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44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包括加油管、法兰盘、伺服电机和加油盖;所述加油管的一端连通燃油箱,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形成加油口,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套设有法兰盘;所述加油盖用于盖合所述加油口;所述加油盖沿周缘设有齿牙;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包括活塞和设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咬合件,所述法兰盘上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咬合件与所述齿牙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含有该车辆加油系统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在无加油小门结构的情况下,加油盖无法被强制扭开,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该车辆加油系统占用空间较小,容易布置,制造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具有该车辆加油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安全、排放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REEV)兼具了低排放、低油耗、高续航能力的特点,倍受市场青睐,但由于国六法规来临,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系统需搭载高压燃油箱来满足国六法规下的排放要求。目前针对高压燃油系统加油口结构大部分设计加油小门,在加油前,当油箱内部压力释放完成后,ECU控制加油小门开启,加油操作员拧开加油盖即可进行加油,但对于无加油小门的车辆来说,在进行加油时,若油箱内部压力没有释放,操作人员拧开加油盖进行加油时,加油盖容易受油箱内部高压压力弹出,且油箱内部燃油容易喷出,发生火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油液外喷导致加油排放增加,从而无法满足国六法规下加油排放要求。若增加加油小门,占用空间大,布置困难、成本高、与整车配合性差,存在失效的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车辆加油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油管(1)、法兰盘(3)、伺服电机(5)和加油盖(2);/n所述加油管(1)的一端连通燃油箱,所述加油管(1)的另一端形成加油口,所述加油管(1)的另一端套设有法兰盘(3);/n所述加油盖(2)用于盖合所述加油口;所述加油盖(2)沿周缘设有齿牙(4);/n所述法兰盘(3)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包括活塞和设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咬合件(6),所述法兰盘(3)上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6)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咬合件(6)与所述齿牙(4)咬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油管(1)、法兰盘(3)、伺服电机(5)和加油盖(2);
所述加油管(1)的一端连通燃油箱,所述加油管(1)的另一端形成加油口,所述加油管(1)的另一端套设有法兰盘(3);
所述加油盖(2)用于盖合所述加油口;所述加油盖(2)沿周缘设有齿牙(4);
所述法兰盘(3)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包括活塞和设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咬合件(6),所述法兰盘(3)上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6)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咬合件(6)与所述齿牙(4)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设于所述伺服电机(5)的气缸内部,所述活塞包括位于所述气缸底端的第一活塞和位于所述气缸顶端的第二活塞,所述伺服电机(5)驱动所述第一活塞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咬合件(6)设于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件(6)包括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的咬合部(61),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气缸的顶壁;两个相邻的所述齿牙(4)之间形成凹口,所述咬合部(61)的形状尺寸设置为与所述凹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瑞峰刘建中张永年张腾肖伟李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