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54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并且可以设定成使布置在油回收部上的第一孔口的减压阻力值小于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从而通过增大背压室的背压在制冷剂排放压力较高的高压力条件下保持/提高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0682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到本文中。
本公开涉及涡旋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下述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可以设定成使布置在油回收部上的第一孔口的减压阻力值小于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从而通过增大背压室的背压在制冷剂排放压力较高的高压力条件下保持/提高容积效率。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安装有用于室内冷却和加热的空调(A/C)。这种空调包括作为冷却系统构型的用于将从蒸发器引入的低温和低压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和高压气态制冷剂以将该制冷剂输送至冷凝器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用于根据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的往复式和用于在实施旋转运动的同时进行压缩的旋转式。往复式包括用于通过使用曲柄向多个活塞输送的曲柄式、用于向安装有斜盘的旋转轴输送的斜盘式等,并且根据动力源的输送方式,旋转式包括采用旋转轴和叶片的叶片回转式、以及采用动涡旋和定涡旋的涡旋式。涡旋压缩机被广泛地用于空调等中的制冷剂压缩,因为其优点在于,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和排放冲程可以是平滑的,从而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在获得相对较高的压缩比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扭矩。涡旋压缩机通过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压缩制冷剂。此时,动涡旋连接至布置在与马达连接的驱动轴的端部部分上的偏心衬套,并且根据驱动轴的转动通过由偏心衬套传递的旋转力与所述定涡旋形成压缩区域。这样的涡旋压缩机可以以马达驱动型实施,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涡旋压缩机可以属于马达驱动压缩机的类别。电动压缩机通过驱动马达来使动涡旋旋转,并且马达通过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旋转力,从而使连接至转子的驱动轴旋转。图1是常规涡旋压缩机1的示例的局部侧视截面视图。参照图1,如果制冷剂从吸入室D流入到压缩室C中,则连接至轴2a的偏心衬套2c与通过中心头部8布置的销2b旋转,并且因此,与偏心衬套2c连接的动涡旋3a也旋转。压缩室C中的制冷剂通过动涡旋3a与定涡旋3b之间的相互压缩操作而被压缩,并通过排放孔3c流入到排放室4中。此时,流入到排放室4中的制冷剂含有油,因为该制冷剂穿过其中已经布置有马达(未示出)的吸入室D。因此,在排放室4中形成用于分离油的油分离器5。包含流入到油分离器5中的油的制冷剂流入到形成在定涡旋3b中的通孔3d中,并且通过布置在油回收部6上的第一孔口6a而减压,并且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背压室通道7a流入到背压室B中。此外,制冷剂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孔口6b减压,并且通过吸入室通道7b流回至吸入室D中,在该吸入室D中已布置有马达(未示出)。通常,常规地,第一孔口6a和第二孔口6b对制冷剂的减压程度是平等配置的。同时,在制冷剂的排放压力较高的高压条件下驱动时,动涡旋3a通过压缩室C的内部压力而被推向其后表面的中心头部8,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发生内部泄漏等降低容积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具有足够的背压的制冷剂应流入到背压室B中。[相关领域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早期公开No.10-2016-0108037。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意在解决如上所述的以上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涉及下述涡旋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构建成使布置在油回收部上的第一孔口的减压阻力值低于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从而通过增大背压室的背压在高制冷剂排放压力的情况的高压力条件下保持/提高容积效率。用于实现该目的本公开涉及下述涡旋压缩机,并且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外壳;驱动部,该驱动部布置在驱动部容纳空间中并且用于使驱动轴旋转,并且驱动部容纳空间形成于外壳内部;中心头部,在中心头部中布置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轴穿过中心头部,并且中心头部连接至外壳;动涡旋,动涡旋连接至驱动轴;定涡旋,该定涡旋固定至外壳内部,并且以与动涡旋相互锁定的方式形成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排放室,该排放室形成在外壳的一个侧部部分上,并且通过排放室将制冷剂排放;背压室,该背压室形成在中心头部与动涡旋之间;油回收部,油回收部用于将排放室的油分离器与分支点连接,分支点分支至形成在中心头部中的背压室通道和吸入室通道,并且油回收部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回收油;第一减压构件,第一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一油回收通道上,第一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排放室的油分离器与油回收部中的分支点之间,并且第一减压构件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第二减压构件,第二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二油回收通道上,第二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油回收部中的分支点与吸入室通道之间,并且第二减压构件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第一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可以构造成小于第二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孔口,并且在第一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第二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由第一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隔S1可以构造成大于由第二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隔S2。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孔口,并且在第一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第二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第一孔口的长度L1可以构造成短于第二孔口的长度L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压构件可以包括减压止回阀,第二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供制冷剂穿过的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减压止回阀的减压阻力值可以配置为小于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压构件可以包括:减压止回阀,减压止回阀与排放室的油分离器连接;以及第一孔口,第一孔口布置在减压止回阀与分支点之间,并且第一孔口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的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并且第二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孔口,并且第二孔口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的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由减压止回阀和第一孔口形成的总减压阻力值可以构造成小于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距S1可以构造成大于由第二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距S2。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孔口的长度L1可以构造成短于第二孔口的长度L2。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孔口,并且在第一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第二减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第一油回收通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有内径扩展部,内径扩展部具有与第一孔口更大的间隔。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内径扩展部可以形成在第一油回收通道上的与分支点相邻的侧部处。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内径扩展部的内径Db可以构造成大于第一油回收通道的内径Da,并且在内径扩展部上流动穿过第一孔口的第一螺旋部的制冷剂可以构造成被相对少地减压或不被减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n外壳;/n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布置在驱动部容纳空间中并且用于使驱动轴旋转,所述驱动部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外壳内部;/n中心头部,在所述中心头部中布置有所述驱动轴并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中心头部,并且所述中心头部连接至所述外壳;/n动涡旋,所述动涡旋连接至所述驱动轴;/n定涡旋,所述定涡旋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且借助于与所述动涡旋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n排放室,所述排放室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侧部部分上,并且通过所述排放室排放所述制冷剂;/n背压室,所述背压室形成在所述中心头部与所述动涡旋之间;/n油回收部,所述油回收部用于将所述排放室的油分离器与分支点连接,所述分支点分支至形成在所述中心头部中的背压室通道和吸入室通道,并且所述油回收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回收油;/n第一减压构件,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一油回收通道上,所述第一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所述排放室的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油回收部中的所述分支点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减压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n第二减压构件,所述第二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二油回收通道上,所述第二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所述油回收部中的所述分支点与所述吸入室通道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减压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n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小于所述第二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8 KR 10-2019-0006828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外壳;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布置在驱动部容纳空间中并且用于使驱动轴旋转,所述驱动部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外壳内部;
中心头部,在所述中心头部中布置有所述驱动轴并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中心头部,并且所述中心头部连接至所述外壳;
动涡旋,所述动涡旋连接至所述驱动轴;
定涡旋,所述定涡旋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且借助于与所述动涡旋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
排放室,所述排放室形成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侧部部分上,并且通过所述排放室排放所述制冷剂;
背压室,所述背压室形成在所述中心头部与所述动涡旋之间;
油回收部,所述油回收部用于将所述排放室的油分离器与分支点连接,所述分支点分支至形成在所述中心头部中的背压室通道和吸入室通道,并且所述油回收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回收油;
第一减压构件,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一油回收通道上,所述第一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所述排放室的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油回收部中的所述分支点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减压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
第二减压构件,所述第二减压构件布置在第二油回收通道上,所述第二油回收通道形成在所述油回收部中的所述分支点与所述吸入室通道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减压构件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
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小于所述第二减压构件的减压阻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包括第一孔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
其中,所述第二减压构件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所述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
其中,由所述第一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隔(S1)大于由所述第二螺旋部形成的通道间隔(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包括第一孔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
其中,所述第二减压构件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所述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孔口的长度(L1)短于所述第二孔口的长度(L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包括减压止回阀,
其中,所述第二减压构件包括第二孔口,并且在所述第二孔口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卷绕多次的第二螺旋部,并且
其中,所述减压止回阀的减压阻力值小于所述第二孔口的减压阻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其中,所述第一减压构件包括
减压止回阀,所述减压止回阀与所述排放室的所述油分离器连接;
第一孔口,所述第一孔口布置在所述减压止回阀与所述分支点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孔口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的卷绕多次的第一螺旋部,
其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洪民文治明林权洙郑秀哲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