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62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码头和运输沉放船,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包括:中间平地预制平台,通过平行岸线设置的滑移轨道与码头相连,用于将管段通过码头运至运输沉放船上;多个两侧平地预制平台,分别设置在中间平地预制平台的两侧,且垂直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设置,用于向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输送管段;以及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通过多排轨道梁和多排加劲梁相垂直设置以形成长方形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区别常规干坞开挖大型基坑后注水浮运管段,将单节沉管隧道管段主体结构在平地浇筑,通过滑移轨道及液压顶进装置作为管段陆域运输载体,完成从陆域到水域的过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干坞是沉管管段预制场所,传统干坞一般是在江河、海洋旁放坡开挖大型基坑,管段在干坞底部预制好后,再向干坞内注水,使管段起浮,然后水上拖运至隧道位置处沉放。传统干坞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而城市中心地带往往建筑物密集,较难寻找到合适的干坞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沉管隧道的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无需在水域旁开挖大型临时基坑作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场地,而是将单节沉管隧道管段主体结构在平地浇筑,然后通过滑移轨道及液压顶进装置作为管段陆域运输载体,区别常规干坞开挖大型基坑后注水浮运管段,采用顶推滑移方式将管段运至超大型驳船上,完成从陆域到水域的过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码头和运输沉放船,其中,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包括:中间平地预制平台,通过平行岸线设置的滑移轨道与码头相连,用于将管段通过码头运至运输沉放船上;多个两侧平地预制平台,分别设置在中间平地预制平台的两侧,且垂直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设置,用于向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输送管段;以及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通过多排轨道梁和多排加劲梁相垂直设置以形成长方形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搭建平地预制平台,无需开挖大型基坑形成干坞;步骤二,中间平地预制平台底部的液压顶推装置给中间管段提供垂直岸线水平动力,中间平地预制平台预制完成的管段沿其底部设置的垂直岸线中间轨道梁顶推滑移上船;步骤三,两侧预制平台底部的液压顶推装置给两侧管段提供垂直中间预制平台水平动力,两侧平地预制平台预制完成的管段依次通过其底部的侧边轨道梁滑移至中间平地预制平台;步骤四,预制完成的管段通过中间平地预制平台通过滑移轨道运输至码头,最终滑移至大型管段运输沉放船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在水域旁开挖大型临时基坑作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场地,而是将单节沉管隧道管段主体结构在平地浇筑,然后通过滑移轨道及液压顶进装置作为管段陆域运输载体,区别常规干坞开挖大型基坑后注水浮运管段,采用顶推滑移方式将管段运至超大型驳船上,完成从陆域到水域的过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陆域运输和水域运输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的横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域运输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域运输的横断面图。图中:11、中间轨道梁;12、侧边轨道梁;21、中间加劲梁;22、侧边加劲梁;31、中间底钢板;32、侧边底钢板;4、支撑柱;5、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1、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2、两侧平地预制平台;6、液压顶推装置;7、运输沉放船;8、滑移轨道;9、码头;10、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其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及方法,能够直接在平地预制,无需放坡开挖形成干坞,包括依次相连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码头9和运输沉放船7。进一步,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包括多个相连且平行设置的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和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位于码头9一侧,通过水平岸线设置的滑移轨道8与码头9相连,用于将预制后的管段10运至码头9上。进一步,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与码头9对正,用于直接通过滑移轨道8将管段10输送至码头9上,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上的管段10垂直岸线布置,能够实现同时平行预制多节管段。其中,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底部设置有垂直岸线布置的中间轨道梁11,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上的管段预制完毕后垂直岸线通过滑移轨道8、码头9滑移至运输沉放船7上。进一步,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位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两侧,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且,且管段10为垂直中间预制平台51设置,用于将预制的管段10先输送至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上后,再通过滑移轨道8运至码头9上。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的底部设置有平行岸线布置的多排侧边轨道梁12。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预制完成的管段平行岸线依次通过其底部的侧边轨道梁12滑移至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位置后,进行后续管段预制,实现多管段循环预制。本专利技术中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能够综合考虑场地大小、管段数量、工期、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设置多个分块预制平台,一个预制平台预制一节管段,实现多节管段同时预制。进一步,平地预制平台5均包括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具体来说,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中间底钢板31上设置有与滑移轨道8相连的多排纵向设置的中间轨道梁11(垂直岸线设置)和多排横向设置的中间加劲梁21,且多排中间轨道梁11相互平行,且多排中间加劲梁21相互平行,多排中间轨道梁11与多排中间加劲梁21相互垂直,形成长方形的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此外,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的两侧底钢板32上设置有多排横向设置的侧边轨道梁12(垂直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设置)和多排纵向设置的侧边加劲梁22,且多排侧边轨道梁12相互平行,且多排侧边加劲梁22相互平行,多排侧边轨道梁12与多排侧边加劲梁22相互垂直,形成长方形的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其中,如图3所示,管段的侧墙、中隔墙的底部均相应的设置有轨道梁(中间轨道梁11、侧边轨道梁12),以提供一个支撑,轨道梁能够保证管段运输过程的方向,同时通过减小管段与轨道梁之间的摩阻力,最大程度减少管段运输过程的耗能,有较高的经济性。进一步,平地预制平台5还包括用于支撑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的多排支撑柱4,且轨道梁和支撑柱的强度能够支撑起单节管段的重量,竖向不发生不均匀沉降,各排支撑柱4相互平行,支撑柱4之间的距离及高度能满足液压顶推作业空间。进一步,平地预制平台5的底部设置有液压顶推装置6,液压顶推装置设置在相邻的支撑柱4之间。具体来说,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和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的底部均设置有液压顶推装置,其中,中间平地预制平台底部的中间液压顶推装置向其上的管段(位于中间)提供垂直岸线的水平动力,两侧平地预制平台底部的两侧液压顶推装置给两侧管段提供垂直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水平动力。其中,液压顶推装置6的底座与地面通过螺栓连接,上部与管段底部底钢板接触,依靠管段与液压顶推装置间摩擦力提供水平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码头(9)和运输沉放船(7),其中,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包括:/n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通过平行岸线设置的滑移轨道(8)与码头(9)相连,用于将管段(10)通过码头(9)运至运输沉放船(7)上;/n多个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分别设置在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两侧,且垂直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设置,用于向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输送管段;以及/n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通过多排轨道梁和多排加劲梁相垂直设置以形成长方形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干坞液压顶推沉管隧道管段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码头(9)和运输沉放船(7),其中,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包括:
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通过平行岸线设置的滑移轨道(8)与码头(9)相连,用于将管段(10)通过码头(9)运至运输沉放船(7)上;
多个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分别设置在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两侧,且垂直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设置,用于向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输送管段;以及
底钢板、轨道梁和加劲梁,通过多排轨道梁和多排加劲梁相垂直设置以形成长方形的无干坞管段预制平台(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与码头(9)对正,管段垂直岸线布置,用于直接将管段输送至码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的管段垂直中间预制平台(51)设置,用于将预制的管段(10)先输送至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上后,再运至码头(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的底钢板(31)上设置有与滑移轨道(8)相连的:
多排中间轨道梁(11),垂直岸线设置;以及
多排中间加劲梁(21),与多排中间轨道梁(11)相垂直设置,通过多排中间轨道梁(11)和多排中间加劲梁(21)形成长方形的中间平地预制平台(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平地预制平台(52)的底钢板(32)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