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64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包括机体、与机体滑动连接的第一校正台、设在机体上的用于推动第一校正台在机体上往复滑动的动力装置、设在机体上并垂直于第一校正台的液压装置和设在液压装置上的第二校正台,第二校正台能够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校正台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批量校正发生变形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能够有效提高修复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式轴承校正机
本技术涉及轴承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液压式轴承校正机。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主要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在机械设备中广泛使用,每年的损耗量非常大,需要进行大量的修复工作。轴承的损耗主要是机械磨损和变形,机械磨损一般通过更换滚动体、镗孔和磨削等手段修复,变形的话一般是通过对轴承的内圈或者外圈施加压力,使其恢复原有的形状。对于小直径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变形修复,目前还是以手工修复为主,这种修复方式的操作速度慢,无法满足批量修复时的时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液压式轴承校正机,该液压式轴承校正机能够批量修复小直径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修复速度更快。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包括:机体;第一校正台,与机体滑动连接;动力装置,设在机体上,用于推动第一校正台在机体上往复滑动;液压装置,设在机体上并垂直于第一校正台;第二校正台,与机体滑动连接,能够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校正台的方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外径相同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放在第一校正台与第二校正台中间,接着液压装置推动第二校正台向靠近第一校正台的方向移动,将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夹住,接着动力装置推动第一校正台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也会随之一起移动,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会逐渐变圆。这种方式能够同时校正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工作效率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在机体上的固定套、与固定套滑动连接的连接杆和设在机体上的第一液压缸;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在第一校正台上和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液压缸通过连接杆推动第一校正台在机体上往复移动,第一液压缸的移动速度慢,推力大,能够推动第一校正台缓慢移动,使其与第二校正台之间的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逐渐变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装置包括设在机体上的导向套、与导向套滑动连接的压力轴和设在机体上的第二液压缸;所述压力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校正台上和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液压缸能够向第二校正台施加压力,推动其向靠近第一校正台的方向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校正台的与第二校正台相邻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压力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第一压力板与第一校正台的与第二校正台之间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发生接触,该过程中第一压力板逐渐磨损,能够起到保护第一校正台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校正台的与第一校正台相邻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压力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第二压力板与第一校正台的与第二校正台之间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发生接触,该过程中第二压力板逐渐磨损,能够起到保护第二校正台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在第一校正台上的固定架、设在固定架上的螺杆和与螺杆其中一端转动连接的压板;所述螺杆垂直于机体上第一校正台所在的面;所述压板位于螺杆与机体相邻的一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能够将需要校正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压在机体上,使其沿着设定的轨迹移动,不会发生倾斜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的数量为两个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需要校正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上都可以用一个压板压在机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靠近机体的侧面上设有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在与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并随之一起转动,可以吸收一部分校正过程中的震动,避免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与压板刚性接触时出现额外的机械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工作过程中,将多个外径相同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放在第一校正台与第二校正台中间,接着液压装置推动第二校正台向靠近第一校正台的方向移动,将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夹住,接着动力装置推动第一校正台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也会随之一起移动,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会逐渐变圆。这种方式能够同时校正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工作效率更高。2.第一校正台上的压板能够将需要校正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压在机体上,使其沿着设定的轨迹移动,不会发生倾斜现象。3.压板上的弹性垫在与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并随之一起转动,可以吸收一部分校正过程中的震动,避免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与压板刚性接触时出现额外的机械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基于图1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1、机体,12、第一校正台,13、动力装置,14、液压装置,15、第二校正台,131、固定套,132、连接杆,133、第一液压缸,141、导向套,142、压力轴,143、第二液压缸,21、第一压力板,22、第二压力板,31、固定架,32、螺杆,33、压板,34、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液压式轴承校正机,主要由机体11、第一校正台12、动力装置13、液压装置14和第二校正台15等组成,该校正机的主体部分是机体11,其余各部分均安装在机体11上。第一校正台12和第二校正台15均与机体11滑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机体11上开设有滑槽,第一校正台12和第二校正台15的底面上均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第一校正台12和第二校正台15通过滑块和滑槽与机体11滑动连接,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自由滑动。第一校正台12和第二校正台15位于机体11的同一个平面上,二者的移动方向互相垂直。第一校正台12移动时的动力由动力装置13提供,动力装置13固定安装在机体11上,其输出端与第一校正台12连接,用于推动第一校正台12在机体11上往复移动。第二校正台15移动时的动力由液压装置14提供,液压装置14同样固定安装在机体11上,其输出端与第二校正台15连接,用于推动第二校正台15在机体11上往复移动。第二校正台15往复移动时,是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校正台12的方向移动。使用时,将多个外径相同的需要校正的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放置在机体11上并推到靠近第一校正台12的地方,接着启动液压装置14,液压装置14推动第二校正台15向靠近第一校正台12的方向移动,将多个轴承内圈或者轴承外圈夹住。接着动力装置13推动第一校正台12在机体11上缓慢往复移动,位于第一校正台12与第二校正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11);/n第一校正台(12),与机体(11)滑动连接;/n动力装置(13),设在机体(11)上,用于推动第一校正台(12)在机体(11)上往复滑动;/n液压装置(14),设在机体(11)上并垂直于第一校正台(12);/n第二校正台(15),与机体(11)滑动连接,能够在液压装置(14)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校正台(12)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1);
第一校正台(12),与机体(11)滑动连接;
动力装置(13),设在机体(11)上,用于推动第一校正台(12)在机体(11)上往复滑动;
液压装置(14),设在机体(11)上并垂直于第一校正台(12);
第二校正台(15),与机体(11)滑动连接,能够在液压装置(14)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校正台(12)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3)包括设在机体(11)上的固定套(131)、与固定套(131)滑动连接的连接杆(132)和设在机体(11)上的第一液压缸(133);
所述连接杆(132)分别连接在第一校正台(12)上和第一液压缸(133)的活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轴承校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14)包括设在机体(11)上的导向套(141)、与导向套(141)滑动连接的压力轴(142)和设在机体(11)上的第二液压缸(143);
所述压力轴(1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勾银春佟顺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宗合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