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58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包括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输出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螺杆传动连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设有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阀,进气阀上设置有气路,进气阀的气路上设置有加载阀和卸载阀,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有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有储气罐,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通过油气分离器与储气罐相互连通,储气罐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采用了含有电子控制单元的高压共轨技术,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子设备的运行,使用过程中提高了柴油的利用率,更加的节能环保,同时实时控制进气阀的开合度,使得启动特性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控制设备,特别涉及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属于空压机驱动控制

技术介绍
根据空气压缩机内部设计结构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压缩机主要分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和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等。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主要应用于用气量非常大的场合,一般企业应用很少。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设备投资低,以往很多企业都采用,但是产气效率较差,正逐步被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所取代。移动式空气压缩机主要应用在野外等没有市电供电的地方;在施工负荷比较大的诸如凿岩、开矿、开路等场合,通常需要使用大功率的柴油驱动的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对于使用国标第二阶段非道路柴油机的移动式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当空气压缩机启动时,气动控制系统使进气阀处于打开的状态,这就使得压缩机在启动时有比较大的负载,而这就给提出了比较大的柴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要求。处于启动状态的柴油发动机拖动比较大的负载运行,这种运行模式很容易使得发动机发生故障导致熄火。在设备选配的柴油发动机启动性能不高、或者在低温启动的工况下,这一系统设计缺陷会突出体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相比于国标第二阶段非道路柴油机,第三阶段的柴油机有了很大的改进,区别于以往油门拉杆式的供油方式,因此本技术提出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处于启动状态的柴油发动机拖动比较大的负载运行,这种运行模式很容易使得发动机发生故障导致熄火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本装置中采用了含有电子控制单元的高压共轨技术,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子设备的运行,使用过程中提高了柴油的利用率,更加的节能环保,同时实时控制进气阀的开合度,使得启动特性明显改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包括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的输出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设有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上设置有气路,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有储气罐,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通过油气分离器与储气罐相互连通,所述储气罐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柴油发动机上设置有ECU,所述ECU通过总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通过ECU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总线分别于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ECU均通过总线与电瓶电性连接,所述电瓶上的发电机一端与柴油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主逻辑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摸屏和显示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箱内设置有油位显示屏,所述油位显示屏通过总线与控制器电性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为单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或者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阀的气路上设置有加载阀和卸载阀。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采用了含有电子控制单元的高压共轨技术,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子设备的运行,使用过程中提高了柴油的利用率,更加的节能环保,同时实时控制进气阀的开合度,使得启动特性明显改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柴油发动机;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3、油气分离器;4、储气罐;5、控制器;6、电瓶;7、ECU;8、进气阀;9、温度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油位显示屏;12、触摸屏;13、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包括柴油发动机1,柴油发动机1的输出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螺杆传动连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进气口设有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阀8,进气阀8上设置有气路,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出口连接有油气分离器3,油气分离器3的一端连接有储气罐4,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通过油气分离器3与储气罐4相互连通,储气罐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和温度传感器9,柴油发动机1上设置有ECU7,ECU7通过总线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柴油发动机1通过ECU7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控制器5通过总线分别于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电性连接,控制器5与ECU7均通过总线与电瓶6电性连接,电瓶6上的发电机一端与柴油发动机1传动连接,控制器5包括主逻辑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控制器5的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摸屏12和显示屏13。柴油发动机1的燃油箱内设置有油位显示屏11,油位显示屏11通过总线与控制器5电性连,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为单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或者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进气阀8的气路上设置有加载阀和卸载阀。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控制器5通过总线与柴油机的ECU7实时通信,控制器5通过总线读取柴油发动机1实时转速信号和油压、油耗、水温、电池组电压以及各种故障信息等,并向柴油发动机1发送目标转速控制指令,控制器5通过保护输出模块和旋钮、按钮等开关器件与加载阀和卸载阀连接,压力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9、油位显示屏11分别通过控制器5的传感器模块将主逻辑和运算单元,实现准确控制,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入口设有进气阀8,进气阀8由气路自动控制,同时气路上还装有加载阀和卸载阀,由客户通过实际的用气情况,通过控制器5来控制,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出口连接油气分离器3后连接储气罐4,储气罐4上设有检测气罐内气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0和检测气罐内排出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同时在燃油箱内设有油位显示屏11来检测油量,控制器5同时带有人机交互平台,人机交互平台包括液晶显示屏13和触摸屏12两部分,液晶显示屏13显示柴油发动机1实时转速信号和油压、油耗、水温、电池组电压以及各种故障信息,显示压力传感器10采集的气罐内气压、温度传感器9采集的气罐内气体温度、油位显示屏11采集的柴油发动机1内油箱油位,客户可以通过触摸屏12或者按键输入气压设定值等运行信息,同时可以输入运行配置信息,以实现个性化运行,当储气罐4内气压超过气压设定值时,控制器5通过指令控制降低柴油发动机1转速,柴油发动机1转速可一直降低至怠速,同时会通过气路自动控制进气阀8,降低进气阀8开度,实现安全运行,进气阀8由气路自动控制,加载阀和卸载阀由用户通过实际的用气情况,通过控制器5来控制,控制器5和柴油发动机1的电子控制单元ECU7由电瓶6供电,电瓶6为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发动机(1),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输出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进气口设有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阀(8),所述进气阀(8)上设置有气路,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出口连接有油气分离器(3),所述油气分离器(3)的一端连接有储气罐(4),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通过油气分离器(3)与储气罐(4)相互连通,所述储气罐(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柴油发动机(1)上设置有ECU(7),所述ECU(7)通过总线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1)通过ECU(7)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通过总线分别于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ECU(7)均通过总线与电瓶(6)电性连接,所述电瓶(6)上的发电机一端与柴油发动机(1)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5)包括主逻辑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控制器(5)的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摸屏(12)和显示屏(13)。/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国标第三阶段的柴动螺杆式空压机驱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发动机(1),所述柴油发动机(1)的输出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进气口设有涡轮增压器和进气阀(8),所述进气阀(8)上设置有气路,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的出口连接有油气分离器(3),所述油气分离器(3)的一端连接有储气罐(4),所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通过油气分离器(3)与储气罐(4)相互连通,所述储气罐(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柴油发动机(1)上设置有ECU(7),所述ECU(7)通过总线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1)通过ECU(7)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通过总线分别于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ECU(7)均通过总线与电瓶(6)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波崔晓明骆敏舟康淼淼王永张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