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3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及车辆,本所述密封结构用于车辆空调器的新风口与前围钣金之间的密封,前围钣金上形成有与新风口贯通的进风口,本密封结构主要包括抵接部、隔热垫和密封体;抵接部位于前围钣金上,并环进风口布置,且抵接部具有向新风口一侧的延伸;隔热垫面向新风口而贴设于前围钣金上,隔热垫对应进风口的部位镂空设置,且靠近于进风口、隔热垫形成有厚度减小的减薄部;密封体环新风口设于车辆空调器上,且因车辆空调器与前围钣金间的连接,而使密封体抵压于减薄部及抵接部上。本密封结构通过使得密封体同时抵压于减薄部及抵接部上,可在新风口处形成双道密封,而提高此处的隔声性能,可有效降低由此处传递到驾驶室内的机舱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密封
,特别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密封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NVH性能是决定汽车品质感的重要指标,而前围系统所产生的噪声又对整车噪声水平影响最大。其中,前围系统中空调新风口的密封性能又决定了前围系统的整体噪声水平。现有技术中,空调新风口通过压接一圈密封条与前围钣金形成密封配合,且为了满足空调系统的装配需求,空调新风口与隔热垫之间需要保留3~5mm的间隙,致使在整车装配状态下,新风口区域处有前围钣金裸漏,且此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较差,致使隔声效果较差,会使得大量的机舱噪声传入驾驶室,大大降低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及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密封结构,以提高新风口处的密封性能和和隔声性能,从而可降低机舱噪声向驾驶室内的传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密封结构,用于车辆空调器的新风口与前围钣金之间的密封,所述前围钣金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新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贯通,且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抵接部,位于所述前围钣金上,并环所述进风口布置,且所述抵接部具有向所述新风口一侧的延伸;隔热垫,面向所述新风口而设于所述前围钣金上,所述隔热垫对应所述进风口的部位镂空设置,且靠近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隔热垫形成有厚度减小的减薄部;密封体,环所述新风口设于所述车辆空调器上,且因所述车辆空调器与所述前围钣金间的连接,而使所述密封体抵压于所述减薄部及所述抵接部上。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为沿所述进风口的边缘向所述新风口一侧翻折的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向所述新风口一侧的延伸长度为5mm。进一步的,所述减薄部的与所述密封体相抵接的部位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抵接部的延伸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体的表面结皮处理。进一步的,环所述新风口的边缘设有外翻边,所述密封体设于所述外翻边上。进一步的,所述减薄部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密封结构,通过在前围钣金上设置抵接部,可在车辆空调器安装于前围钣金上时,使得密封体同时抵压于减薄部及抵接部上,从而可在新风口处形成双道密封,不仅可避免前围钣金裸露,同时也可提高此处的隔声性能,从而可有效降低由此处传递到驾驶室内的机舱噪声,进而可有效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2)抵接部采用翻边,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3)减薄部的与密封体相抵接部位的厚度不大于抵接部的延伸长度,可有效提高新风口处的密封效果。(4)将密封体的外表面结皮处理,能够提高密封体的结构强度。(5)通过设置外翻边,可使得密封体具有较宽的宽度,并可提高密封体的设置稳定性。(6)减薄部与抵接部相抵接,可进一步提高新风口处的密封效果和隔声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包括具有新风口的车辆空调器,且于所述车辆空调器与所述车辆的前围钣金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可有效降低机舱噪声向驾驶室内的传递量,从而可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并提升整车品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密封结构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密封体的装配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前围钣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空调器,101-新风口,102-外翻边;2-前围钣金,201-进风口,202-翻边;3-隔热垫,301-减薄部;4-密封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用于车辆空调器的新风口与前围钣金之间的密封,前围钣金上形成有进风口,新风口与该进风口相贯通,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主要包括抵接部、隔热垫和密封体。其中,抵接部位于前围钣金上,并环进风口布置,且抵接部具有向新风口一侧的延伸;隔热垫面向新风口而设于前围钣金上,隔热垫对应进风口的部位镂空设置,且靠近于进风口、隔热垫形成有厚度减小的减薄部;密封体则环新风口设于车辆空调器上,且因车辆空调器与前围钣金间的连接,而使密封体抵压于减薄部及抵接部上。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通过在前围钣金上设置抵接部,可在车辆空调器安装于前围钣金上时,使得密封体同时抵压于减薄部及抵接部上,从而可在新风口处形成双道密封,不仅可避免前围钣金裸露,同时也可提高此处的隔声性能,从而可有效降低由此处传递到驾驶室内的机舱噪声,进而可有效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而使得密封结构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其中,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器1的新风口101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并如图4中示出的,其大致呈矩形状;密封体4的形状与新风口101随形设置,也即其大致也呈矩形。且为便于设置上述密封体4,环新风口101的边缘设有外翻边202,密封体4设于外翻边102上,并具体可将密封体4粘贴于外翻边202上。另外,为提高密封体4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密封体4的表面进行结皮处理。而为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的密封体4具体可采用EPDM材质制成。本实施例的前围钣金2的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并如图5中所示的,前围钣金2上的进风口201随形于新风口101设置,也即进风口201的形状与新风口101相同,以提高新风口101的通风效果。由图5并结合图2中所示,前述的抵接部具体为沿进风口201的边缘向新风口101一侧翻折的翻边202,该翻边202由前围钣金2自身成型。当然,除了在前围钣金2自身上构造该翻边202,亦可在前围钣金2上额外焊接与该翻边202结构相同的环形板。另外,为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的翻边202向新风口101一侧的延伸长度具体可设为5mm。结合图1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垫3大致随形于前围钣金2设置,并具体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为提高使用效果,减薄部301匹配于前围钣金2的与该减薄部301相对应的部分的形状设置即可。另外,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隔热垫3上形成有环减薄部301设置的外扩口,以此可便于车辆空调器1于前围钣金2上的安装。此外,基于翻边202和隔热垫3材料硬度的不同,为了提高对新风口101处的密封效果,减薄部301的与述密封体4相抵接部位的厚度不大于翻边202的延伸长度,且优选地如图2中所示,减薄部301的厚度小于翻边202的延伸长度。如此设置,通过先将密封体4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结构,用于车辆空调器(1)的新风口(101)与前围钣金(2)之间的密封,所述前围钣金(2)上形成有进风口(201),所述新风口(101)与所述进风口(201)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n抵接部,位于所述前围钣金(2)上,并环所述进风口(201)布置,且所述抵接部具有向所述新风口(101)一侧的延伸;/n隔热垫(3),面向所述新风口(101)而设于所述前围钣金(2)上,所述隔热垫(3)对应所述进风口(201)的部位镂空设置,且靠近于所述进风口(201)、所述隔热垫(3)形成有厚度减小的减薄部(301);/n密封体(4),环所述新风口(101)设于所述车辆空调器(1)上,且因所述车辆空调器(1)与所述前围钣金(2)间的连接,而使所述密封体(4)抵压于所述减薄部(301)及所述抵接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结构,用于车辆空调器(1)的新风口(101)与前围钣金(2)之间的密封,所述前围钣金(2)上形成有进风口(201),所述新风口(101)与所述进风口(201)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抵接部,位于所述前围钣金(2)上,并环所述进风口(201)布置,且所述抵接部具有向所述新风口(101)一侧的延伸;
隔热垫(3),面向所述新风口(101)而设于所述前围钣金(2)上,所述隔热垫(3)对应所述进风口(201)的部位镂空设置,且靠近于所述进风口(201)、所述隔热垫(3)形成有厚度减小的减薄部(301);
密封体(4),环所述新风口(101)设于所述车辆空调器(1)上,且因所述车辆空调器(1)与所述前围钣金(2)间的连接,而使所述密封体(4)抵压于所述减薄部(301)及所述抵接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为沿所述进风口(201)的边缘向所述新风口(101)一侧翻折的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雷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