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61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8
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包括下篮架主体,下篮架主体包括底网,底网的左侧、右侧、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框、右框、后框,后框上设置有导水臂,该导水臂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且通过至少二个出水口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所述的左框、右框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能优化下篮架的进水水路分压平衡度,使洗瓶机可以对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进行清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地更换不同喷管类型的清洗承放架,并完成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清洗;同时由于进水水路的每个区域均能达到一个平衡值,因此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在清洗时均能达到一致的洁净性,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洗瓶机下篮架为一体式或单出水口,由于清洗的器皿种类及规格尺寸较多,一体式或单出水口式的下篮架限制了其仅能清洗一种或固定种类的器皿,用户不能灵活更换多种类的器皿进行清洗,同时一体式或单出水口式的下篮架在分流到各出水管时,由于只有一出水口且出水管较多,导致各出水管的出水压力压差大,导致部份压力小的器皿清洗不干净,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清洗干净且使用范围广的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包括下篮架主体,下篮架主体包括底网,底网的左侧、右侧、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框、右框、后框,其特征在于:后框上设置有导水臂,该导水臂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且通过至少二个出水口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所述的左框、右框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所述左框、右框外侧分别设置有轮轴,该轮轴穿设在滑轮上,并分别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左框、右框外侧;所述的滑轮转动设置在轮轴上。所述后框后侧设置有用于下篮架主体在装配时防撞消音的防撞件,该防撞件由塑料或软胶材料制成,并通过卡接、或粘接固定设置在后框后侧。所述底网前侧设置有用于下篮架主体在清洗时防位移和/或推拉下篮架主体的限位件,该限位件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底网前侧。所述后框与导水臂之间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左框、右框、后框、底网之间分别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导水臂前侧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后侧设置有导水臂进水口、且通过导水臂进水口与供水端连通;所述的清洗承放架上设置有分流腔、且通过分流腔支承在底网上,分流腔后侧设置有承放架进水口、且通过承放架进水口与出水口可拆装相互连通,分流腔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喷管。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将导水臂固定设置在下篮架主体上,再利用导水臂上设置的至少二个出水口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使清洗承放架上若干个喷管在清洗时能喷出相同水压的水流,从而优化下篮架的进水水路分压平衡度,使洗瓶机可以对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进行清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地更换不同喷管类型的清洗承放架,并完成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清洗;同时由于进水水路的每个区域均能达到一个平衡值,因此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在清洗时均能达到一致的洁净性,从而提高器皿在清洗时的洗净率,保证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放在一齐清洗时也会达到相同的清洗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清洗干净且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篮架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仰视)。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篮架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立体)。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水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清洗承放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本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包括下篮架主体,下篮架主体包括底网4,底网4的左侧、右侧、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框1、右框2、后框3,后框3上设置有导水臂5,该导水臂5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52、且通过至少二个出水口52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8;所述的左框1、右框2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7。左框1、右框2外侧分别设置有轮轴71,该轮轴71穿设在滑轮7上,并分别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左框1、右框2外侧;所述的滑轮7转动设置在轮轴71上。后框3后侧设置有用于下篮架主体在装配时防撞消音的防撞件31,该防撞件31由塑料或软胶材料制成,并通过卡接、或粘接固定设置在后框3后侧。当下篮架主体装配推入洗瓶机的内胆时,防撞件31与内胆先接触,从而避免下篮架主体与内胆直接接触撞伤内胆的问题。底网4前侧设置有用于下篮架主体在清洗时防位移和/或推拉下篮架主体的限位件6,该限位件6为限位钢丝,并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底网4前侧。由于洗瓶机在运行时下篮架主体进水压力较大,工作时水压会将下篮架主体往外推,若下篮架主体外推会导致其与导水臂5脱离、并造成水泄压,严重影响洗瓶机的使用安全性及器皿的清洗效果,限位件6的设置可以与洗瓶机的内门相接触、且形成限位配合,保证下篮架主体在工作时不被水压冲出。同时,用户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限位件6的作用对下篮架主体进行推拉,使下篮架主体可以方便的拆装在洗瓶机的内胆内。后框3与导水臂5之间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左框1、右框2、后框3、底网4之间分别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上述提及的各构件之间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在保证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能有效的简化各构件间的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导水臂5前侧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52,后侧设置有导水臂进水口51、且通过导水臂进水口51与供水端连通;所述的清洗承放架8上设置有分流腔82、且通过分流腔82支承在底网4上,分流腔82后侧设置有承放架进水口83、且通过承放架进水口83与出水口52可拆装相互连通,分流腔8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喷管81。在工作时,水流从导水臂5的导水臂进水口51进入后,将水等压分流至至少二个出水口52上,清洗承放架8的承放架进水口83与出水口52相连接,水流会经过导水臂进水口51进入等压水流分流至至少二个出水口52对应的分流腔82上,再分流至若干个喷管81,从而清洗放置在若干个喷管81上面的器皿。利用导水臂5固定设置在下篮架主体上,再利用导水臂5上设置的至少二个出水口52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8,使清洗承放架8上若干个喷管81在清洗时能喷出相同水压的水流,从而优化下篮架的进水水路分压平衡度,使洗瓶机可以对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进行清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地更换不同喷管类型的清洗承放架8,并完成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清洗;同时由于进水水路的每个区域均能达到一个平衡值,因此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在清洗时均能达到一致的洁净性,从而提高器皿在清洗时的洗净率,保证不同种类、尺寸的器皿放在一齐清洗时也会达到相同的清洗效果,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包括下篮架主体,下篮架主体包括底网(4),底网(4)的左侧、右侧、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框(1)、右框(2)、后框(3),其特征在于:后框(3)上设置有导水臂(5),该导水臂(5)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52)、且通过至少二个出水口(52)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8);所述的左框(1)、右框(2)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包括下篮架主体,下篮架主体包括底网(4),底网(4)的左侧、右侧、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框(1)、右框(2)、后框(3),其特征在于:后框(3)上设置有导水臂(5),该导水臂(5)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出水口(52)、且通过至少二个出水口(52)可拆装更换式连通有清洗承放架(8);所述的左框(1)、右框(2)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1)、右框(2)外侧分别设置有轮轴(71),该轮轴(71)穿设在滑轮(7)上,并分别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卡接、或粘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左框(1)、右框(2)外侧;所述的滑轮(7)转动设置在轮轴(7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3)后侧设置有用于下篮架主体在装配时防撞消音的防撞件(31),该防撞件(31)由塑料或软胶材料制成,并通过卡接、或粘接固定设置在后框(3)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洗瓶机的多出水口下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悦艺
申请(专利权)人:施其勒司广州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