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412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属于汽车制造用辅助工装,具体包括连接组件、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驱动连接组件和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相对转动的驱动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驱动螺套,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对应一端的驱动螺套内,在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设有调节垫块。驱动构件使连接组件转动,从而使左、右调节杆同步外移,进而使左右两块调节垫块撑开车身内侧,实现汽车白车身的校准修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修复质量,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可显著地提高修复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造用辅助工装,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调校汽车的白车身形状尺寸误差的校准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精度尺寸对汽车装配等至关重要,只有钣金白车身精度符合公差要求才能保证总装的背门、保险杠、大灯等的装配精度。由于汽车的白车身外形尺寸大,并且形状不规则、制造工艺复杂,因此,汽车的白车身非常容易因制造误差、变形等原因导致尺寸精度不能符合公差要求,造成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距离偏小。为此,人们通常是由高级钣金工通过钣金敲击以及拉拔等人工方式对尺寸精度超标的白车身进行修复的,使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距离增大到设计理论值,以避免造成白车身的报废,提高整车的装配精度和质量。然而上述修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首先,这种修复方式对钣金工的技术要求极高,因此,技术等级不高的钣金工难以胜任,或者难以确保修复的质量,并且容易在车身表面留下修复的痕迹;其次,上述修复方式难以精确控制尺寸,为了避免修复过度,钣金工通常为小心地逐步修复,另外,钣金工在修复时需要不断地对车身左右两侧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从而不利于提高修复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白车身修复方式所存在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修复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修复的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有利于提高修复质量,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可显著地提高修复时的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左右两个驱动螺套,两个驱动螺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对应的驱动螺套内,在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设有调节垫块,所述连接组件和一驱动构件相关联,从而可驱动连接组件相对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转动。由于本技术的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因此,当我们转动连接组件时,两端的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可同步地相互分开,从而使左右两个调节垫块之间的间距增大。在需要修复汽车白车身时,可将本技术横向地放置在车身内,使左右两端的调节垫块分别贴靠车身内的左右两侧,然后通过驱动构件使连接组件和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产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左右两个调节垫块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便撑开车身内侧,使车身内侧的尺寸修复到符合设计要求。由于车身内侧的尺寸是通过两个调节垫块顶开的,因此,我们可通过控制连接组件和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而精确地控制车身内侧的修复尺寸精度,有效地避免手工修复时容易出现的修复过度现象,并且可避免在车身表面的产生修复痕迹。作为优选,所述左调节杆朝向右调节杆的端面设有正多边形的导向孔,所述右调节杆朝向左调节杆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适配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插接在导向孔内。由于右调节杆端部的导向杆是插接在左调节杆端部正多边形的导向孔内的,因此,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之间可形成相对的移动,同时可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这样,当我们在通过驱动构件使连接组件和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产生相对转动时,只需用单手抓住左调节杆,然后操纵驱动构件使连接组件转动即可,此时左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与左调节杆形成相对转动,左调节杆即可向外移动;与此同时,右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与右调节杆形成相对转动,右调节杆也向外移动。也就是说,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之间形成相对的轴向移动,但不会产生相对的转动,从而方便本技术的操作使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一个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的连接螺套,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螺套的两端。当我们在组装连接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时,可先将两个驱动螺套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的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内端上,此时左调节杆的内端面与驱动螺套的内端面齐平,而右调节杆的内端面也与其驱动螺套的内端面齐平,而右调节杆内端的导向杆则伸出其驱动螺套的内端。然后我们可使连接有驱动螺套的左调节杆内端靠近连接螺套的左端,使连接有驱动螺套的右调节杆内端靠近连接螺套的右端,此时右调节杆内端的导向杆先行进入左调节杆内端的导向孔内。当左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接触连接螺套的左端、右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接触连接螺套的右端时,我们可转动连接螺套,从而使左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和右调节杆上的驱动螺套同时螺纹连接在连接螺套的左右两端,并同步地向内侧移动,此时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相互靠近,导向杆则伸入导向孔内。当两个驱动螺套紧紧地抵靠在一起时,连接螺套与两个驱动螺套连接成一体。此时我们只需转动连接螺套,即可同时带动左右两个驱动螺套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外侧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二个锁紧螺母分别抵压所述连接螺套的两端面。当两个驱动螺套紧紧地抵靠在一起时,我们只需转动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抵压连接螺套的端面,从而实现连接螺套与驱动螺套之间的可靠自锁,确保连接螺套可带动两个驱动螺套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垫块上设有球形空腔,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设有连接头,两个连接头分别适配在对应一侧的调节垫块上的球形空腔内。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外端部的连接头可与调节垫块的球形空腔形成球头连接,从而使调节垫块可360度全方位摆动,进而使调节垫块能与车身内侧保持有效贴合,提高本技术的适用范围。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垫块表面设有圆形的插接过孔以及长方形的安装槽,所述插接过孔和安装槽的中心线经过所述球形空腔的中心,所述插接过孔贯通球形空腔,所述安装槽上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球形空腔相切,所述连接头呈圆盘状,所述连接头的外侧面为与所述球形空腔适配的外凸球面,所述连接头的高度小于等于安装槽的宽度,所述连接头的端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头的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由于连接头呈圆盘状,并且连接头的高度小于等于安装槽的宽度,因此,我们可将连接头转动90度,以连接头的厚度放入调节垫块的安装槽内。因为安装槽上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与球形空腔相切,因此,连接头可在安装槽内深入到与球形空腔同心的位置,此时的连接头外侧面刚好与球形空腔相贴合,我们再将连接头反向转动90度,此时即可将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端部分别插入调节垫块的插接过孔内,并螺纹连接到连接头的螺纹连接孔上,从而方便地实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与调节垫块的球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上分别设有径向的插套,所述插套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杆,所述连接组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径向的转动杆。当我们需要修复车身时,可一手握持连接组件上的转动杆,另一手使左调节杆或右调节杆上的定位杆转动,从而方便地实现连接组件和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有利于控制器相对转动角度,进而精确地控制修复尺寸。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提高修复质量,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同时可显著地提高修复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与连接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连接组件(1)、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左调节杆(2)和右调节杆(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左右两个驱动螺套(12),两个驱动螺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对应的驱动螺套内,在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设有调节垫块(4),所述连接组件和一驱动构件相关联,从而可驱动连接组件相对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连接组件(1)、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左调节杆(2)和右调节杆(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左右两个驱动螺套(12),两个驱动螺套的内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组件对应的驱动螺套内,在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的外端部分别设有调节垫块(4),所述连接组件和一驱动构件相关联,从而可驱动连接组件相对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调节杆朝向右调节杆的端面设有正多边形的导向孔(21),所述右调节杆朝向左调节杆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适配的导向杆(31),所述导向杆插接在导向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一个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的连接螺套(11),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螺套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校准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驱动螺套外侧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5),二个锁紧螺母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齐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