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46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能够抑制电子设备的空气流路中的异物的移动。在散热器(30)中,在多个散热片(31)的各自的后缘(31a)设有隔板部(31d)。隔板部(31d)在与散热片(3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散热片(31)时,区划有相邻的两个散热片(31)的后缘(31a)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内部具有用于冷却电源电路及集成电路等发热配件的空气流路的电子设备正在被应用。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在设备的侧面形成有进气口,空气通过冷却风扇的驱动,由进气口导入。另外,在设备的背面形成有排气口,通过冷却风扇的驱动而导入的空气经过与集成电路相接的散热器与电源电路,从排气口排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36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时异物会从排气口及进气口进入电子设备的内部。当冷却风扇驱动且空气沿空气流路流动时,该异物在空气流路内移动,其结果是,异物可能会到达希望避免与异物接触的配件。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能够抑制空气流路中的异物的移动的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散热器的一个例子为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的散热器。所述多个散热片各个都具有第一缘部。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部分散热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区划有相邻的两枚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之间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散热器中,隔板可以与散热片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使具有隔板的部件(例如栅格状部件)例如通过焊接,安装在散热片的第一缘部。另外,在本公开中提出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在空气流路中具有所述散热器。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散热器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散热器的立体放大图。图1C是将图1A所示的散热器面对沿着散热片的方向的主视图。图2A是表示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散热器的另一例子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散热器的立体放大图。图2C是将图2A所示的散热器面对沿着散热片的方向的主视图。图3是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设备主体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配置有散热器的区域的俯视图。在该图中,覆盖冷却风扇等的罩体被拆下。另外,在该图中,在限定空气流路的壁部施加有阴影。图6B是表示配置有散热器的区域的俯视放大图。图7是在图5所示的VII-VII线得到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散热器与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图1B,针对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散热器的第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在图1A等中的箭头Z1的方向称为上方,将箭头Z2的方向称为下方。另外,将图1A等中的Y1方向及Y2方向分别称为前方及后方,将X1方向及X2方向分别称为右侧及左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等中,X1-X2方向为后面叙述的多个散热片31排列的方向,Y1-Y2方向与散热片31平行。Y1-Y2方向可以与X1-X2方向正交,也可以相对于X1-X2方向倾斜。[散热器1]如图1A所示,散热器30具有在左右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片31。另外,散热器30在其底部具有板状基底32。多个散热片31竖立在基底32的上表面。散热片31是金属板,散热片31的下缘31f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基底32的上表面。散热片31可以相对于散热片31所排列的方向(左右方向)垂直地进行配置,也可以相对于散热片31所排列的方向倾斜。另外,也可以在基底32安装有热管33。例如,可以在基底32的上表面形成有沟槽,在该沟槽配置热管33。散热片31与基底32的材料例如是铝、或铁、铜等传热特性良好的金属。在相邻的两枚散热片31之间形成有沿着散热片31的方向的空气流路S31(参照图1C)。在散热器30的使用的一个例子中,空气流形成于前后方向。各散热片31具有在前后方向位于相互相反一侧的缘部31a、31b(在该说明中,将缘部31b称为“前缘”,将缘部31a称为“后缘”)。缘部31a、31b是在相对于在基底32固定的下缘31f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缘部。更具体而言,缘部31a、31b是在与下缘31f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缘部。在各散热片31的后缘31a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隔板部31d(参照图1B)。如图1C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散热器30时,隔板部31d位于相邻的两枚散热片31的后缘31a之间。隔板部31d位于散热片31的上缘31e与下缘31f之间。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散热器30时,在相邻的两枚散热片31之间从上缘31e遍及下缘31f而形成的空气流路S31利用隔板31d区划为比空气流路S31小的空气流路S32。即,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散热器30时,相邻的两枚散热片31的后缘31a之间的间隙利用隔板31d进行区划。由此,能够防止比空气流路S31小的异物通过空气流路S31。空气流路S32比空气流路S31的一半还小。在散热器30的例子中,在后缘31a设有四个隔板部31d,一个空气流路S1被区划有五个空气流路S2。在散热器30的例子中,多个隔板部31d在散热片31的上缘31e与下缘31f之间实际上被均匀地配置。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隔板部31d的距离比相邻的两枚散热片31的距离大。需要说明的是,隔板部31d的间隔不一定均匀。另外,形成于各散热片31的隔板部31d的数量可以少于四个,也可以多于四个。例如,隔板部31d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另外,在散热器30的例子中,虽然在所有的散热片31上都形成有隔板部31d,但隔板部31d也可以只在散热器30所具有的散热片31之中一部分的散热片31上形成。隔板部31d是与散热片31一体形成的部分。换言之,隔板部31d不是利用焊接或螺钉等固定方法而安装于散热片31的部分。各散热片31为金属板。散热片31例如由具有与多个散热片对应的尺寸的金属板,通过冲切加工而形成。隔板部31d是板折曲的部分(参照图1B)。由此,例如与构成隔板部31d的其它的部件在多个散热片31的后缘31a安装的散热器相比,能够使散热器的制造简单。散热器30所具有的散热片31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在多个散热片31中,隔板部31d的高度(距离基底32的高度)相同。因此,形成于多个散热片31的隔板部31d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由此,能够降低散热片31的制造所需要的成本。在散热器30的例子中,多个隔板部31d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因为在各散热片31形成有多个隔板部31d,所以散热器30关于隔板部31d,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如图1B所示,在各散热片31的后缘31a形成有多个凹部31k。各散热片31在凹部31k与凹部31k之间具有凸部31c。凸部31c是小的板状部位,其厚度方向形成为与散热片31所排列的方向平行。在凸部31c的上下方向的端部(凹部31k的缘部)形成有隔板部31d。在散热器30的例子中,在各散热片31形成有两个凸部31c(参照图1C),两个隔板部31d从一个凸部31c延伸出来。两个隔板部31d在凸部31c的上缘与下缘折曲。即,隔板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其特征在于,/n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具有第一缘部,/n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设有至少一个隔板,/n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区划相邻的两枚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0 JP 2018-0535691.一种散热器,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具有第一缘部,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设有至少一个隔板,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区划相邻的两枚散热片的所述第一缘部之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由板材形成,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是向相邻的散热片折曲的所述板材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在所述第一缘部具有限定所述板材的厚度且面向第二方向的端面,
所述隔板具有限定所述板材的厚度的端面,
所述隔板的所述端面面向所述第二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在所述第一缘部具有限定所述板材的厚度且面向第二方向的端面,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是以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缘部为中心并面向相邻的散热片折曲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由板材形成,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具有:第三缘部、以及在所述第三缘部向所述第一方向折曲且与相邻的散热片连接的连结部,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是所述板材的一部分,向与所述连结部相同的方向折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具有:第三缘部、以及在所述第三缘部向所述第一方向折曲且与相邻的散热片连接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遍及所述第三缘部的全长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与所述多个散热片一体地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信之玉树祐太青木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