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92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圈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检测平台的右视面为“]”形结构,检测平台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支撑台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辊筒,检测平台内壁顶部和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平台右侧支撑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与辊筒相固定连接;代替了传统人工目测寻找缺陷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提高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圈检测
,具体涉及了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线圈外观缺陷有断差、颗粒、杂质、掉漆、气泡、碰伤等等,这些缺陷在线圈上主要表现为凹凸不平,不过上述缺陷在误差范围内是允许存在的,不影响线圈的正常使用,但如果缺陷较为严重,则会影响线圈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对线圈的外观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在自然光或者40W日光灯下,工作人员距离产品30cm处目视或用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观察,这种操作方式劳动量大,且人工用眼观察的操作方式,不能够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只能对较为明显的缺陷进行判断,判断结果误差较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具备检测高效、误差低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目测检擦方式误差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检测平台的右视面为“]”形结构,所述检测平台底部且靠近四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检测平台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辊筒,所述检测平台内壁顶部和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检测平台内壁底部且靠近电源插座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所述检测平台右侧支撑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辊筒相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中检测平台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马达和红外测距传感器相电连接。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中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检测平台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支撑杆进行拆卸和安装。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中限位圆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中央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直径与线圈的直径相同,该结构设置,使得线圈能够穿过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中心,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中检测平台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正面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链底座,所述铰链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显微镜,该结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缺陷处进行观察。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中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中心、限位圆环的中心以及辊筒的中心均处于同一垂直面,所述检测平台右侧的辊筒上固定连接有牵引绳,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对线圈全方位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检测平台右侧支撑板的正面设置的马达,使得检测平台右侧的辊筒能够在马达的带动下进行转动,配合检测平台右侧的辊筒上设置的牵引绳,能够对线圈起到自动收卷的效果,通过设置的两个限位圆环,配合限位圆环内设置的橡胶塞以及橡胶塞上设置的穿线孔,能够保证线圈在收卷过程中保持绷直的状态,通过在检测平台上设置的电源插座以及红外测距传感器,使得线圈在收卷过程中,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对线圈的表面进行扫描,代替了传统人工目测寻找缺陷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提高了检测精度。2、本技术通过在检测平台上设置的PLC控制器,配合PLC控制器、红外测距传感器以及马达之间相电连接的设置,使得红外测距传感器在检测到线圈表面缺陷超过误差值时,能够关闭马达,再配合检测平台上设置的第二支撑杆、铰链底座和显微镜,便于工作人员对缺陷处进行观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限位圆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平台;2、支撑脚;3、支撑台;4、支撑板;5、轴承;6、辊筒;7、电源插座;8、红外测距传感器;9、连接板;10、第一支撑杆;11、限位圆环;12、橡胶塞;13、穿线孔;14、马达;15、第二支撑杆;16、铰链底座;17、显微镜;18、PLC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检测平台1的右视面为“]”形结构,检测平台1底部且靠近四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支撑台3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5,两个轴承5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辊筒6,检测平台1内壁顶部和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7,电源插座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8,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电源插座7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11,检测平台1右侧支撑板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马达14,马达14的输出轴与辊筒6相固定连接。检测平台1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8,PLC控制器18、马达1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8相电连接。第一支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通过螺栓与检测平台1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支撑杆10进行拆卸和安装。限位圆环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塞12,橡胶塞12的中央开设有穿线孔13,穿线孔13的直径与线圈的直径相同,该结构设置,使得线圈能够穿过红外测距传感器8的中心,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正面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链底座16,铰链底座16上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检测平台(1)的右视面为“]”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1)底部且靠近四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5),两个所述轴承(5)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辊筒(6),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顶部和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7),所述电源插座(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8),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电源插座(7)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11),所述检测平台(1)右侧支撑板(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马达(14),所述马达(14)的输出轴与辊筒(6)相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1),检测平台(1)的右视面为“]”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1)底部且靠近四角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5),两个所述轴承(5)的内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辊筒(6),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顶部和底部且靠近中央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7),所述电源插座(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8),所述检测平台(1)内壁底部且靠近电源插座(7)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11),所述检测平台(1)右侧支撑板(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马达(14),所述马达(14)的输出轴与辊筒(6)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1)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8),所述PLC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烽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兰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