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275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包括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供电电路和感应开关,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模具上,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机械手是否位于注塑模具内,第二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品摆放区上,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注塑品是否被放入注塑品摆放区,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与感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感应开关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驱动注塑机运转的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机械手位置,防止压模的产生,通过感应开关的逻辑控制,实现晶体管的通断,控制注塑机电机的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机械手一般通过手臂上升到手臂伺服轴的零点位置作为确认信号发给注塑机信号,允许注塑机进行合模,但是假如手臂传动皮带断裂或者手臂电机轴和减速机输入轴发生松动(或未锁紧),伺服轴依然会回到零点位置,但是实际上手臂等末端执行机构因为传动链断开,并没有上升到伺服轴零点的原先位置,还处在模具当中,这时候机械手依然会发“允许合模”信号给注塑机,注塑机一旦合模就发生压模事故。此外,“合模允许”信号需持续给出,有些大型注塑机合模需要较长时间,而机械手取完产品横出到注塑机外还需下降放产品,手臂下降后,势必离开零点位置(比如要从0下降到1000),这时候,一般还需要“置物位置”来实现继续发送“允许合模”信号给注塑机。传统的机械手的置物位置也是通过横行伺服轴的位置来判断,比如X横行轴在1000-1200位置范围内作为发送“允许合模”信号的条件,同样的,当X横行轴的传动皮带断裂或X轴横行电机轴和减速机输入轴发生松动(或未锁紧)的情况下,最极限的情况,就是手臂还在模具内,机械手还是持续不断地发送“合模允许”信号给注塑机,注塑机持续地压模,进而增加事故的破坏性。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注塑机械手的防护系统”,其公告号CN108145936A,其公开日2018年06月12日,包括一个以上注塑机与脱模轨道,所述脱模轨道沿所述注塑机的脱模轨道方向设置,所述脱模轨道内设有一个以上行车,每一行车均对应于每一所述注塑机,每一所述行车朝向对应的所述注塑机的一侧均固定设有一取件机械手,每一所述取件机械手均匹配于每一所述注塑机的脱模进行独立取件,各所述注塑机、各所述行车以及各所述取件机械手均连接于一终端控制器,所述终端控制器分别控制各所述行车与各所述取件机械手互锁、各所述行车与各注塑机互锁、各所述取件机械手与各所述注塑机互锁;所述取件机械手与包括第一滑车架体、第一滑车、机械手、传感组件以及防碰撞控制箱,所述第一滑车设于所述第一滑车架体上,所述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一滑车外侧,所述传感组件分布于所述第一滑车架体以及所述机械手外侧,所述传感组件均与所述防碰撞控制箱连接;所述第一行车架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行车上。通过防碰撞控制箱来防止注塑机压模,但是依然无法解决因机械手传送皮带断裂或松动而造成注塑机压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的技术在机械手取件时易出现压模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对机械手的位置进行检测,减少压模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包括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供电电路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机械手是否位于注塑模具内,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品摆放区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注塑品是否被放入注塑品摆放区,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与感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驱动注塑机运转的电机连接。通过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对机械手的位置进行检测,当机械手位于注塑机内时,第一感应装置对机械手进行检测,当机械手从注塑机到达注塑品摆放区时,第二感应装置对机械手进行检测,当机械手位于注塑机内时,注塑机不允许合模,当机械手到达摆放区时,注塑机允许合模,通过机械手的位置识别,有效防止因机械手的传送皮带出现故障导致压模事故的出现。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检测电路,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模体上,所述光接收器安装在第二模体上,所述光接收器与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与感应开关连接。通过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是否位于注塑机内防止压模状况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的光发射器包括壳体、供电模块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模体上,所述供电模块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射光源,节约电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光接收器包括基体、电源和光敏电阻,所述基体安装在第二模体上,所述电源安装在基体内,所述检测电路安装在基体内,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第一基准电压、第二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电源经电阻R1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经电阻R2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基准电压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基准电压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感应开关连接。当光敏电阻接收到光源时,表示机械手没有将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挡住,机械手不在注塑机内,检测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输出一个高电平,当光敏电阻无法接收光源时,检测电路输出一个低电平。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池VCC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运算放大器U3,所述电池VCC1经电阻R4分别与光接收模块以及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感应开关连接。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检测模块在光接收模块接收到光发射模块发射的光信号时,输出一个高电平,否则输出一个低电平。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包括外壳和压力检测电路,所述外壳安装在注塑品摆放区上,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安装在外壳内,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敏电阻、电阻R8、电阻R9、电池VCC2和反相器,所述电池VCC2经电阻R8分别与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感应开关连接。压力传感器在压敏电阻收到压力时,输出一个高电平,否则输出一个低电平。作为优选,所述的感应开关包括第一与门电路、第二与门电路、非门电路和晶体管,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一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与非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电机连接。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供电电路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机械手是否位于注塑模具内,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品摆放区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注塑品是否被放入注塑品摆放区,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与感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驱动注塑机运转的电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供电电路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机械手是否位于注塑模具内,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安装在注塑品摆放区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注塑品是否被放入注塑品摆放区,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均与感应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一端与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的第二端与驱动注塑机运转的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检测电路,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模体上,所述光接收器安装在第二模体上,所述光接收器与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与感应开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包括壳体、供电模块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模体上,所述供电模块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取件机械手的防撞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包括基体、电源和光敏电阻,所述基体安装在第二模体上,所述电源安装在基体内,所述检测电路安装在基体内,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第一基准电压、第二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电源经电阻R1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经电阻R2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基准电压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迪永金超超陈富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