧过渡,以分散端盖102和套筒103之间的焊接应力。缓冲凹槽中部为圆台,圆台正对第一通道4设置。端盖10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1和第二安装孔104,第一安装孔101设置在活塞杆1轴线上,且第一安装孔101用于连接负载。第二安装孔104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01旁,且第二安装孔104内安装有用于第一通道4排气的排气阀。缸筒2两端均与活塞杆1的套筒103滑动配合,且均设置有密封件,缸筒2上开设有第三进出油口6,且缸筒2中部和活塞杆1之间设置有和第三进出油口6连通的第二通道5,第二通道5呈环状。套筒103直径向下一级阶梯状增大,使得第二通道5向下阶梯状减小,以便于第三进出油口6内进入的油能够在第二通道5底部形成油膜,减小活塞杆1和缸筒2之间的摩擦。具体实施时,从第一进出油口进油,使得油从进出油管303进入到活塞杆1的第一通道4内。在液压缸内初始进油时,可以通过排气阀对第一通道4内气体进行排放,以增加液压缸运行稳定性。当第一通道4内进油后,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活塞杆1向着缸筒2外伸出。由于进油是从进油管进入到第一通道4内,导向柱301占用了第一通道4大部分空间,也就减小了第一通道4内可进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相同体积的液压油时,从本方案中的第一进出油口进入后,活塞杆1可移动的距离就增长了,可实现活塞杆1的快速伸出。且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活塞杆1伸出相同长度时,本方案所需液压油量更少。在需要进一步增加活塞杆1伸出速度时,还可在第一进出油口进油同时从第二进出油口304进油,当活塞杆1向着缸筒2外伸出后,缸筒2底部和导向柱301之间形成第三通道7。此时,活塞杆1底部被油包裹,且第一通道4内也有油,使得导向柱301顶端被油包裹,以此减小活塞杆1和缸筒2以及导向柱301之间的摩擦。且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和第三通道7之间呈层次分布,能够在油进出的过程中有效的对液压缸起到散热作用,避免液压缸快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消散而影响液压缸使用寿命。当需要将活塞杆1收缩时,从第三进出油口6进油,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304出油。在活塞杆1收缩过程中,由于圆台的设置,使得第一通道4内油的深度分布不同,即缓冲凹槽内油压大于圆台处油压,避免活塞杆1收缩时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固定在缸筒上的导向组件,所述活塞杆与缸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组件伸入第一通道并与第一通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油沿进出油口进入后对活塞杆施加带动活塞杆伸出的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固定在缸筒上的导向组件,所述活塞杆与缸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向组件伸入第一通道并与第一通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导向组件上开设有进出油口,油沿进出油口进入后对活塞杆施加带动活塞杆伸出的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套筒以及与套筒一端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套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油口包括第一进出油口,所述第一进出油口通过设置在导向组件上的进出油管与第一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朝向第一通道的一端环设有缓冲凹槽,所述缓冲凹槽与第一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油口还包括第二进出油口,油沿第二进出油口进入时,对活塞杆端部施加带动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利平潘先伦刘忠卫李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