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25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的技术领域,其中公开了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设置于管道井的上端,屋顶上设有砼墩,所述砼墩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管道井,所述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管道孔,所述通孔的上端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边缘伸出砼墩的外周,盖板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盖板覆盖通孔,避免雨水直接灌入通孔内,管道孔设于一侧,使得管道水平架设,避免雨水沿管道的外壁流淌至管道孔内,提高管道井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腐蚀管道井内的管道,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井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房建等领域,主要用于排水、排污、排油或布置设备管线等。现有公告号为CN20880368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管道井及建筑结构,包括中空的长方管体以及用于设置于所述长方管体两端的间隔板,长方管体的至少一侧壁上开设有管井门,间隔板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设的管线孔,该管线孔可根据具体需要开设,穿设的管道可以是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等,且同一个管道井通常穿设同一种类的管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架设水管,需要在间隔板上开设管线孔供水管通过,下雨时,雨水从水管与管线孔的缝隙渗入,腐蚀管道井内的水管,影响水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盖板覆盖通孔,避免雨水直接灌入通孔内,管道孔设于一侧,使得管道水平架设,避免雨水沿管道的外壁流淌至管道孔内,提高管道井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腐蚀管道井内的管道,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设置于管道井的上端,屋顶上设有砼墩,所述砼墩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管道井,所述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管道孔,所述通孔的上端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边缘伸出砼墩的外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覆盖通孔,避免雨水直接灌入通孔内,管道孔设于一侧,使得管道水平架设,避免雨水沿管道的外壁流淌至管道孔内,提高管道井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腐蚀管道井内的管道,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上端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所述第一防水层包覆盖板的边缘并延伸至盖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盖板下方且第一防水层背离盖板的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包覆于盖板外侧,避免雨水渗透盖板进入管道井内;第一防水层的上端倾斜设置,利于雨水的滑落,避免雨水积蓄;第一防水层的下端倾斜形成尖端(滴水),该尖端使得雨水在此滴落,避免雨水沿第一防水层(盖板)的下端流淌至通孔内,保证管道井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砼墩的上端设有砖墙,所述通孔贯穿砖墙,所述管道孔贯穿砖墙,所述盖板设于砖墙的上端,所述盖板的边缘伸出砼墩的外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孔设于砖墙上,相较于混凝土,便于后期维护管道时的拆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墙的外周包覆有第一防水材料,所述第一防水材料的上端延伸至盖板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水材料的下端延伸至砼墩上,所述第一防水材料上设有供管道穿过的抵接孔,所述第一防水材料延伸至管道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材料包覆砖墙,避免雨水渗透砖墙进入管道井内;第一防水材料延伸至盖板的下端,避免雨水从盖板与砖墙的缝隙处渗入;第一防水材料延伸至砼墩上,避免雨水从砖墙与砼墩的缝隙处渗入;第一防水材料延伸至管道的外壁上,避免雨水从砖墙与管道的缝隙处渗入,保证管道井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砼墩的外周设有第二防水材料,所述第二防水材料的下端延伸至屋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材料包覆砼墩,避免雨水渗透砼墩进入管道井内;砼墩的设置,穿过屋顶原有的防水结构(如:防水卷材),第二防水材料延伸至屋顶,避免雨水经砼墩与屋顶防水结构的缝隙处渗入,保证管道井、房屋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水材料的上端穿设有水泥钉,所述水泥钉插接至砼墩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钉贯穿第二防水材料并插接至砼墩上,辅助固定第二防水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砼墩上端的外周设有挡水环,所述第一防水材料延伸至挡水环的上端,所述第二防水材料的上端抵接挡水环的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环的下端覆盖第二防水材料与砼墩之间的缝隙,避免雨水渗入,保证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环的下端与第二防水材料之间设有密封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膏覆盖挡水环与第二防水材料之间的间隙,避免雨水渗入,保证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环的上端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材料贴合第二防水层的上端,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上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防水层包覆挡水环的边缘并延伸至挡水环的下端,位于所述挡水环下方且第二防水层背离盖板的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包覆于挡水环外侧,避免雨水渗透砼墩进入管道井内;第二防水层的上端倾斜设置,利于雨水的滑落,避免雨水积蓄;第二防水层的下端倾斜形成尖端(滴水),该尖端使得雨水在此滴落,避免雨水沿第二防水层(挡水环)的下端流淌至通孔内,保证管道井的防水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盖板覆盖通孔,避免雨水直接灌入通孔内,管道孔设于一侧,使得管道水平架设,避免雨水沿管道的外壁流淌至管道孔内,提高管道井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腐蚀管道井内的管道,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管道孔设于砖墙上,相较于混凝土,便于后期维护管道时的拆除;利用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材料、第二防水层以及第二防水材料,避免雨水渗入,保证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泥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砼墩;11、挡水环;2、通孔;21、管道孔;3、砖墙;4、盖板;5、第一防水材料;51、抵接孔;6、第一防水层;7、第二防水层;8、第二防水材料;9、水泥钉;10、密封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管道井的上端,屋顶上设有砼墩1,砼墩1的上端设有砖墙3,砼墩1以及砖墙3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2,通孔2连通管道井,砖墙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管道孔21,通孔2的上端覆盖有盖板4,盖板4的边缘伸出砖墙3的外周,盖板4覆盖通孔2,避免雨水直接灌入通孔2内,管道孔21设于一侧,使得管道水平架设,避免雨水沿管道的外壁流淌至管道孔21内,提高管道井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腐蚀管道井内的管道,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参照图1,盖板4的上端设有第一防水层6,第一防水层6的上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其坡度为5%,利于雨水的滑落,避免雨水积蓄,第一防水层6包覆盖板4的边缘并延伸至盖板4的下端,位于盖板4下方且第一防水层6背离盖板4的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形成尖端(滴水),使得雨水在此滴落,砖墙3的外周包覆有第一防水材料5,避免雨水渗透砖墙3进入管道井内,第一防水材料5的上端延伸至盖板4的下端,避免雨水从盖板4与砖墙3的缝隙处渗入,第一防水材料5的下端延伸至砼墩1上,避免雨水从砖墙3与砼墩1的缝隙处渗入,第一防水材料5上设有供管道穿过的抵接孔51,且第一防水材料5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设置于管道井的上端,其特征在于:屋顶上设有砼墩(1),所述砼墩(1)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2),所述通孔(2)连通管道井,所述通孔(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管道孔(21),所述通孔(2)的上端覆盖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边缘伸出砼墩(1)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设置于管道井的上端,其特征在于:屋顶上设有砼墩(1),所述砼墩(1)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通孔(2),所述通孔(2)连通管道井,所述通孔(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管道孔(21),所述通孔(2)的上端覆盖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边缘伸出砼墩(1)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端设有第一防水层(6),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上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所述第一防水层(6)包覆盖板(4)的边缘并延伸至盖板(4)的下端,位于所述盖板(4)下方且第一防水层(6)背离盖板(4)的端面自中心往四周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墩(1)的上端设有砖墙(3),所述通孔(2)贯穿砖墙(3),所述管道孔(21)贯穿砖墙(3),所述盖板(4)设于砖墙(3)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井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墙(3)的外周包覆有第一防水材料(5),所述第一防水材料(5)的上端延伸至盖板(4)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水材料(5)的下端延伸至砼墩(1)上,所述第一防水材料(5)上设有供管道穿过的抵接孔(51),所述第一防水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源高益鹏王源辉姜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