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板连接件及夹心叠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0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6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保温板连接件及夹心叠合剪力墙。保温板连接件包括板状本体,板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垂直于第一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一凸部;第二端部设有垂直于第二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两端。夹心叠合剪力墙包括内叶板、外叶板、钢筋笼、保温板及保温板连接件。外叶板与内叶板平行设置且两者间隔一定距离;外叶板内设置有钢筋网片;钢筋笼设置在内叶板与外叶板之间;保温板设置在钢筋笼与外叶板之间;板状本体穿过保温板;板状本体的第一端部埋置在外叶板中;板状本体的第二端部埋置在内叶板中。

Insulation board connector and sandwich composite shea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板连接件及夹心叠合剪力墙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板连接件及夹心叠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同时,保温装饰一体化也是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方向,因此,夹心叠合剪力墙得到广泛应用。夹心叠合剪力墙采用保温板连接件将外叶板、保温板与内侧承重墙连接。通常采用针状保温板连接件,针状保温板连接件因其侧向刚度过大,在有较大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易引起外叶板收缩开裂,危及建筑安全。夹心叠合剪力墙的生产通常采用先生产外叶板,再翻转压入内叶板的施工方式。保温板连接件先与外叶板锚固固定,钢筋笼通过保温板连接件悬挂在外叶板上,随外叶板翻转并带锚固钢筋一起压入内叶板中进行锚固。此种方式存在钢筋笼定位精度差,以及翻转过程易发生钢筋笼掉落的安全事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以下内容。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保温板连接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至少设有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两端。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贯穿所述板状本体厚度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用于穿设钢筋。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板状本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浇筑的混凝土以及用于吊装的吊点。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状本体为矩形,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的中部。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状本体为矩形,所述第一穿孔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的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穿孔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方向均匀设置。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和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为所述板状本体的短边;所述板状本体的短边长度不大于200mm;所述板状本体的长边长度不小于180mm。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通孔均为圆形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径不小于6mm;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20mm。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夹心叠合剪力墙,包括:内叶板;外叶板,与所述内叶板平行设置且两者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外叶板内设置有钢筋网片;钢筋笼,设置在所述内叶板与所述外叶板之间;所述钢筋笼的一侧埋置在所述内叶板中;保温板,设置在所述钢筋笼与所述外叶板之间;以及以上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所述板状本体穿过所述保温板;所述板状本体的第一端部埋置在所述外叶板中;所述板状本体的第二端部埋置在所述内叶板中。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贯穿所述板状本体厚度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内穿设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钢筋网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内穿设有所述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钢筋笼埋置于所述内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状本体为矩形,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和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为所述板状本体的短边;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的中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的端面到所述第二凸部的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夹心叠合剪力墙的厚度。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保温板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夹心叠合剪力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公开的保温板连接件进行预制工艺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公开的保温板连接件进行预制工艺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5是采用本公开的保温板连接件进行预制工艺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6是采用本公开的保温板连接件进行预制工艺的第四状态示意图。图7是采用本公开的保温板连接件进行预制工艺的第五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的保温板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提供了一种保温板连接件2,用于将外叶板、保温板和内叶板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该保温板连接件2包括板状本体21,所谓板状也可以称为片状,是指其轮廓在一个平面上伸展并具有一定厚度,板状本体21的厚度不小于2mm。板状本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212。图中所示的板状本体21为矩形,但板状本体21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采用梯形、矩形以及其他多边形。以其中某一端的侧面作为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的另一端的侧面作为第二端面;第一端部211是指板状本体21上靠近第一端面的区域;同样,第二端部212是指板状本体21上靠近第二端面的区域。第一端部211可以设有第一凸部22,第一凸部22朝向第一端部211的端面(即第一端面)外侧伸出,第一凸部22向外伸出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部211的端面。第一凸部22的形状也为板状,且其厚度与板状本体21的厚度相同,优选为如图所示的尖状。第二端部212也可以设有第二凸部23,第二凸部23朝向第二端部212的端面(即第二端面)外侧伸出,第二凸部23向外伸出的方向垂直于第二端部212的端面。第二凸部23的形状也为板状,且其厚度与板状本体21的厚度相同,优选为如图所示的尖状。其中,第一凸部22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一凸部22优选采用尖状(例如三角形)。第二凸部23可以至少设有两个,其中的两个第二凸部23分别位于第二端部212所对应边(图中的下边)的两端;第二凸部23优选采用尖状。可选的,第二端部212可以只设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二凸部23。第一凸部22穿过保温板,通过设置第一凸部22穿过保温板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的墙体,也就是说,第一凸部22的作用为控制夹心叠合剪力墙的总厚度,即作为夹心叠合剪力墙的厚度限位装置。由于第二端部212需要支撑在模台上,第二端部212的两端设置的两个尖状第二凸部23用以使保温板连接件2在内叶板混凝土浇筑前保持垂直站立,避免倾斜造成的尺寸误差。保温连接件的板状本体21在厚度方向和垂直于板状本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至少设有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向外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至少设有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贯穿所述板状本体厚度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用于穿设钢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板状本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浇筑的混凝土以及用于吊装的吊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为矩形,所述第一穿孔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的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穿孔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的方向均匀设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对应边和所述第二端部所对应边为所述板状本体的短边;所述板状本体的短边长度不大于200mm;所述板状本体的长边长度不小于18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杨逸马钊马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