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994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式(I)的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用于空穴注入层或空穴传输层时,能够大幅提高器件电子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从而带来优良的器件效果,如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同时具有式(I)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作为P‑型导电掺杂材料用于多层OLED器件的电荷生成层中也得到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化合物组合和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自发光现象的显示单元,其具有视角宽、相比于液晶显示单元更加轻薄、在低驱动电压下高亮度发光、响应速度快等优异性能,最近作为全彩显示单元或照明的应用备受期待。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介于其间的有机材料层的结构。电荷被注入到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中,以形成电子和空穴对,使具有荧光或磷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产生了光发射。由于空穴和电子的移动速度不同,往往由各自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形成上述有机物层,例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等。在OLED器件中,空穴注入层(HIL)能够帮助空穴从ITO阳极注入有机层。为了使OLED器件达到低的驱动电压,HIL层和ITO阳极之间的注入能垒必须足够小。目前已经发展的HIL材料有很多,比如一些具有很浅的HOMO能级的三芳胺化合物、非常缺电子的杂环化合物以及掺杂了P型导电材料的三芳胺类化合物。YoshihiroOhba等报道了化合物的合成(J.HeterocyclicChem.,34,(1997)781-787),其关注于化合物1b-8b作为TCNQ的类似物,通过引入噻吩稠合结构扩展π共轭体系,以期与电子给体化合物形成电荷传输络合物。但其实际并没有能够成功分离提纯化合物7b而只得到含有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表征方面也只针对混合物进行了简单的测试(CV和UV)。JP3589796B2公开了两种二苯并呋喃醌,具体结构为和但其性能仍然需要改进,如空穴注入能力较弱。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空穴注入材料,其能够提高OLED的电子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提高效率和器件寿命,发展新型高性能的HIL材料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式(I)中,A和B各自独立地选自式(I)中,D1和E1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不饱和的碳环、五元不饱和杂环中的任意一种;式(I)中,D2和E2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芳香碳环、五元芳香杂环、六元芳香碳环、六元芳香杂环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D2与D1稠合共用2个原子,所述E2与E1稠合共用2个原子;式(I)中,m和n独立地为0或1;当m为0时,D2为五元环;当m为1时,D2为六元环;当n为0时,E2为五元环;当n为1时,E2为六元环;式(I)中,X1、X2、X3、X4各自独立地选自C、C(R1)(R2)、N(R1)、O、Si(R1)(R2)、S、S=O、S(=O)2、Se、Se=O、Se(=O)2中的任意一种;式(I)中,Y1、Y2、Y3、Y4、Y5、Y6、Y7、Y8各自独立地选自CRb、CRa、N、NRb中的任意一种,且Y1、Y2、Y3、Y4、Y5、Y6、Y7、Y8中至少有一项选择CRa;所述Ra为吸电子基团;所述Re、R1、R2、Rb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3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羧酸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异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膦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化合物组合,所述化合物组合包括目的之一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和至少一种材料。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目的之一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式(I)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用于空穴注入层或空穴传输层时,能够大幅提高器件电子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从而带来优良的器件效果,如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同时具有式(I)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作为P-型导电掺杂材料用于多层OLED器件的电荷生成层中也得到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给出了有机发光器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给出了有机发光器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制。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式(I)中,A和B各自独立地选自式(I)中,D1和E1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不饱和的碳环、五元不饱和杂环中的任意一种;式(I)中,D2和E2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芳香碳环、五元芳香杂环、六元芳香碳环、六元芳香杂环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D2与D1稠合共用2个原子,所述E2与E1稠合共用2个原子;式(I)中,m和n独立地为0或1;当m为0时,D2为五元环;当m为1时,D2为六元环;当n为0时,E2为五元环;当n为1时,E2为六元环;Z1-Z2是C;式(I)中,X1、X2、X3、X4各自独立地选自C、C(R1)(R2)、N(R1)、O、Si(R1)(R2)、S、S=O、S(=O)2、Se、Se=O、Se(=O)2中的任意一种;式(I)中,Y1、Y2、Y3、Y4、Y5、Y6、Y7、Y8各自独立地选自CRb、CRa、N、NRb中的任意一种,且Y1、Y2、Y3、Y4、Y5、Y6、Y7、Y8中至少有一项选择CRa;所述Ra为吸电子基团;所述Re、R1、R2、Rb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3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



式(I)中,A和B各自独立地选自
式(I)中,D1和E1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不饱和的碳环、五元不饱和杂环中的任意一种;
式(I)中,D2和E2各自独立地选自于五元芳香碳环、五元芳香杂环、六元芳香碳环、六元芳香杂环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D2与D1稠合共用2个原子,所述E2与E1稠合共用2个原子;
式(I)中,m和n独立地为0或1;当m为0时,D2为五元环;当m为1时,D2为六元环;当n为0时,E2为五元环;当n为1时,E2为六元环;
Z1和Z2为C;
式(I)中,X1、X2、X3、X4各自独立地选自C、C(R1)(R2)、N(R1)、O、Si(R1)(R2)、S、S=O、S(=O)2、Se、Se=O、Se(=O)2中的任意一种;
式(I)中,Y1、Y2、Y3、Y4、Y5、Y6、Y7、Y8各自独立地选自CRb、CRa、N、NRb中的任意一种,且Y1、Y2、Y3、Y4、Y5、Y6、Y7、Y8中至少有一个选择CRa;
所述Ra为吸电子基团;
所述Re、R1、R2、Rb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20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3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30个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20个碳原子的烷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基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羧酸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异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0~20个碳原子的膦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两个相邻的取代基能任选地连接形成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I)、式(III)、中的任意一项所示的结构:



式(II)、式(III)中,X1、X2、X3、X4各自独立地选自C(R1)(R2)、N(R1)、O、Si(R1)(R2)、S、S=O、S(=O)2、Se、Se=O、Se(=O)2中的任意一种;
A、B、Y1、Y2、Y3、Y4、Y5、Y6、Y7、Y8、R1、R2具有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I)、式(III)中,X1、X2、X3、X4各自独立地选自O、S、S=O、S(=O)2、Se、Se=O、Se(=O)2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中,A和B各自独立地选自且Re为氰基;
优选地,式(II)、式(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马仲勋李滨邝志远夏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