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43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包括传动件;选位单元,选位单元包括可转动设置于传动件上的蜗杆、与蜗杆传动配合的至少两个蜗轮、以及与蜗轮一一对应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蜗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相邻两个主动齿轮之间纵向或/和横向错开纵向和横向错开;及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传动件沿预设的轨迹往复移动。该切换机构能够可选择性地带动输出轴进行转动,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而不会导致传动结构复杂;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调整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在调整波束下倾角的两种方式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中,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电下倾角的控制主要分内置和外置两大类,其中内置控制又是当前和未来的主流。但是,传统的传动装置中用来驱动移相器的电机仍然与移相器传动机构一一对应,电机数量没有减少,且控制模块中驱动电路与电机数一样没有减少。如此,不仅多频天线的控制系统及传动系统的成本较高,且传动系统结构也相对复杂,天线的可靠性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能够可选择性地带动输出轴进行转动,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而不会导致传动结构复杂;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实现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机构,包括传动件;选位单元,所述选位单元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的蜗杆、与所述蜗杆传动配合的至少两个蜗轮、以及与所述蜗轮一一对应、且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蜗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相邻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纵向和横向错开;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沿预设的轨迹往复移动。上述切换机构使用时,将切换机构安设于传动装置中,使得主动齿轮能够带动对应的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且相邻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纵向和横向错开,使得当有一个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后,其他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错开,进而只带动对应的一根输出轴转动,实现动力输出。具体地,当某一天线的下倾角需要进行调整时,可以对应调整介质板在该移相器中的位置,此时可以通过驱动单元驱动传动件移动,使得主动齿轮能够与对应的从动齿轮相啮合,然后旋转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并间接带动输出轴转动,为该移相器的介质板的移动提供动力。该切换机构可选择性地带动输出轴进行转动,且其传动结构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而不会导致传动结构复杂。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蜗轮为一组,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蜗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的丝母,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母螺旋传动配合,所述传动件滑动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机构还包括导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选位单元还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可转动插入所述传动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蜗杆之间设有锥齿轮传动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呈框体结构,所述选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内,所述第一传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切换结构,还包括安装单元及输出单元,所述传动件可滑动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输出单元包括可转动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的输出轴、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能够与主动齿轮相啮合。该传动装置使用时,主动齿轮能够带动对应的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且相邻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纵向和横向错开,使得当有一个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后,其他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错开,进而只带动对应的输出轴转动,实现动力输出。具体地,当某一天线的下倾角需要进行调整时,可以对应调整介质板在该移相器中的位置,此时可以通过驱动单元驱动传动件移动,使得主动齿轮能够与对应的从动齿轮相啮合,然后旋转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并间接带动输出轴转动,为该移相器的介质板的移动提供动力。该切换机构可选择性地带动输出轴进行转动,且其传动结构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而不会导致传动结构复杂。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实现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同轴、且同步传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蜗轮为一组,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蜗轮;所述输出单元为两排,且间隔设置于所述蜗杆的两侧。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传动装置。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切换机构与安装单元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切换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切换机构;110、传动件;120、选位单元;121、蜗杆;122、蜗轮;123、主动齿轮;124、第一传动轴;125、第二传动轴;126、锥齿轮传动结构;130、驱动单元;132、丝杆;134、丝母;140、导杆;200、安装单元;300、输出单元;310、输出轴;320、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天线的下倾角的调节,常依赖移相器来进行调节,且实际调节过程中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件;/n选位单元,所述选位单元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的蜗杆、与所述蜗杆传动配合的至少两个蜗轮、以及与所述蜗轮一一对应、且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蜗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相邻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纵向和横向错开;及/n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沿预设的轨迹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件;
选位单元,所述选位单元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的蜗杆、与所述蜗杆传动配合的至少两个蜗轮、以及与所述蜗轮一一对应、且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蜗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相邻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纵向和横向错开;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沿预设的轨迹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蜗轮为一组,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蜗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丝杆、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的丝母,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母螺旋传动配合,所述传动件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位单元还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可转动插入所述传动件中,所述第二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建军黄潮生何海雁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