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95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包括改向板,所述改向板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右侧栓接有铰接架,所述支撑架右侧的底部通过铰接架铰接有底座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右侧通过铰接架铰接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向板、支撑架、铰接架、底座机构、支撑机构和稳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该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具备既能抵抗侵蚀,也能避免增加水中泥沙含量,还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水流改向装置一般是堆积的土坝,水流转向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侵蚀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松散的土坝往往会被侵蚀掉,影响对水流的改向,增加了水中泥沙含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水利工程过程中有时需要给水流改向,引导水流向我们设定的方向流去,但是目前的水流改向装置一般是堆积的土坝,水流转向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侵蚀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松散的土坝往往会被侵蚀掉,需要使用工程设备重新堆积,影响对水流的改向,并且增加了水中的泥沙含量,而短时间使用时,使用完成后往往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河道中堆积的泥土清理出去,十分麻烦,为此提出一种既能抵抗侵蚀,也能避免增加水中泥沙含量,还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水流改向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具备既能抵抗侵蚀,也能避免增加水中泥沙含量,还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水流改向装置一般是堆积的土坝,水流转向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侵蚀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松散的土坝往往会被侵蚀掉,影响对水流的改向,并且增加了水中泥沙含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包括改向板,所述改向板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右侧栓接有铰接架,所述支撑架右侧的底部通过铰接架铰接有底座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右侧通过铰接架铰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架右侧底部的中间通过铰接架铰接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对支撑机构进行限位,所述底座机构对稳定机构进行支撑。优选的,所述底座机构包括V型底座,所述V型底座的左端通过铰接架与支撑架右侧的底部铰接,所述V型底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钢钎。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大V支撑件,所述大V支撑件的高端通过铰接架与支撑架的右侧栓接,所述支撑架右侧的中部通过铰接架铰接有小V支撑件,所述小V支撑件位于大V支撑件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左端通过铰接架与支撑架右侧底部的中间铰接,所述支撑座的右端与V型底座的内角焊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栓接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表面开设有稳定孔,所述大V支撑件和小V支撑件的低端均通过稳定孔与稳定架铰接。优选的,所述大V支撑件和小V支撑件均为钢铁制品,所述大V支撑件和小V支撑件的表面均为防锈涂层。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栓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钢铁制品。优选的,所述改向板为弧形结构,所述改向板的左侧栓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塑料制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改向板、支撑架、铰接架、底座机构、支撑机构和稳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该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具备既能抵抗侵蚀,也能避免增加水中泥沙含量,还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水流改向装置一般是堆积的土坝,水流转向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侵蚀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松散的土坝往往会被侵蚀掉,影响对水流的改向,增加了水中泥沙含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改向板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示意图。图中:1、改向板;2、支撑架;3、铰接架;4、底座机构;41、V型底座;42、通孔;43、钢钎;5、支撑机构;51、大V支撑件;52、小V支撑件;6、稳定机构;61、支撑座;62、稳定架;63、稳定孔;7、固定件;8、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包括改向板1,改向板1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右侧栓接有铰接架3,支撑架2右侧的底部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底座机构4,支撑架2的右侧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支撑机构5,支撑架2右侧底部的中间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稳定机构6,稳定机构6对支撑机构5进行限位,底座机构4对稳定机构6进行支撑,通过改向板1、支撑架2、铰接架3、底座机构4、支撑机构5和稳定机构6的设置,使得该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具备既能抵抗侵蚀,也能避免增加水中泥沙含量,还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水流改向装置一般是堆积的土坝,水流转向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侵蚀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松散的土坝往往会被侵蚀掉,影响对水流的改向,增加了水中泥沙含量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底座机构4包括V型底座41,V型底座41的左端通过铰接架3与支撑架2右侧的底部铰接,V型底座4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2,通孔42的内部插接有钢钎43,通过设置底座机构4可以固定装置,避免装置被冲走,同时也可以对支撑机构5和稳定机构6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5包括大V支撑件51,大V支撑件51的高端通过铰接架3与支撑架2的右侧栓接,支撑架2右侧的中部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小V支撑件52,小V支撑件52位于大V支撑件51的底部,通过设置支撑机构5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支撑改向板1,避免改向板1被水流冲倒。本实施例中,稳定机构6包括支撑座61,支撑座61的左端通过铰接架3与支撑架2右侧底部的中间铰接,支撑座61的右端与V型底座41的内角焊接,支撑座61的顶部栓接有稳定架62,稳定架62的表面开设有稳定孔63,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的低端均通过稳定孔63与稳定架62铰接,通过设置稳定机构6可以支撑起支撑机构5,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稳定孔63对改向板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均为钢铁制品,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的表面均为防锈涂层,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的材质可以保证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的强度,避免大V支撑件51和小V支撑件52由于压力太大损坏。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的底部栓接有固定件7,固定件7为钢铁制品,固定件7可以将支撑架2固定在河床上,板型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强支撑架2移动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改向板1为弧形结构,改向板1的左侧栓接有导向板8,导向板8为塑料制品,导向板8可以引导水流流向,并且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改向板1。工作原理:将装置搬运到需要改向的河段,摆好需要改向的角度,下压装置,使得固定件7扎入河床中,将钢钎43插入通孔42,使用锤子等敲击钢钎43的顶部,使得钢钎43深深扎入河床中,从而起到固定V型底座41的作用,水流在撞到改向板1后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改向板1想要向后倾斜,但是大V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包括改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板(1)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栓接有铰接架(3),所述支撑架(2)右侧的底部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底座机构(4),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架(2)右侧底部的中间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稳定机构(6),所述稳定机构(6)对支撑机构(5)进行限位,所述底座机构(4)对稳定机构(6)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包括改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向板(1)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栓接有铰接架(3),所述支撑架(2)右侧的底部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底座机构(4),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架(2)右侧底部的中间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稳定机构(6),所述稳定机构(6)对支撑机构(5)进行限位,所述底座机构(4)对稳定机构(6)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机构(4)包括V型底座(41),所述V型底座(41)的左端通过铰接架(3)与支撑架(2)右侧的底部铰接,所述V型底座(4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的内部插接有钢钎(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改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大V支撑件(51),所述大V支撑件(51)的高端通过铰接架(3)与支撑架(2)的右侧栓接,所述支撑架(2)右侧的中部通过铰接架(3)铰接有小V支撑件(52),所述小V支撑件(52)位于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才睿
申请(专利权)人:集宁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