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生产挤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00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上设有腔室,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螺杆的一端贯穿转筒的一侧并延伸至腔室的内部,转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机头,且机头和腔室相连通,所述腔室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位于螺杆的一侧,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腔室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的U形过滤板,所述U形过滤板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过滤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胶料在转筒内部滞留的时间,不会出现胶料焦糊的现象,提高胶料的利用率,边缘的胶料流动阻力减小,边缘的胶料不会出现过热滞留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生产挤塑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塑机,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
技术介绍
挤塑机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机械,大部分的塑料制品的生产与制造都可以依靠挤塑成型实现。挤塑机电机是挤塑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挤塑机的原动机,提供挤塑机螺杆所需要的大推力。针对目前通用的90mm螺杆挤塑机设计了一种低速大转矩永磁直驱电机,其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节能性较好、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挤塑机工作时料筒中的塑料为高温熔融状态的塑料胶体,而永磁电机又直接与挤塑机螺杆连接,这会对电机的温升产生不良的影响。现有的挤出机中的螺杆距离过滤板的距离较远,容易出现涡流,胶料会出现焦糊的现象,过滤板的形状多数为矩形,过滤板上的过滤孔总面积远大于导料孔面积,胶料运动时的阻力大,边缘的胶料会出现过热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出了线缆生产挤塑机,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胶料不会出现焦糊、边缘的胶料不会出现过热的线缆生产挤塑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上设有腔室,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转筒的一侧并延伸至腔室的内部,所述转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机头,且机头和腔室相连通,所述腔室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位于螺杆的一侧。为了降低转筒内部的涡流现象,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腔室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的U形过滤板,所述U形过滤板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过滤孔,所述U形过滤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料板,且导料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料孔,所述导料孔和多个过滤孔相匹配。为了方便将胶料挤进机头的内部,所述机头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进料口和导料孔相连通,且导料孔比进料口小为了提高转筒固定的稳定性,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倒八字形设置的两个斜杆,两个斜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抱箍,两个抱箍均和转筒固定连接。为了消除驱动电机转动时的抖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杆,且支杆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延伸至弧形槽的内部并和弧形槽的内部内壁固定连接。为了提高胶料的利用率,所述螺杆距离U形过滤板的距离为6mm,多个过滤孔的总面积和导料孔的面积之比为1.1:1,所述转筒的顶部设置有和腔室内部相连通的进料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螺杆距离U形过滤板的距离较之传统的16mm改进为本技术的6mm,缩短螺杆端部距离U形过滤板的距离,截面积不会出现突然增大的现象,因此,可以有效的规避涡流现象,减少胶料在转筒内部滞留的时间,不会出现胶料焦糊的现象,提高胶料的利用率,将过滤孔的总面积和导料孔的总面积之比较之原本的3.5:1改进为本技术的1.1:1,减少脚料在流动时的阻力,边缘的胶料流动阻力减小,边缘的胶料不会出现过热滞留的现象。通过设置的固定板、两个斜杆和两个抱箍,转筒的底部延伸至两个抱箍的底部内壁上并和两个抱箍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提高转筒位置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安全事故。通过在机头上设置的进料口和加热板,可以很方便的将胶料加热成熔融状态,方便机头的塑料挤出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线缆生产挤塑机组装后的部分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线缆生产挤塑机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线缆生产挤塑机的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杆、3驱动电机、4螺杆、5加热板、6固定板、7斜杆、8抱箍、9转筒、10腔室、11进料斗、12U形过滤板、13过滤孔、14导料板、15导料孔、16机头、17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具体地说,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杆2,且支杆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驱动电机3的底部延伸至弧形槽的内部并和弧形槽的内部内壁固定连接,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9,转筒9上设有腔室10,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4,螺杆4的一端贯穿转筒9的一侧并延伸至腔室10的内部,转筒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机头16,且机头16和腔室10相连通,腔室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位于螺杆4的一侧,为了提高胶料的利用率,螺杆4距离U形过滤板12的距离为6mm,多个过滤孔13的总面积和导料孔15的面积之比为1.1:1,转筒9的顶部设置有和腔室10内部相连通的进料斗11,为了提高转筒9固定的稳定性,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呈倒八字形设置的两个斜杆7,两个斜杆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抱箍8,两个抱箍8均和转筒9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将胶料挤进机头16的内部,机头16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7,进料口1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加热板5,进料口17和导料孔15相连通,且导料孔15比进料口17小,为了降低转筒9内部的涡流现象,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腔室10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的U形过滤板12,U形过滤板1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过滤孔13,U形过滤孔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料板14,且导料板14的一侧开设有导料孔15,导料孔15和多个过滤孔13相匹配。图1还示出了在机头16一侧设置的挤出通道,胶料在经过机头16的加热后,会呈现融融状态,在机头16的作用下经由挤出通道挤出到机头16的外部,完成线缆的挤塑操作。说明:图2中未示挤出通道,因为根据需要挤出通道可以的大小及长度可以进行规格的更改,这不是重点,所以没有示出。如图1-图3所示,使用前,为驱动电机3和机头16进行外部电源的供电,驱动电机3和机头16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将胶粒通过设置的进料斗11加入至转筒9的内部,按下驱动电机3的开关,使螺杆4跟随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进行转动,将胶料输送至U形过滤板12的内壁上,螺杆4距离U形过滤板12的距离较之传统的16mm改进为本技术的6mm,缩短螺杆4端部距离U形过滤板12的距离,截面积不会出现突然增大的现象,因此,可以有效的规避涡流现象,减少胶料在转筒9内部滞留的时间,不会出现胶料焦糊的现象,提高胶料的利用率,将过滤孔13的总面积和导料孔15的总面积之比较之原本的3.5:1改进为本技术的1.1:1,减少脚料在流动时的阻力,边缘的胶料流动阻力减小,边缘的胶料不会出现过热滞留的现象。在进行机头16和转筒9的安装工作时,只需要将转筒9的中心点和机头16的中心点对齐再固定即可,安装的定位更加精确,步骤少。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9),所述转筒(9)上设有腔室(10),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一端贯穿转筒(9)的一侧并延伸至腔室(10)的内部,所述转筒(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机头(16),且机头(16)和腔室(10)相连通,所述腔室(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位于螺杆(4)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生产挤塑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9),所述转筒(9)上设有腔室(10),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一端贯穿转筒(9)的一侧并延伸至腔室(10)的内部,所述转筒(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机头(16),且机头(16)和腔室(10)相连通,所述腔室(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位于螺杆(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生产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腔室(10)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的U形过滤板(12),所述U形过滤板(1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过滤孔(13),所述U形过滤孔(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料板(14),且导料板(14)的一侧开设有导料孔(15),所述导料孔(15)和多个过滤孔(13)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生产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6)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雷石璐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雷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