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正宗专利>正文

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2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主气囊,主气囊的气室相互隔离,但在外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构成床体;    至少一个支撑气囊,设在一个主气囊的底部且两者的气室相互隔离,经由至少一个电动充气泵单独将该一个主气囊以及支撑气囊分别予以充气或泄气操作致使该一个主气囊通过支撑气囊充气或泄气动作得以上升或下降达到可坐或卧两种功能合一的充气床垫。(*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包括构成坐垫的主气囊和构成靠背的辅气囊的充气床垫。
技术介绍
充气床垫是人们经常使用特别是在外出旅游或家庭备用时的一种充气产品,现有的另一种充气产品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充气产品1的一端装设一个靠背支撑气囊111, 充气产品1和靠背支撑气囊111为固定接合方式,且共用一个充气嘴123,靠背支撑气囊111的空气是由充气产品1通过通气口3供应,二者空气相互连通,使用者无法根据需求对充气产品作升降动作,使用极为不便,故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支撑气囊及收纳空间的充气床垫。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包括至少两个主气囊,主气囊的气室相互隔离,但在外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构成床体;致少一个支撑气囊,设在主气囊的底部且两者的气室相互隔离,经由至少一个电动充气泵单独将该一个主气囊以及支撑气囊分别予以充气或泄气操作致使该一个主气囊通过充气或泄气动作得以上升或下降达到可坐或卧两种功能合一的充气床垫。所述的主气囊是由两层挠性材料熔接形成或以通气管道连接构成或者在床体外侧端的连接拉带端部处预留空气通道形成。所述的支撑气囊,是由四层挠性材质迭合熔接形成或由近乎三角形结构气囊组成或由可形成一定倾斜角度气囊结构组成。所述的主气囊和支撑气囊是在床体底部设有一凹陷或床体外缘作突堤状。所述的支撑气囊与主气囊可为分别独立气室且与充气室之间可相互连通。所述的坐卧两用充气床垫的床体,可以是双人拼接形式。所述的坐卧两用充气气床垫下方可另置一辅助气垫,主气囊,支撑气囊和底部辅助气垫,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独立气室体,也分别可与电动泵作空气相互连通。所述的主气囊,支撑气囊和底部辅助气垫可以相互分离或固接,主气囊在靠脚部端一侧增加至少一个以上主气囊,并在其相对应合适位置处下方增设支撑气囊。所述的电动泵充气泵电源供应可使用AC、DC干电池或充电式电池,其控制为手控、线控或遥控等电源开关方式。所述的电动泵充气泵可以是固接在主气囊上,支撑气囊或是辅助气垫上。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坐卧两用充气床垫不管支撑气囊是充气还是放气,看上去都极为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充气产品的支撑气囊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一种施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2A、2B中的一种空气通道的剖面示意图;图2D为图2A、2B中的另一种空气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3A、3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A、3B中的空气通道的剖面示意图;图4A、4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A、4B中的凹槽形收纳空间的剖面示意图;图5A、5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C为图5A、5B中的突堤状收纳空间的剖面示意图;图6A、6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A、7B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气囊放、充气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C为图7A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A至2D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坐卧两用充气床垫1,包括两个主气囊11、12,主气囊充放气开关121,支撑气囊111,支撑气囊充放气开关122,电动充气泵123,连接拉带13,空气通道131,通气管14。支撑气囊111装设在主气囊11的背面,连接拉带13装设在主气囊11、12之间,空气通道131接合在连接拉带13的两端,空气通道131由两层挠性材质熔接而成的。当开启安装在主气囊12侧端的电动充气泵123时,启动主气囊充放气开关121,此时床体内的空气流向主气囊12的同时也通过空气通道131流向主气囊11;当打开支撑气囊充放气开关122时,空气顺着通气管14流向支撑气囊111,将主气囊11顶高,达到可坐功能;支撑气囊111为四层挠性材质迭合熔接形成,当支撑气囊111放气时,主气囊11降低,支撑气囊111收拢为坡度极小的斜面,保证整个坐卧两用床垫1可以平整,感觉不到支撑气囊111的存在。如图3A至3C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原理同图2A、2B相同,只是空气通道131为直接横跨在充气床垫上,通气管14安装在床体外侧,当支撑气囊111充气时,床体一端被顶高,空气通道131被拉开,其截面成U字形,可降低床体的挺性结构,保证使用者较舒适的可坐或卧两种功能合一的效果,其余动作原理均相同,此处不再作详细叙述。如图4A至4C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原理同图2A、2B相同,只是在主气囊11的内部装设有一个凹槽形的的收纳空间112,支撑气囊111分为成中心对称的三个气室,使主气囊11有更多的调整角度,在支撑气囊111放气时可自动收藏于收纳空间112内,其余动作原理均相同,此处不再详细叙述。如图5A至5C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原理同图4A、4B相同,只是主气囊13底面上设有突堤状的收纳空间114,支撑气囊111为四层挠性材质迭合熔接形成,其余动作原理均相同,此处不再详细叙述。如图6A、6B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其原理同图2A、2B相同,只是将坐卧两用床垫1分成相互影响极小的双人拼接主气囊11、12,有各自的通气管14和电动充气泵123及充放气开关121、122,使用者可根据各自的需要来调整主气囊11的高度,其余动作原理均与图2A、2B相同,此处不再详细叙述。如图7A至7C所示,为本技术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其原理与图4A、4B相同,只是在主气囊的底部可另置一支撑气囊4,增加坐卧两用充气式床垫1的高度,及在主气囊12的端部另设有一垫脚支撑气囊124,当垫脚支撑气囊124充气时,主气囊12的相对应部分稍微顶高,托起主气囊12的相应部位,且垫脚支撑气囊124的横截面成半月弯形,使主气囊更符合人体曲线,使用者躺在上面更为舒适,其余动作原理均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详细叙述。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权利要求1.一种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主气囊,主气囊的气室相互隔离,但在外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构成床体;至少一个支撑气囊,设在一个主气囊的底部且两者的气室相互隔离,经由至少一个电动充气泵单独将该一个主气囊以及支撑气囊分别予以充气或泄气操作致使该一个主气囊通过支撑气囊充气或泄气动作得以上升或下降达到可坐或卧两种功能合一的充气床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气囊之间是由两层挠性材料熔接所形成的空气气室连接而成或以通气管道连接构成,或者在床体外侧端的连接拉带端部处预留空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气囊由四层挠性材质迭合熔接形成或近乎三角形结构气囊构成或可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气囊结构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充气床垫,其特征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宗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