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83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相电路及移相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固定电路的两侧,故固定线路层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另外,第一可移动电路与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故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夹紧。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贴合,从而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因此,上述移相器的稳定性较好。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调天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部件。现有的移相器主要通过包括介质滑动式及导体滑动式两种实现移相的方式。导体滑动式移相器通过移动导体来改变移相器的电长度,达到相位变化的目的。一般包含固定电路、可移动的耦合电路,并通过塑料件将耦合电路压紧于固定电路。但是,耦合电路滑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起伏,导致与固定电路之间产生间隙,这会影响移相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移相器存在指标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较好的移相电路及移相器。一种移相电路,包括:固定电路,具有固定线路层;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的两侧,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固定电路夹持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且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固定电路可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电路还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线路层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固定基板两侧的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耦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板上形成有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固定线路层,且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一个输出端口;或者每个所述固定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在所述固定基板上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均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传输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移动基板,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移动基板,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所述固定线路层的形状相匹配。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及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收容于所述腔体内。上述移相电路,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固定电路的两侧,故固定线路层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另外,第一可移动电路与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故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夹紧。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贴合,从而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因此,上述移相器的稳定性较好。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调天线,该电调天线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相器中移相电路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移相电路的爆炸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移相电路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移相电路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移相器100及移相电路200。此外,还提供一种包括移相器100的电调天线。藉由移相器100,上述电调天线可实现下倾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较好的网络覆盖。其中,移相器100包括腔体110及移相电路200。腔体110为中空结构,起收容作用。腔体110一般由金属材料成型,可以呈长条形。腔体110的侧壁还开设有若干通孔(图未标),以便于设置移相器100的各种接口。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移电路200包括固定电路120、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电路120具有固定线路层121。固定线路层121可以是带状线、微带线等形式。固定线路层121为移相器100中信号传输的主线路,每个固定线路层121上均设置有接口,用于作为移相器100的输入端口101或输出端口10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包括多个固定线路层121,多个固定线路层121相互电连接,且每个固定线路层121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102。因此,移相电路2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一输入多输出的移相器。如图2及图3所示,每个固定电路120包括3个固定线路层121,其中一个固定线路层121上形成有输入端口101,且3个固定线路层121形成4个输出端口102,故上述移相器100为一输入四输出移相器。显然,根据不同需求及应用场景,移相器100的端口数量可相应调整。譬如,在图4及图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包括一个固定线路层121,固定线路层121具有一个输出端口102。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的移相器只具备一个输出端口102,为一输入一输出移相器。固定电路120可以是PCB结构,固定线路层121印制成型。此外,固定电路120也可是介质电路板结构或金属立体电路结构等多种电路形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还包括固定基板123,固定线路层121形成于固定基板123的表面。固定基板123一般由介质材料成型,可起承载作用,从而方便固定电路120的固定及安装。本实施例中,多个固定线路层121依次排列于固定基板123。其中,固定基板123呈长条形,多个固定线路层121沿固定基板1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电路,具有固定线路层;/n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的两侧,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固定电路夹持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之间;/n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且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固定电路可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电路,具有固定线路层;
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的两侧,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固定电路夹持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且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固定电路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路还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线路层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固定基板两侧的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上形成有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固定线路层,且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一个输出端口;或者
每个所述固定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生贾飞飞刘培涛陈礼涛车文荃薛泉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