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37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属于浇注料生产设备领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料仓架,料仓架固定连接有盛放不同原料的投料仓,投料仓的底端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的下方设有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框架、支撑腿、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输送框架位于投料口的下方,支撑腿与输送框架固定连接以支撑输送框架,主动辊和从动辊分别与输送框架转动连接,主动辊连接有驱动件,输送带与主动辊、从动辊配合使用,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搅拌机,达到提高原料混合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浇注料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
技术介绍
浇注料又称耐火浇注料,是一种由耐火物料加入一定量结合剂制成的粒状和粉状材料,具有较高流动性,以浇注方式成型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在对浇注料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成分原料进行混合配料。目前,对浇注料进行配料的方式一般是,在各个原料的料仓下方设置输送原料的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搅拌机。在对浇注料的各成分原料进行混合时,各个原料的料仓向物料输送装置上投放一定量的原料,物料输送装置将各个原料一同输送至搅拌机内进行混合,从而完成对各成分原料的混合。但是,采用上述方式配料时,将各个原料经过物料输送装置输送至搅拌机混合,待搅拌机将原料混合完全,并将混合好的原料从搅拌机内取出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物料输送操作,即在搅拌机混合原料的过程中,物料输送装置处于停止工作状态,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原料的混合效率,从而降低浇注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达到提高原料混合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包括料仓架,料仓架固定连接有盛放不同原料的投料仓,投料仓的底端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的下方设有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框架、支撑腿、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输送框架位于投料口的下方,支撑腿与输送框架固定连接以支撑输送框架,主动辊和从动辊分别与输送框架转动连接,主动辊连接有驱动件,输送带与主动辊、从动辊配合使用,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搅拌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投料仓内的原料通过投料口落到输送带上,驱动件驱动主动辊转动,在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的配合下,将原料输送至其中一个搅拌机内,对原料进行混合;在该搅拌机混合原料的同时,投料仓继续向输送带上投放原料,然后输送带反向输送,将原料输送至另一个搅拌机内,对原料进行混合;待前一个搅拌机完成混合后,输送带继续向前一个搅拌机输送原料,输送带如此交替输送原料,实现双向输送,能够减少输送带处于未工作状态的时间,从而提高输送带的输送效率,同时,采用两个搅拌机混合物料,能够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进而提高浇注料的生产效率。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为电机,电机与输送框架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辊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具有结构牢固、运行可靠、价格低廉及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电机能够实现反转功能,从而驱动主动辊反向转动,进而实现输送带的双向输送,提高输送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输送带内侧设有多个防止原料从输送带上掉落的挡料装置,挡料装置包括U形支架和挡料杆,U形支架与输送框架可拆卸连接,挡料杆设有两个,两个挡料杆连接成V形结构,挡料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与U形支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挡料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与U形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挡料杆连接成V形结构,则在输送带自身重力下,输送带内侧的顶面与挡料板抵接,使输送带的顶面呈中间低两侧高的V形结构,输送带在输送原料时,原料向输送带的中间位置聚集,能够降低原料从输送带的两侧掉落的情况,提高输送原料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原料的输送效率。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挡料杆套设有转动辊,转动辊与挡料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辊与挡料杆转动连接,将输送带与挡料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从而降低对输送带的磨损,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U形支架与输送框架之间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片和固定螺栓,固定片与U形支架固定连接,固定螺栓穿过固定片后与输送框架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支架通过固定片和固定螺栓与输送框架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便于实现,同时,U形支架或挡料杆损坏时,方便解除U形支架与输送框架的固定,以便于更换U形支架,操作简单、便捷。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输送框架的两端与搅拌机之间设有导料板,导料板倾斜设置,导料板的顶端与输送框架固定连接,底端位于搅拌机的进口处,导料板与输送带的外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将原料输送至搅拌机的位置时,原料通过导料板向下滑动至搅拌机内,减少原料从输送带与搅拌机进口处的缝隙处掉落的情况,使更多的原料进入搅拌机进行混合,降低对原料的浪费;导料板与输送带外周面抵接,能够将输送带上粘附的原料刮掉,然后再通过导料板进入搅拌机,进一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原料的浪费。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导料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料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板能够防止原料从导料板的两侧掉落,进一步减少对原料的浪费,提高原料的输送效率。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输送带的底面设有多个承重辊,承重辊的两端与输送框架转动连接,承重辊与输送带底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辊对输送带进行支撑,一方面能够防止输送带下垂,对输送带具有一定的张紧作用,提高输送带输送原料的顺畅性;另一方面承重辊对输送带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输送带对主动辊、从动辊施加的重力,进而降低主动辊和从动辊损坏的情况,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物料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投料仓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向输送带投放原料,而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搅拌机,输送带能够交替向两个搅拌机内输送原料,从而减少输送带处于未工作状态的时间,从而提高输送带的输送效率;同时,采用两个搅拌机混合物料,能够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进而提高浇注料的生产效率;2、设置挡料装置,两个挡料杆连接成V形结构,从而使输送带顶面呈中间凹陷状,能够使原料在输送带的中间聚集,降低原料从输送带的两侧掉落的情况,提高输送原料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原料的输送效率;3、在输送带和搅拌机之间设置导料板,减少原料从输送带与搅拌机进口处的缝隙处掉落的情况,同时,导料板能够将输送带上粘附的原料刮掉,然后再通过导料板进入搅拌机,降低对原料的浪费,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旨在清楚显示导料板和挡料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旨在显示挡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料仓架;11、投料仓;111、投料口;2、物料输送装置;21、输送框架;211、导料板;212、挡料板;213、承重辊;22、支撑腿;23、主动辊;231、电机;24、从动辊;25、输送带;3、搅拌机;4、挡料装置;41、U形支架;42、挡料杆;421、转动辊;5、固定组件;51、固定片;52、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料仓架1,料仓架1上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包括料仓架(1),料仓架(1)固定连接有盛放不同原料的投料仓(11),投料仓(11)的底端开设有投料口(111),投料口(111)的下方设有物料输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物料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框架(21)、支撑腿(22)、主动辊(23)、从动辊(24)和输送带(25),输送框架(21)位于投料口(111)的下方,支撑腿(22)与输送框架(21)固定连接以支撑输送框架(21),主动辊(23)、从动辊(24)均与输送框架(21)转动连接,主动辊(23)连接有驱动件,输送带(25)与主动辊(23)、从动辊(24)配合使用,输送带(25)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搅拌机(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包括料仓架(1),料仓架(1)固定连接有盛放不同原料的投料仓(11),投料仓(11)的底端开设有投料口(111),投料口(111)的下方设有物料输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物料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框架(21)、支撑腿(22)、主动辊(23)、从动辊(24)和输送带(25),输送框架(21)位于投料口(111)的下方,支撑腿(22)与输送框架(21)固定连接以支撑输送框架(21),主动辊(23)、从动辊(24)均与输送框架(21)转动连接,主动辊(23)连接有驱动件,输送带(25)与主动辊(23)、从动辊(24)配合使用,输送带(25)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搅拌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件为电机(231),电机(231)与输送框架(21)固定连接,电机(231)的输出端与主动辊(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注料生产线双线同步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输送带(25)内侧设有多个防止原料从输送带(25)上掉落的挡料装置(4),挡料装置(4)包括U形支架(41)和挡料杆(42),U形支架(41)与输送框架(21)可拆卸连接,挡料杆(42)设有两个,两个挡料杆(42)连接成V形结构,挡料杆(42)相互靠近的一端与U形支架(41)的底面固定连接,挡料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聚忠杨先虎杨先雷杨先静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昊天炉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