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01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包括有底座、定模、抽拉单元和移动模;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通过限位杆对定模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杆左右活动穿插在定模的下侧内,所述定模直线阵列排布在限位杆外,所述定模的前侧上端设有定距孔,所述定模的前侧设有定模腔,所述定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定模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固定调整柱,左边的定模上的固定调整柱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右边的定模上的螺杆的左端,通过转动固定调整柱,来使螺杆左右移动。本多模腔吹瓶模具,首先可调整模具之间的距离,使其容易配合注液枪注液,且使动模和定模相互对准,还可将动模翻转,方便取出定模中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
本技术涉及吹瓶模具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瓶的成型中,吹瓶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吹瓶模具得到预想形状的塑料瓶,而现有技术中的吹瓶模具一次只能生产一个塑料瓶,生产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多模腔的吹瓶模具,但这种吹瓶模具在进行吹瓶时,不容易定位,定位步骤繁琐,使得应用受限,且因为模具的入料孔要对准注液枪,当注液枪调整时,单个模具不易进行调整,在取出产品时,定模中的产品被动模遮挡,不易取出产品。在对比申请号为201920191472.8所提供的设计来看,该设计方便对多模腔模具定位,但是其模腔的距离固定,不易配合注液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首先可调整模具之间的距离,使其容易配合注液枪注液,且使动模和定模相互对准,还可将动模翻转,方便取出定模中的产品,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包括有底座、定模、抽拉单元和移动模;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通过限位杆对定模的移动进行限位;定模:所述限位杆左右活动穿插在定模的下侧内,所述定模直线阵列排布在限位杆外,所述定模的前侧上端设有定距孔,所述定模的前侧设有定模腔,所述定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定模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固定调整柱,左边的定模上的固定调整柱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右边的定模上的螺杆的左端,通过转动固定调整柱,来使螺杆左右移动,螺杆带动定模左右移动,方便定距调整两个模具之间的距离;抽拉单元:所述抽拉单元包括有抽拉柱、定柱、转圈和防撞拉距杆,所述抽拉柱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模的前侧下端,所述抽拉柱的前端穿插有定柱,所述定柱的左右端均转动穿插在转圈内,所述转圈的侧面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的下端,通过抽拉单元可将移动模拉出并转动,避免影响取出定模中的产品;移动模:所述移动模的后侧设有动模腔,所述移动模的下侧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的上端,所述移动模位于定模的正前方。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限距柱,所述限距柱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的后侧,所述限距柱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距孔内,通过限距柱可对定模和移动模进行对准,且防止移动模未拉动到一定距离就进行转动,避免损坏产品。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广口缓冲套,所述广口缓冲套的下端穿插在定模的上侧,且广口缓冲套位于定模腔的上方,通过广口缓冲套来方便模具配合注液枪。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右定板和左定板,所述右定板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右端,所述左定板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左端,通过右定板和左定板来避免定模被移出限位杆。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固定调整柱,所述固定调整柱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右定板的右侧,所述固定调整柱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最左边的螺杆的左端,通过固定调整柱来定距调整所有定模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多模腔吹瓶模具,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限位杆对定模的移动进行限位,通过转动固定调整柱,来使螺杆左右移动,螺杆带动定模左右移动,方便定距调整两个模具之间的距离,通过抽拉单元可将移动模拉出并转动,避免影响取出定模中的产品。2、通过限距柱可对定模和移动模进行对准,且防止移动模未拉动到一定距离就进行转动,避免损坏产品,通过广口缓冲套来方便模具配合注液枪,通过右定板和左定板来避免定模被移出限位杆,通过固定调整柱来定距调整所有定模的位置。3、本多模腔吹瓶模具,首先可调整模具之间的距离,使其容易配合注液枪注液,且使动模和定模相互对准,还可将动模翻转,方便取出定模中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模、2限距柱、3广口缓冲套、4移动模、5右定板、6底座、7抽拉单元、71抽拉柱、72定柱、73转圈、74防撞拉距杆、8限位杆、9左定板、10固定调整柱、11螺杆、12移动调整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包括有底座6、定模1、抽拉单元7和移动模4;底座6:底座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通过限位杆8对定模1的移动进行限位,还包括有右定板5和左定板9,右定板5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6的右端,左定板9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6的左端,通过右定板5和左定板9来避免定模1被移出限位杆8,还包括有固定调整柱10,固定调整柱10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右定板5的右侧,固定调整柱10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最左边的螺杆11的左端,通过固定调整柱10来定距调整所有定模1的位置;定模1:限位杆8左右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下侧内,定模1直线阵列排布在限位杆8外,定模1的前侧上端设有定距孔,定模1的前侧设有定模腔,定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11,定模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固定调整柱10,左边的定模1上的固定调整柱10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右边的定模1上的螺杆11的左端,通过转动固定调整柱10,来使螺杆11左右移动,螺杆11带动定模1左右移动,方便定距调整两个模具之间的距离,还包括有广口缓冲套3,广口缓冲套3的下端穿插在定模1的上侧,且广口缓冲套3位于定模腔的上方,通过广口缓冲套3来方便模具配合注液枪;抽拉单元7:抽拉单元7包括有抽拉柱71、定柱72、转圈73和防撞拉距杆74,抽拉柱71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前侧下端,抽拉柱71的前端穿插有定柱72,定柱72的左右端均转动穿插在转圈73内,转圈73的侧面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74的下端,通过抽拉单元7可将移动模4拉出并转动,避免影响取出定模1中的产品;移动模4:移动模4的后侧设有动模腔,移动模4的下侧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74的上端,移动模4位于定模1的正前方,还包括有限距柱2,限距柱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4的后侧,限距柱2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距孔内,通过限距柱2可对定模1和移动模4进行对准,且防止移动模4未拉动到一定距离就进行转动,避免损坏产品。在使用时:从广口缓冲套3中插入注液枪,在定模腔和动模腔内制造产品,当产品成型需要取出时,向前拉动移动模4,限距柱2拔出,转动移动模4,移动模4带动防撞拉距杆74转动,防撞拉距杆74带动转圈73绕定柱72转动,方便从定模1内取出成品,之后转回移动模4,将限距柱2插入定距孔内;当需要调节各模具之间的距离时,转动移动调整柱12,移动调整柱12通过螺纹连接将螺杆11左右移动,螺杆11带动定模1左右移动,以此来调整定模1之间的距离;当需要调整所有定模1的位置时,转动固定调整柱10,固定调整柱10通过螺纹连接带动最左方的螺杆11左右移动,进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6)、定模(1)、抽拉单元(7)和移动模(4);/n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n定模(1):所述限位杆(8)左右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下侧内,所述定模(1)直线阵列排布在限位杆(8)外,所述定模(1)的前侧上端设有定距孔,所述定模(1)的前侧设有定模腔,所述定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11),所述定模(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固定调整柱(10),左边的定模(1)上的固定调整柱(10)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右边的定模(1)上的螺杆(11)的左端;/n抽拉单元(7):所述抽拉单元(7)包括有抽拉柱(71)、定柱(72)、转圈(73)和防撞拉距杆(74),所述抽拉柱(71)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前侧下端,所述抽拉柱(71)的前端穿插有定柱(72),所述定柱(72)的左右端均转动穿插在转圈(73)内,所述转圈(73)的侧面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74)的下端;/n移动模(4):所述移动模(4)的后侧设有动模腔,所述移动模(4)的下侧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74)的上端,所述移动模(4)位于定模(1)的正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腔吹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6)、定模(1)、抽拉单元(7)和移动模(4);
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
定模(1):所述限位杆(8)左右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下侧内,所述定模(1)直线阵列排布在限位杆(8)外,所述定模(1)的前侧上端设有定距孔,所述定模(1)的前侧设有定模腔,所述定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11),所述定模(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固定调整柱(10),左边的定模(1)上的固定调整柱(10)的内部右端螺纹连接在右边的定模(1)上的螺杆(11)的左端;
抽拉单元(7):所述抽拉单元(7)包括有抽拉柱(71)、定柱(72)、转圈(73)和防撞拉距杆(74),所述抽拉柱(71)的后端活动穿插在定模(1)的前侧下端,所述抽拉柱(71)的前端穿插有定柱(72),所述定柱(72)的左右端均转动穿插在转圈(73)内,所述转圈(73)的侧面固定连接在防撞拉距杆(74)的下端;
移动模(4):所述移动模(4)的后侧设有动模腔,所述移动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鸿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