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可专利>正文

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6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20
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车库架、平移架、载车板、平移电机、减速机、第一双齿轮、第一平移链、第一转动轮、传动链、第二双齿轮、第二平移链、第二转动轮、平移架、平移轮、平移轨道;所述底座开设有导轨槽;所述车库架竖立安装于底座,且车库架位于平移架内侧;所述平移架竖立设置,且平移架底部嵌设于导轨槽;所述载车板转动安装于平移架;所述平移电机固定安装于车库架;所述减速机一端与平移电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双齿轮。整个机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传动部件有效实现平移架的横向平移,同时还设有滚动部件,使得整个移动过程更加的轻便,同时也增加了整个机构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为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
技术介绍
立体车库是一种新型的停车系统,其有着很高的空间利用率,但现有的立体车库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工程造价高、对产地空间要求高等诸多不足,使之不能被广泛应用。具体的说,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车辆快速增多,停车需要与停车位供给的矛盾日益加巨,更具体的说,由于传统固定式车位,需要占用大量空间和面积,地下车库的单层的高度较高,使之挖深也较大,工程造价极高,地上多层车库同时面临工程造价高的问题,地面车库又存在空间利用性差的不足,故而,立体车库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引用、使用,特别是城市的人口集中区域,对立体车库的需求极大。巷道立体车库,可以设置在道路旁,占地面积小,因而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巷道立体车库,其平移机构的机械机构复杂,可靠性差,仍然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本技术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包括底座、车库架、平移架、载车板、平移电机、减速机、第一双齿轮、第一平移链、第一转动轮、传动链、第二双齿轮、第二平移链、第二转动轮、平移架、平移轮、平移轨道;所述底座开设有导轨槽;所述车库架竖立安装于底座,且车库架位于平移架内侧;所述平移架竖立设置,且平移架底部嵌设于导轨槽;所述载车板转动安装于平移架;所述平移电机固定安装于车库架;所述减速机一端与平移电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双齿轮;所述第一双齿轮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平移链一端安装于第一小齿轮,另一端安装于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安装于车库架;所述第二双齿轮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所述传动链一端连接第一大齿轮,另一端连接第二大齿轮;所述第二平移链一端安装于第二小齿轮,另一端安装于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转动安装于车库架。所述第一双齿轮和第一转动轮分设于车库架两侧;所述第一小齿轮和第一转动轮等高设置,所述第一平移链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双齿轮和第二转动轮分设于车库架两侧;所述第二小齿轮和第二转动轮等高设置,所述第二平移链水平设置。所述平移架固定安装于第一平移链和第二平移链;所述平移架内侧转动安装有平移轮;所述平移轮嵌设于水平设置的平移轨道;所述平移轨道固定安装于车库架。本机构为立体车库的横向平移机构,整个机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传动部件有效实现平移架的横向平移,同时还设有滚动部件,使得整个移动过程更加的轻便,同时也增加了整个机构的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参考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导轨槽1a、车库架2、平移架3、载车板4、平移电机5、减速机6、第一双齿轮7、第一大齿轮7a、第一小齿轮7b、第一平移链8、第一转动轮9、传动链10、第二双齿轮11、第二大齿轮11a、第二小齿轮11b、第二平移链12、第二转动轮13、平移轮14、平移轨道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包括底座1、车库架2、平移架3、载车板4、平移电机5、减速机6、第一双齿轮7、第一平移链8、第一转动轮9、传动链10、第二双齿轮11、第二平移链12、第二转动轮13、平移架3、平移轮14、平移轨道15。所述底座1开设有导轨槽1a;所述车库架2竖立安装于底座1,且车库架2位于平移架3内侧;所述平移架3竖立设置,且平移架3底部嵌设于导轨槽1a;所述载车板4转动安装于平移架3;所述平移电机5固定安装于车库架2;所述减速机6一端与平移电机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双齿轮7;所述第一双齿轮7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大齿轮7a和第一小齿轮7b;所述第一平移链8一端安装于第一小齿轮7b,另一端安装于第一转动轮9;所述第一转动轮9转动安装于车库架2,且第一双齿轮7和第一转动轮9分设于车库架2两侧;所述第一大齿轮7a和第一转动轮9等高设置,所述第一平移链8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双齿轮11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大齿轮11a和第二小齿轮11b;所述传动链10一端连接第一大齿轮7a,另一端连接第二大齿轮11a;所述第二平移链12一端安装于第二小齿轮11b,另一端安装于第二转动轮13;所述第二转动轮13转动安装于车库架2,且第二双齿轮11和第二转动轮13分设于车库架2两侧;所述第二大齿轮11a和第二转动轮13等高设置,所述第二平移链12水平设置。所述平移架3固定安装于第一平移链8和第二平移链12;所述平移架3内侧转动安装有平移轮14;所述平移轮14嵌设于水平设置的平移轨道15;所述平移轨道15固定安装于车库架2。本平移机构工作时,平移电机5通过减速机6带动第一双齿轮7转动,第一双齿轮7通过传动链10带动第二双齿轮11同步转动;第一双齿轮7的第一大齿轮7a带动第一平移链8动作,第二双齿轮11的第二大齿轮11a带动第二平移链12动作,第一平移链8和第二平移链12带动平移架3沿着平移轨道15和导轨槽1a动作,实现平移架3的稳定动作。为了实现平移架3的稳定移动,本机构设置了以下结构:1.多条导轨共同起到限位平移架3的作用。平移架3底部嵌设于导轨槽1a,平移架3内侧滑动安装于平移轨道15。2.通过一个电机以及传动机构,同步作用于平移架3上部和下部,从而保证了平移架3的受力的均衡性。本技术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车库架(2)、平移架(3)、载车板(4)、平移电机(5)、减速机(6)、第一双齿轮(7)、第一平移链(8)、第一转动轮(9)、传动链(10)、第二双齿轮(11)、第二平移链(12)、第二转动轮(13)、平移架(3)、平移轮(14)、平移轨道(15);所述底座(1)开设有导轨槽(1a);所述车库架(2)竖立安装于底座(1),且车库架(2)位于平移架(3)内侧;所述平移架(3)竖立设置,且平移架(3)底部嵌设于导轨槽(1a);所述载车板(4)转动安装于平移架(3);所述平移电机(5)固定安装于车库架(2);所述减速机(6)一端与平移电机(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双齿轮(7);所述第一双齿轮(7)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大齿轮(7a)和第一小齿轮(7b);所述第一平移链(8)一端安装于第一小齿轮(7b),另一端安装于第一转动轮(9);所述第一转动轮(9)转动安装于车库架(2);所述第二双齿轮(11)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大齿轮(11a)和第二小齿轮(11b);所述传动链(10)一端连接第一大齿轮(7a),另一端连接第二大齿轮(11a);所述第二平移链(12)一端安装于第二小齿轮(11b),另一端安装于第二转动轮(13);所述第二转动轮(13)转动安装于车库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立体车库的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车库架(2)、平移架(3)、载车板(4)、平移电机(5)、减速机(6)、第一双齿轮(7)、第一平移链(8)、第一转动轮(9)、传动链(10)、第二双齿轮(11)、第二平移链(12)、第二转动轮(13)、平移架(3)、平移轮(14)、平移轨道(15);所述底座(1)开设有导轨槽(1a);所述车库架(2)竖立安装于底座(1),且车库架(2)位于平移架(3)内侧;所述平移架(3)竖立设置,且平移架(3)底部嵌设于导轨槽(1a);所述载车板(4)转动安装于平移架(3);所述平移电机(5)固定安装于车库架(2);所述减速机(6)一端与平移电机(5)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双齿轮(7);所述第一双齿轮(7)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一大齿轮(7a)和第一小齿轮(7b);所述第一平移链(8)一端安装于第一小齿轮(7b),另一端安装于第一转动轮(9);所述第一转动轮(9)转动安装于车库架(2);所述第二双齿轮(11)包括同轴固定设置的第二大齿轮(11a)和第二小齿轮(11b);所述传动链(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可俞天明马祎玮
申请(专利权)人:俞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