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61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吹清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面设置具备圆柱型凹槽,凹槽的侧壁上分别有夹紧装置、高度限位块和排气口,所述凹槽底部还具有用以过滤除尘的液体;凹槽底部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偏向一侧出气口的吹气管,所述吹气管通过管道和压力气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瓶内异物处理过程中异物扩散、耗气量过大、噪音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吹清洁
,尤其是涉及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瓶内异物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吹气清洗法和物理磕碰处理法。物理磕碰处理法由人工手持瓶体与其他物品撞击使瓶内异物掉出,但这种方法效果普遍不佳,且容易造成瓶体损坏。因此企业普遍采用的吹气清洗法,现有吹起清洗发均为压缩空气直吹方式,将瓶子或护套内的异物吹落到外部,下方采用水面收集的方式,以保证瓶子内部的洁净。以上方法采用全人工处理操作,整个流程完全由工人自行掌握,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且目前吹气法使用的瓶内异物处理设备采用的是完全竖直的吹气管,气流是竖直向上直吹瓶底,从而效果大大折扣,且噪音过大;员工操作过程中,吹气口对瓶口的朝向完全靠人工控制,瓶口距离液面高度不确定,加大了导致吹出来的异物扩散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吹气时间由人工控制,耗气量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可有效避免瓶内异物处理过程中异物扩散、耗气量过大、噪音过大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面设置具备圆柱型凹槽,凹槽的侧壁上分别有夹紧装置、高度限位块和排气口,所述凹槽底部还具有用以过滤除尘的液体;凹槽底部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偏向一侧出气口的吹气管,所述吹气管通过管道和压力气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微型气缸和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在气缸的推动下做远离和靠近凹槽侧壁的直线运动。<br>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的朝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以检测凹槽内有无待处理产品的检测装置和用以处理检测装置采集信息进而控制压力气源和夹紧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瓶体下落的高度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的凹槽数量为至少2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再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瓶内异物处理,保证吹气时间的一致性,实现了瓶内异物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使用本技术大大减少了人工需求量,为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气流方向沿内壁流动,除异物效果更好,提高了瓶内异物处理的效率;保证瓶口朝向和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减小了噪音,采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吹气时间,大大减小耗气量,解决了现有技术瓶内异物处理效果差、效率低、噪声大、异物扩散、耗气量大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待处理产品,2-吹气管,3-壳体,4-气缸,5-夹紧块,6-检测装置,7-凹槽,8-高度限位块,9-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可以为整体加工的长方体,壳体3上面设置具备圆柱型凹槽7,凹槽7的侧壁上分别有夹紧装置、高度限位块8和排气口9,所述凹槽7底部还具有用以过滤除尘的液体;凹槽7底部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偏向一侧出气口的吹气管2,所述吹气管2通过管道和压力气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微型气缸4和夹紧块5,所述夹紧块5在气缸4的推动下做远离和靠近凹槽7侧壁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固定和松开待处理产品1的功能,所述待处理产品1一般为瓶体。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的朝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以检测凹槽7内有无待处理产品1的检测装置6和用以处理检测装置6采集信息进而控制压力气源和夹紧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6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可根据实际应用确定光电传感器的数量。所述控制装置为PLC和电磁阀的结合,也可以为微电脑和单片机,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定时装置,电磁阀为控制气缸4的自复位二位三通电磁阀和控制压力气源的常闭式电磁阀。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效应是指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是一连串带有一定能量为的光子轰击在这个物体上,此时光子能量就传递给电子,并且是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一次性地被一个电子所吸收,电子得到光子传递的能量后其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光照射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电效应。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待测物体的反射被光敏元件接收,再经过相关电路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用来检测有无接近的物体,如神武EW-D62/82型光电开关。在本装置中,当检测装置6检测到待处理产品1放入凹槽7内,自复位二位三通电磁阀和常闭电磁阀动作,气缸4的活动端伸出,压力气源向吹气管2供气,定时装置开始计时;当到达定时装置的设置时间,自复位二位三通电磁阀和常闭电磁阀复位,气缸4的活动端缩回,压力气源停止向吹气管2供气,喷吹动作停止,待处理产品1处理结束。进一步的,所述凹槽7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瓶体下落的高度限位块8。所述高度限位块8优选为覆盖整个凹槽7底部的金属网,高度限位块8控制瓶体及瓶口所在的高度,阻挡瓶体下落至凹槽7底部,达到限定瓶体及瓶口高度的作用,保证每一个待处理产品1都能够在同一个高度瓶口方向竖直朝下。进一步的,所述壳体3上的凹槽7数量为至少2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组瓶内异物处理设备凹槽。使用时将产品放入固定凹槽中,壳体3上的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凹槽7内放有待处理产品1的信号后,启动微型气缸4,微型气缸4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活塞运行的方式推动夹紧块5从壳体3中伸出,夹紧待处理产品1并启动吹气装置开始吹气,吹起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过凹槽7内的液体,其中的杂质被液体吸附,废气通过排气口9排出,吹气到规定的时间后停止吹气,然后夹紧块5自动松开,取出该产品后放入另外一个待处理产品1,这样一个产品就处理完毕。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壳体(3)上面设置具备圆柱型凹槽(7),凹槽(7)的侧壁上分别有夹紧装置、高度限位块(8)和排气口(9),所述凹槽(7)底部还具有用以过滤除尘的液体;凹槽(7)底部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偏向一侧出气口的吹气管(2),所述吹气管(2)通过管道和压力气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壳体(3)上面设置具备圆柱型凹槽(7),凹槽(7)的侧壁上分别有夹紧装置、高度限位块(8)和排气口(9),所述凹槽(7)底部还具有用以过滤除尘的液体;凹槽(7)底部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具有偏向一侧出气口的吹气管(2),所述吹气管(2)通过管道和压力气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微型气缸(4)和夹紧块(5),所述夹紧块(5)在气缸(4)的推动下做远离和靠近凹槽(7)侧壁的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瓶内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朝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综任凯英李翠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