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75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房电梯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包括轿底板以及设置在轿底板上的轿框架,所述的轿底板与轿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由前向后放置的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所述的轿底板底部设有相互平行且横向放置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与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在轿底板上间隔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对9吨以上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需求,使得轿厢在大载重下始终保持在优越的平衡状态,其结构稳固,运行平稳、安全系数高具有出色载重性能。

Car frame structure of heavy lift with bottom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机房电梯的结构
,尤其是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工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电梯对于货物的垂直运输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工厂、仓库等场合对大吨位、大轿厢电梯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轿厢架是一种安装轿厢后用于承载乘客或货物的承载平台结构,是电梯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轿厢架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同时轿厢架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电梯额定载荷的大小以及井道空间的利用。对于电梯的轿厢架结构,目前广泛采用导向轮置于轿顶上方的结构,同时该结构多应用于有机房的电梯。在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申请号CN201820857927.0名称为“重载电梯轿厢架结构”的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大件槽钢与加强板进行轿厢的上下梁结构组合,在轿厢底部的下梁上设有垂直的轿底固定件可以提高轿厢底部承载抗性,而另一种大载重无机房载货电梯,因其顶层需要分配曳引机的承重装置等,常见轿厢架结构则是将导向轮置于轿底,从而节省了顶层空间,目前对于导向轮置于轿底该种结构的轿厢架结构基本满足2到9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包括轿底板以及设置在轿底板上的轿框架,所述的轿底板与轿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由前向后放置的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所述的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分别由上梁、下梁、立柱组成的矩形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底板底部设有相互平行且横向放置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与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在轿底板上间隔交叉设置,所述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分别由两个左右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轿底轮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包括轿底板以及设置在轿底板上的轿框架,所述的轿底板与轿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由前向后放置的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所述的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分别由上梁、下梁、立柱组成的矩形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底板底部设有相互平行且横向放置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与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在轿底板上间隔交叉设置,所述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分别由两个左右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的轿底轮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轿底轮组、第二轿底轮组、第三轿底轮组、第四轿底轮组以轿底板前后左右中线为基准对称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托式重载电梯的轿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框架包括两根分别与第一厢架、第二厢架、第三厢架上的左右两侧立柱固定的连接梁,两根连接梁的端部之间设有横向的固定槽钢,两根连接梁的端部之间设有与固定槽钢平行的门机梁,所述的连接梁上的端部分别设有与轿底板固定连接的轿门立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托式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学刘兆辉杨兴雨陈友光
申请(专利权)人: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