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436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包括:安装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安装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包括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第二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包括抵接件、传动轴,抵接件可转动设于传动件,抵接件设有供传动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通孔外的抵部,传动轴设有与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该切换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两组输出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转动;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实现对至少两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该基站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调整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在调整波束下倾角的两种方式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中,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电下倾角的控制主要分内置和外置两大类,其中内置控制又是当前和未来的主流。但是,传统的传动装置中用来驱动移相器的电机仍然与移相器传动机构一一对应,电机数量没有减少,且控制模块中驱动电路与电机数一样没有减少。如此,不仅多频天线的控制系统及传动系统的成本较高,且传动系统结构也相对复杂,天线的可靠性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两组输出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转动;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为至少两个天线的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传动系统;该基站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机构,包括:安装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与所述抵接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轴,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传动件,所述抵接件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外的抵部,所述传动轴设有与所述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分离;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套接传动配合。上述切换机构应用于传动装置中时,传动轴与输入齿轮一体化成型或通过其他现有连接手段进行连接,使得传动轴能够带动输入齿轮进行转动,所有输出齿轮均沿输入齿轮的外周侧间隔设置,且输出齿轮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安装单元上;当输出齿轮处于初始状态时,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相错开;当输出齿轮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安装座上移,使得内卡部与外卡部相错开时,轴体与抵接部相抵,使得对应的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具体地,当某一移相器的电下倾角需要进行调整时,此时可通过电机或旋转液压缸等现有的动力源来驱动传动轴转动,如内卡部与外卡部未套接卡合,则通过传动件带动抵接件移动,使得内卡部与外卡部套接配合,此时可以利用传动轴带动抵接件转动,进而使得抵部设置于该移相器对应的输出齿轮的下方;然后再利用驱动组件带动传动件上移,使得内卡部与外卡部相错开时,而轴体与抵接部相抵,使得对应的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然后旋转对应的传动轴即可实现对应输出齿轮的旋转输出动力,为该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提供动力,结合其他传动结构实现介质板的移动,完成下倾角的调节。该切换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两组输出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转动。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为从动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转动的主动轮、以及与所述从动轮一一对应的第一丝杆,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第一丝杆与对应的从动轮螺旋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固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从动轮及所述安装单元设置,所述抵接件可转动设于所述传动件。如此可以通过旋转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及沿第一丝杆的轴线方向移动,如此便于精确控制抵接件的移动量,便于进行电调下倾角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所述抵接件及所述传动轴均为两个,两个从动轮对应的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所述主动轮能够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同步反向上下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单元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用于限制从动轮的移动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第二丝杆、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的传动结构,所述第二丝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传动件螺旋传动配合,所述传动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机构还包括校准体,所述校准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内,用于与所述抵接件限位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单元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抵接件与输入齿轮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上还设有与所述抵接件相卡合的卡体;当所述抵接件的抵部与所述输出齿轮的轴体相抵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卡体卡合固定。如此使得抵压件与输出齿轮抵压配合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抵压件的转动而导致抵部与轴体之间发生位移,而影响传动精度,保证电下倾角调整的精度,提高天线通信质量。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切换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一一对应的输入齿轮、以及与输入齿轮一一对应的输出齿轮组,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每组输出齿轮组至少包含一个可弹性复位设置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对应的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设有与所述抵部相抵接的轴体;其中,当所述输出齿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相错开;当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抵接件上移,使得所述内卡部与所述外卡部相错开时,所述抵部与所述轴体相抵,使得所述输出齿轮与对应的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该传动装置使用时,当某一移相器的电下倾角需要进行调整时,此时可通过电机或旋转液压缸等现有的动力源来驱动传动轴转动,如内卡部与外卡部未套接卡合,则通过传动件带动抵接件移动,使得内卡部与外卡部套接配合,此时可以利用传动轴带动抵接件转动,进而使得抵部设置于该移相器对应的输出齿轮的下方;然后再利用驱动组件带动传动件上移,使得内卡部与外卡部相错开时,而轴体与抵接部相抵,使得对应的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然后旋转对应的传动轴即可实现对应输出齿轮的旋转输出动力,为该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提供动力,结合其他传动结构实现介质板的移动,完成下倾角的调节。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能够为至少两个天线的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齿轮的齿体的端部及所述输入齿轮的齿体的端部均设有锥形导入部。如此使得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的啮合过程中不会发生直接干涉,便于二者啮合成功。再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该基站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有利于天线小型化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单元;/n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n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与所述抵接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轴,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传动件,所述抵接件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外的抵部,所述传动轴设有与所述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n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分离;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套接传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单元;
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
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与所述抵接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轴,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传动件,所述抵接件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外的抵部,所述传动轴设有与所述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
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分离;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套接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从动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转动的主动轮、以及与所述从动轮一一对应的第一丝杆,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第一丝杆与对应的从动轮螺旋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固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从动轮及所述安装单元设置,所述抵接件可转动设于所述传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所述抵接件及所述传动轴均为两个,两个从动轮对应的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所述主动轮能够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同步反向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单元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潮生游建军段红彬刘培涛范思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