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清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35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灰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动清灰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桌板,所述桌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相背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开设有吸尘口,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吸尘口内部的安装板。该电动清灰架,具备便于读者清灰等优点,解决了清理的方法大多采用湿抹布进行擦拭,但由于工作量大的原因,难以保证每个桌子都不会落灰,且读者自己也不会随身携带清灰物品,为方便读者进行清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清灰架
本技术涉及清灰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动清灰架。
技术介绍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和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和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日常生活中,图书馆书桌的清理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清理,清理的方法大多采用湿抹布进行擦拭,但由于工作量大的原因,难以保证每个桌子都不会落灰,且读者自己也不会随身携带清灰物品,为方便读者进行清灰,故而提出一种电动清灰架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清灰架,具备便于读者清灰等优点,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图书馆书桌的清理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清理,清理的方法大多采用湿抹布进行擦拭,但由于工作量大的原因,难以保证每个桌子都不会落灰,且读者自己也不会随身携带清灰物品,为方便读者进行清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读者清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清灰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桌板,所述桌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相背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开设有吸尘口,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吸尘口内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机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滤袋,两个所述滤袋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机壳外侧的吸尘管,所述机壳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吸尘口内部的两个通孔,所述吸尘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所述机壳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滤袋底部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排放口,所述机壳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通孔下方的两个排气孔,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盖板,所述机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脚呈矩形阵列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柱呈矩形阵列分布。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隔板,且隔板将吸尘口密封,隔板位于吸尘管和通孔之间。优选的,两个所述盖板的相背一侧均通过螺栓与机壳活动连接,且机壳的底部开设有位于排放口底部的气孔。优选的,所述机壳呈一字排列分布,机壳的宽度总和与桌板的宽度相等,相邻两个机壳的相对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每个机壳7的内部结构相同,毛刷的顶端延伸至吸尘口的外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清灰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动清灰架,当读者发现桌面产生小部分积灰或者保洁人员未清理干净时,可通过操作蓄电池对轴流风机进行通电,同时推动滑动块使滑动块在滑轨上进行滑动,轴流风机工作通过通孔抽取滤袋内部的气体,滤袋通过吸尘管吸附桌面上的灰尘,手动推动滑动块在桌板顶部来回清扫,同时毛刷对桌面上的灰尘进行清扫,灰尘被吸入滤袋内部后,滤袋抽取灰尘后并将灰尘过滤,气体则通过滤袋后从通孔进入排气孔排出,将吸入的灰尘储存在滤袋的内部,当清灰完成后可通过操作蓄电池对轴流风机断电,将滑动块滑动至滑轨左右两侧任意一端即可,可通过转动螺栓将盖板打开,并将滤袋取出更换或者清理,简单方便,便于读者自行操作,从而达到了便于读者清灰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壳结构剖面图。图中:1支撑板、2支脚、3支柱、4桌板、5滑轨、6滑动块、7机壳、8螺栓、9毛刷、10安装板、11吸尘管、12滤袋、13通孔、14轴流风机、15排气孔、16排放口、17气孔、18蓄电池、19吸尘口、2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清灰架,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2,支脚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脚2呈矩形阵列分布,支柱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柱3呈矩形阵列分布,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3,支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桌板4,桌板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轨5,两个滑轨5的相背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动块6,两个滑动块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机壳7,机壳7的顶部开设有吸尘口19,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吸尘口19内部的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9,机壳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滤袋12,两个滤袋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机壳7外侧的吸尘管11,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吸尘口19内部的两个通孔13,安装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机壳7固定连接的隔板,且隔板将吸尘口19密封,隔板位于吸尘管11和通孔13之间,吸尘口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14,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滤袋12底部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排放口16,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通孔13下方的两个排气孔15,机壳7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盖板20,两个盖板20的相背一侧均通过螺栓8与机壳7活动连接,且机壳7的底部开设有位于排放口16底部的气孔17,机壳7呈一字排列分布,机壳7的宽度总和与桌板4的宽度相等,相邻两个机壳7的相对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每个机壳7的内部结构相同,毛刷9的顶端延伸至吸尘口19的外侧,可通过操作蓄电池18对轴流风机14进行通电,同时推动滑动块6使滑动块6在滑轨5上进行滑动,轴流风机14工作通过通孔13抽取滤袋12内部的气体,滤袋12通过吸尘管11吸附桌面上的灰尘,手动推动滑动块6在桌板4顶部来回清扫,同时毛刷9对桌面上的灰尘进行清扫,灰尘被吸入滤袋12内部后,滤袋12抽取灰尘后并将灰尘过滤,气体则通过滤袋12后从通孔13进入排气孔15排出,将吸入的灰尘储存在滤袋12的内部。综上所述,该电动清灰架,当读者发现桌面产生小部分积灰或者保洁人员未清理干净时,可通过操作蓄电池18对轴流风机14进行通电,同时推动滑动块6使滑动块6在滑轨5上进行滑动,轴流风机14工作通过通孔13抽取滤袋12内部的气体,滤袋12通过吸尘管11吸附桌面上的灰尘,手动推动滑动块6在桌板4顶部来回清扫,同时毛刷9对桌面上的灰尘进行清扫,灰尘被吸入滤袋12内部后,滤袋12抽取灰尘后并将灰尘过滤,气体则通过滤袋12后从通孔13进入排气孔15排出,将吸入的灰尘储存在滤袋12的内部,当清灰完成后可通过操作蓄电池18对轴流风机14断电,将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清灰架,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2),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桌板(4),所述桌板(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轨(5),两个所述滑轨(5)的相背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动块(6),两个所述滑动块(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机壳(7),所述机壳(7)的顶部开设有吸尘口(19),所述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吸尘口(19)内部的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9),所述机壳(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滤袋(12),两个所述滤袋(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机壳(7)外侧的吸尘管(11),所述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吸尘口(19)内部的两个通孔(13),所述吸尘口(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14),所述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滤袋(12)底部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排放口(16),所述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通孔(13)下方的两个排气孔(15),所述机壳(7)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盖板(20),所述机壳(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清灰架,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2),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桌板(4),所述桌板(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轨(5),两个所述滑轨(5)的相背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动块(6),两个所述滑动块(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机壳(7),所述机壳(7)的顶部开设有吸尘口(19),所述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吸尘口(19)内部的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9),所述机壳(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滤袋(12),两个所述滤袋(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机壳(7)外侧的吸尘管(11),所述机壳(7)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开设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吸尘口(19)内部的两个通孔(13),所述吸尘口(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流风机(14),所述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滤袋(12)底部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排放口(16),所述机壳(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通孔(13)下方的两个排气孔(15),所述机壳(7)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盖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涛陈才刘利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