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粉房及喷粉装置,该喷粉房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有喷粉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设置有抽风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二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平行;该喷粉房及喷粉装置抽风效果好、逸粉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粉房及喷粉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粉房及喷粉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一次涂装可以得到较厚的涂层,所以静电喷涂技术使用范围较广。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喷涂生产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现市场上的喷涂设备按照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喷涂设备、半自动喷涂设备和全自动喷涂设备三种。现有的自动化喷涂装置的工作流程一般是,将工件输送至喷涂工位,利用喷涂设备向工件喷涂油漆,再进入固化室通过光照的方式固化,最终得到成品。目前,常用到一种一侧有开口的半封闭式的喷粉房,该类喷粉房常用于立式的喷粉系统中,现有的半封闭式的喷粉房常常设置呈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方形等,参考图1-3,在图1-图3中,包括喷粉房100和喷枪组件200,喷粉房200上设置有抽风孔300,抽风孔300两侧的侧壁之间的最大夹角为90°或者74°,且喷粉房的开口较大,导致喷粉房的抽风效果差,逸粉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抽风效果更好且逸粉少的喷粉房及喷粉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喷粉房,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有喷粉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设置有抽风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二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5°-65°。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置有多个风阀,所述风阀首尾相连地固定在所述缝隙内。优选地,所述风阀包括导风板和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带动导风板转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角度为0-40°,所述导风板倾斜形成通风孔;或者,所述风阀包括导风板和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带动导风板转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角度为0-40°,所述缝隙和所述导风板呈竖向设置,所述导风板还连通有抽风装置,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抽风装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喷粉腔的方向倾斜,所述导风板倾斜形成通风孔。优选地,所述喷粉房还包括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包括风道和抽风机,所述风道竖向设置,所述抽风机连通于所述风道的上部,且与所有所述风阀相连通,所述导风板的上端向远离所述喷粉腔的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倾斜角度为20°-40°。优选地,所述喷粉房还包括外框架,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固定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外框架包括底座、连接杆和顶盖,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优选地,所述底座一体式设置;和/或,所述顶盖一体式设置;和/或,所述底座和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和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和顶盖之间都通过快拆结构连接;和/或,所述底座和连接杆之间的缝隙内、所述连接杆和连接杆之间缝隙内、所述连接杆和顶盖之间的缝隙内皆涂抹有导电膏,且该喷粉房由导线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喷粉装置,包括喷枪组件和上述任一项的喷粉房,所述喷枪组件位于所述喷粉房的喷粉腔内。优选地,所述喷枪组件包括第一喷枪组和第二喷枪组,所述第一喷枪组和所述第二喷枪组的第一端靠近所述抽风孔,所述第一喷枪组和所述第二喷枪组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第一喷枪组和第二喷枪组的长度之和为1.5米-4米。本技术通过减小抽风孔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夹角,改善抽风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在减小该喷粉房的开口,减少喷粉过程中的逸粉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图3为现有技术的喷涂系统的粉房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涂系统的粉房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粉房本体和喷枪组件的爆炸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粉房本体的另一爆炸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风阀的整体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粉房本体的正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粉房本体的爆炸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清粉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粉房本体的整体结构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挂具清粉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所属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喷粉房,包括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形成有喷粉腔30,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交接处设置有抽风孔;第一侧壁31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一倾斜部311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一弯折部312,第二侧壁32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二倾斜部321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322,第一倾斜部311和第二倾斜部21之间的夹角为50°-70°,第一弯折部312和第二弯折部322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倾斜部311和第二倾斜部322之间的夹角,优选,第一弯折部312和第二弯折部322相互平行或者接近平行。整个喷粉房就像一个抽风罩,风流贴壁流动,夹角越小,风阻系数就越小,风流到进风口是直线型。夹角越大,风流就要拐个弯到进风口,风力受阻,所以直线通过的风流风速远远高于弯道型风流。喷枪喷出粉末处于在这个直流风流中,如果风速高就不容易出现粉末外逸。粉末的外逸主要的原因是局部风速过低,吸不住粉末,粉末按自已的惯性运动到粉房外部。所以,将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夹角变小,对减少粉末外逸起到很好的作用。现有的粉房两侧壁的夹角以180°居多,有些采用90°或者75°左右,其逸粉量大,而本技术进一步减少两侧壁之间的最大夹角,减少抽风装置4的能耗,抽风效果更好,从根源上解决逸粉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粉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有喷粉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设置有抽风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二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粉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第二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有喷粉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设置有抽风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位于其第一端的第二倾斜部和位于其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55°-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交接处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置有多个风阀,所述风阀首尾相连地固定在所述缝隙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包括导风板和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带动导风板转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角度为0-40°,所述导风板倾斜形成通风孔;或者,
所述风阀包括导风板和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带动导风板转动,所述导风板转动的角度为0-40°,所述缝隙和所述导风板呈竖向设置,所述导风板还连通有抽风装置,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抽风装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喷粉腔的方向倾斜,所述导风板倾斜形成通风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粉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泽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