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053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港池清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所述港池的底部两侧设置为向中部倾斜的斜坡,港池的中部进而形成底槽,所述底槽内设置有一转动辊,转动辊的周壁上螺旋设置有输送淤沙的螺旋叶,转动辊的一端伸出港池且另一端伸入港池背离港口的侧壁内,转动辊伸出港池的一端设置有涡轮,转动辊伸入港池侧壁内的一端连接有驱使转动辊转动的驱动件。其通过在港池内设置自清淤系统,无需通过外界条件配合,且不影响港口正常作业,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港池清淤
,特别涉及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挖入式港池是指在岸上开挖出来的港池,在大型的河港及河口港中较为常见的码头布置形式,如德国汉堡港、荷兰的鹿特丹港等。挖人式港池布置,也适用于泻湖及沿岸低洼地建港,利用挖方填筑陆域,有条件的码头可采用陆上施工。其优点是:可延长码头岸线,多建泊位;掩护条件较好。缺点是:开挖土方量较大;在含砂量大的地方易受泥砂回淤的影响;在寒冷地区封冻时间较长。由于挖入式港池易受泥砂回淤的影响,港池积淤的问题一直是挖入式港池的弊病之一,现有的清淤方式主要是通过港口挖机将淤沙挖起,然后通过清淤船将淤沙运走,当经过一段时间再次需要清淤时,再次采用上述方式以解决港池清淤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较受外界条件限制,如必须通过挖机与清淤船的配合,才能进行淤沙清理,由于挖入式港池积淤速度快,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清淤作业,较为影响港口的正常作业,因此应该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通过在港池内设置自清淤系统,无需通过外界条件配合,且不影响港口正常作业,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所述港池的底部两侧设置为向中部倾斜的斜坡,港池的中部进而形成底槽,所述底槽内设置有一转动辊,转动辊的周壁上螺旋设置有输送淤沙的螺旋叶,转动辊的一端伸出港池且另一端伸入港池背离港口的侧壁内,转动辊伸出港池的一端设置有涡轮,转动辊伸入港池侧壁内的一端连接有驱使转动辊转动的驱动件。采用上述结构,当港池内积淤过多需要清理时,通过驱动件驱使转动辊转动,驱动辊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产生向港池外运动的水流,由于螺旋叶的设置,淤沙会随着转动辊的转动而运输至涡轮的方向,又因涡轮所产生的水流,从而将淤沙不断地冲出港池,且由于港池底部斜坡的设置,两侧的淤沙会由于底部被掏空而不断地向中间聚拢,从而被不断地清理干净,无需通过外界条件配合,且不影响港口正常作业,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港池侧壁内的电机、同轴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一以及同轴设置于转动辊上且与所述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采用上述结构,电机通过线路外接电源,当需要清理淤沙的时候,启动电机,由于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从而实现驱使转动辊转动的效果,且电机通过齿轮驱使转动辊转动,而并非直接将输出轴与转动辊刚性连接,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电机烧坏的可能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槽的截面为与转动辊的螺旋叶契合的圆弧形。采用上述结构,底槽圆弧形的设计,能够使转动辊的螺旋叶与底槽更加契合,从而使螺旋叶的输沙能力增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港池两相对的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推板,所述侧壁内设置有一端与推板连接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沿斜坡方向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当对淤沙进行清理时,位于转动辊周围的淤沙会被清理出港池,由于中部掏空,且两侧存在斜坡,则两侧的沙会往中部位移,当淤沙堆积较紧密,没有落下时,液压杆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泵站,则可以通过液压杆推动推板使位于斜坡上的淤沙推到底槽内,从而确保将两侧的淤沙清理干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板上设置有若干贯穿推板的泄流槽,所述推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斜坡平行的铲齿。采用上述结构,泄流槽的设置,使推板在推动淤沙的时候,水能从泄流槽内通过,从而减小推板在水中的运动阻力,而铲齿的设置则能够使推板推动淤沙时将淤沙的底部铲松,从而使淤沙的推动更为容易。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涡轮与转动辊通过螺纹连接,且设置有限位涡轮和转动辊使其不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组件。采用上述结构,涡轮通过螺纹连接于转动辊上,较为方便,且便于安装更换,限位组件的设置能够防止转动辊在转动时与涡轮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涡轮固定得越来越紧或者松开,防止涡轮需要更换时难以取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转动辊周壁上且朝向涡轮的固定柱、间隔设置于涡轮上且供固定柱插接的插接槽。采用上述结构,涡轮拧紧后,将固定柱插入涡轮上的插接槽内,即可限位涡轮与转动辊的相对转动,方便实用,插接槽设置多个,能够调节涡轮与转动辊螺纹配合的松紧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柱背离涡轮的一侧设置有手柄。采用上述结构,手柄的设置更加符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使固定柱的插拔更为便捷。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港池内积淤过多需要清理时,通过驱动件驱使转动辊转动,驱动辊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产生向港池外运动的水流,由于螺旋叶的设置,淤沙会随着转动辊的转动而运输至涡轮的方向,又因涡轮所产生的水流,从而将淤沙不断地冲出港池,且由于港池底部斜坡的设置,两侧的淤沙会由于底部被掏空而不断地向中间聚拢,从而被不断地清理干净;2、当斜坡上的淤沙堆积较紧密,没有落下时,则可以通过液压杆推动推板使位于斜坡上的淤沙推到底槽内,从而确保两侧的淤沙能够清理干净。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液压杆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港池;2、斜坡;3、底槽;4、转动辊;5、螺旋叶;6、涡轮;7、驱动件;71、电机;72、齿轮一;73、齿轮二;74、安装室;8、推板;9、安装腔;10、液压杆;11、泄流槽;12、铲齿;13、限位组件;131、固定座;132、固定柱;133、滑动槽;134、插接槽;135、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如图1所示,港池1的底部沿中线分为两侧,两侧设置为以中线对称向中部倾斜的斜坡2,港池1的中部进而形成底槽3,底槽3内沿中线设置有一转动辊4,转动辊4的周壁上螺旋焊接固定有输送淤沙的螺旋叶5,底槽3的截面为与转动辊4的螺旋叶5契合的圆弧形。转动辊4的一端伸出港池1,伸出港池1的一端连接有涡轮6,且转动辊4的另一端伸入港池1背离港口的侧壁内,转动辊4伸入港池1侧壁内的一端连接有驱使转动辊4转动的驱动件7(参照图2)。如图2所示,驱动件7包括电机71、齿轮一72以及齿轮二73,港池1背离港口的侧壁内开设有安装室74,电机71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室74内,且电机71通过线路外接电源,齿轮一72同轴固定于电机71的输出轴上,齿轮二73同轴固定于转动辊4上,且齿轮二73与齿轮一72啮合。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确保两侧斜坡2的淤沙会向底槽3内位移聚集,港池1两相对的侧壁底部分别竖直设置有推板8,港池1的侧壁内开设有安装腔9,安装腔9的设置方向与斜坡2的坡面平行,安装腔9内设置有液压杆10,液压杆10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站连接,液压杆10的一端与推板8固定连接。推板8上还开设有若干贯穿推板8的泄流槽11,推板8的底部间隔固定有若干铲齿12,铲齿12与斜坡2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港池(1)的底部两侧设置为向中部倾斜的斜坡(2),港池(1)的中部进而形成底槽(3),所述底槽(3)内设置有一转动辊(4),转动辊(4)的周壁上螺旋设置有输送淤沙的螺旋叶(5),转动辊(4)的一端伸出港池(1)且另一端伸入港池(1)背离港口的侧壁内,转动辊(4)伸出港池(1)的一端设置有涡轮(6),转动辊(4)伸入港池(1)侧壁内的一端连接有驱使转动辊(4)转动的驱动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港池(1)的底部两侧设置为向中部倾斜的斜坡(2),港池(1)的中部进而形成底槽(3),所述底槽(3)内设置有一转动辊(4),转动辊(4)的周壁上螺旋设置有输送淤沙的螺旋叶(5),转动辊(4)的一端伸出港池(1)且另一端伸入港池(1)背离港口的侧壁内,转动辊(4)伸出港池(1)的一端设置有涡轮(6),转动辊(4)伸入港池(1)侧壁内的一端连接有驱使转动辊(4)转动的驱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7)包括设置于港池(1)侧壁内的电机(71)、同轴设置于电机(7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一(72)以及同轴设置于转动辊(4)上且与所述齿轮一(72)啮合的齿轮二(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槽(3)的截面为与转动辊(4)的螺旋叶(5)契合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挖入式港池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港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荣彭义访滕衍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南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