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436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包括:安装单元;第一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安装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包括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第二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包括抵接件、传动轴,抵接件可转动设于传动件,抵接件设有供传动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通孔外的抵部,传动轴设有与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该切换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两组输出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转动;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实现对至少两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该基站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调整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在调整波束下倾角的两种方式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中,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电下倾角的控制主要分内置和外置两大类,其中内置控制又是当前和未来的主流。但是,传统的传动装置中用来驱动移相器的电机仍然与移相器传动机构一一对应,电机数量没有减少,且控制模块中驱动电路与电机数一样没有减少。如此,不仅多频天线的控制系统及传动系统的成本较高,且传动系统结构也相对复杂,天线的可靠性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能够带动至少两组输出齿轮组中的输出齿轮转动;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切换机构,为至少两个天线的下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单元;/n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n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与所述抵接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轴,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传动件,所述抵接件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外的抵部,所述传动轴设有与所述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n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分离;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单元;
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有所述传动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及
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传动件一一对应的抵接件、与所述抵接件一一对应的传动轴,所述抵接件设于所述传动件,所述抵接件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设的通孔、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内卡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通孔外的抵部,所述传动轴设有与所述内卡部可拆卸套接传动配合的外卡部;
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分离;当所述传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抵接件的内卡部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卡部套接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从动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转动的主动轮、以及与所述从动轮一一对应的第一丝杆,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第一丝杆与对应的从动轮螺旋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丝杆固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从动轮及所述安装单元设置,所述抵接件可转动设于所述传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所述抵接件及所述传动轴均为两个,两个从动轮对应的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所述主动轮能够带动所有所述从动轮同步反向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单元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潮生游建军段红彬刘培涛范思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