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及双层管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585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及双层管连接方法,包括穿接在船体隔壁上的通舱管件和连接在通舱管件的各端部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位于外管内部,通舱管件为中空结构;在通舱管件的任一端部上,通舱管件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3-6mm,内管插接在通舱管件的端部且内管的外壁与第一凹槽的槽壁相抵接,内管和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外管扣接在通舱管件的端部且外管的内壁与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抵接,外管和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双层管的内管、外管和通舱管件牢固连接,减小外管的尺寸,且能够便于内管、外管与通舱管件实现焊接,从而保证船体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及双层管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管道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及双层管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确保舰船执行海上任务和战斗时的工作安全可靠、供电生命力强和隐蔽性良好等规定的各项战术技术要求,200吨以上的舰船必须配装消磁电缆管系。消磁系统绕组电缆贯穿油舱、水舱、屏蔽舱室、防爆处所、潮湿处所和易受机械损伤等处所应按要求敷设双层管。舱底、压载水管系是船舶上重要的保船管系,舱底压载水管在贯穿水舱、油舱,水管通过油舱或者油管穿过水舱时均需采用双层管贯穿形式,避免由于管路泄露造成油水舱的液体污染。通舱管件是装焊在舱壁板上使电缆笔道通过的、起联通作用的管路附件,其作用是保护通过舱里的电缆、管道免遭挤压磨损,封闭舱壁开口,增强舱壁开口处的强度等。双层管穿壁通舱件一般采用套管形式,在内外管之间增加套管增大了外管规格尺寸,且如果要进行焊接则需要进一步增大外管的尺寸,从而实现焊接连接,则上述结构导致外管穿壁时会与船体结构骨材干涉,一般采取切断船体骨材另做加强的方式,或者重新选择布管形式改变位置,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增加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工作量,且上述套管形式的通舱件使得通舱件占用空间大并导致烧焊作业难,若不进行焊接采用卡接等形式则导致船体的结构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能够保证双层管的内管、外管和通舱管件牢固连接,减小外管的尺寸,且能够便于内管、外管与通舱管件实现焊接,从而保证船体强度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包括穿接在船体隔壁上的通舱管件和连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各端部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通舱管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形成供介质流通的介质通道;在所述通舱管件的任一端部上,所述通舱管件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3-6mm,所述内管插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所述外管扣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外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舱管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凸环,所述凸环沿所述通舱管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环的厚度值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间距值d。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环形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外管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相抵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内壁与所述通舱管件的内壁相平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的焊接点位于所述凸环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外径小于所述通舱管件的最大管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的焊接点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双层管连接结构的双层管连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通舱管件上车制得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将所述内管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并进行焊接;将所述外管扣接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壁并进行焊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舱管件完成加工后进行去毛刺、倒锐角处理;所述通舱管件在安装在船体前根据需求进行热浸镀锌处理。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双层管在贯穿船体时,通舱管件穿接在船体隔壁上,通过两端连接的双层管结构保证管路的强度满足需求,内管和外管的具体连接如下,内管插接在通舱管件的端部且内管的外壁与第一凹槽的槽壁相抵接,内管和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外管扣接在通舱管件的端部且外管的内壁与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抵接,外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则双层管在连接时,内管通过第一凹槽实现紧密连接的同时能够进行焊接,而外管通过第二凹槽实现紧密连接的同时能够进行焊接作业,且上述结构保证内管和外管形成的双层管结构稳定,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间隙一方面便于将外管套设在内管外侧,也为内管在与通舱管件焊接时的焊点提供了空间,保证能够实现内管的焊接作业,内管和外管之间的间距即上述间距值d,而间距值d过大会导致双层管的结构强度不满足需求,且外管和内管之间会发生晃动,不满足双层管的设置需求,上述间距值d的值过小则使得外管的套管作业难以完成,且在内管焊接后导致外管难以套设在内管外侧,故上述值为优选方案;通过该双层管连接结构,使得内管、外管和通舱管件之间连接方便,并能够减小外管的尺寸,使得内管、外管与通舱管件实现焊接,从而保证船体强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层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舱管件与船体隔壁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船体隔壁;2、通舱管件;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凸环;3、内管;4、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包括穿接在船体隔壁1上的通舱管件2和连接在所述通舱管件2的各端部的内管3和外管4,所述内管3位于所述外管4内部,所述通舱管件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内管3和所述通舱管件2之间形成供介质流通的介质通道,需要指出的是该通舱管件2穿接在船体隔壁1上,通舱管件2的外壁面与船体隔壁1相焊接,该通舱管件2的两端均连接有外管4和内管3,通过两端连接的双层管结构保证管路的强度满足需求;在所述通舱管件2的任一端部上,所述通舱管件2设置有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2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22的槽壁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22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3-6mm,所述内管3插接在所述通舱管件2的端部且所述内管3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内管3和所述通舱管件2之间相焊接,所述外管4扣接在所述通舱管件2的端部且所述外管4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凹槽22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外管4和所述通舱管件2之间相焊接,则双层管在连接时,内管3通过第一凹槽21实现紧密连接的同时能够进行焊接,而外管4通过第二凹槽22实现紧密连接的同时能够进行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接在船体隔壁上的通舱管件和连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各端部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通舱管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形成供介质流通的介质通道;/n在所述通舱管件的任一端部上,所述通舱管件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3-6mm,所述内管插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所述外管扣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外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接在船体隔壁上的通舱管件和连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各端部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通舱管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形成供介质流通的介质通道;
在所述通舱管件的任一端部上,所述通舱管件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与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3-6mm,所述内管插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内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所述外管扣接在所述通舱管件的端部且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外管和所述通舱管件之间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舱管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凸环,所述凸环沿所述通舱管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环的厚度值为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的间距值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曹永杨齐勇马超蔡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