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36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所述入料口A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连通管A,所述连通管A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组,所述电机组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一角,所述连通管A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连通管A的末端固定连通有盘旋管,所述盘旋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外壳,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板、连通管B、透板与转动柱,所述连通管B的两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透板;有益效果:通过连通管A的转动,可将原料加热的更为均匀,经过加热处理的原料随后落入进连通管B,随后通过透板表面的透孔进行滴落,而连通管B同样进行旋转,这样三种原料则可进行第一次混合,随后,三种原料则通过滴落板滴落进搅拌腔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
本技术涉及调和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和生物油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这两种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而在调制润滑油时,则需要通过调和装置进行调和,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包括箱体、入料口B、入料口C、显示屏、隔热板、转动轴、流量计、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连通管A、入料口A、电机组、加热器与盘旋管,所述入料口A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连通管A,所述连通管A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组,所述电机组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一角,所述连通管A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连通管A的末端固定连通有盘旋管,所述盘旋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外壳,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板、连通管B、透板与转动柱,所述连通管B的两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透板,所述透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透孔,所述连通管B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顶部设置有滴落板,所述滴落板的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所述透孔,所述搅拌腔为倒梯形,所述搅拌腔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所述搅拌腔的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远离所述搅拌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连通管B与所述连通管A相通,所述连通管A与所述连通管B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入料口,三个所述入料口分别为入料口A、入料口B与入料口C。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电机组与所述连通管A、所述连通管B、所述转动柱、所述阀门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入料口A、所述入料口B与所述入料口C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显示屏电性相连。优选的,所述电机组、所述显示屏、所述流量计、所述加热器、所述阀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使用时将三种不同的原料通过入料口A、入料口B、入料口C注入加热装置的内部,通过流量计的作用,可检测注入的原料容量,便于进行控制,随后原料会流进连通管A的内部,直至盘旋管的内部,通过加热器的作用对其进行加热,再有陶瓷外壳的作用,将热量均匀的传导加热原料,而加热器的温度可通过外部控制器进行调整,便于适应不同种类的原料;(2)、通过连通管A的转动,可将原料加热的更为均匀,经过加热处理的原料随后落入进连通管B,随后通过透板表面的透孔进行滴落,而连通管B同样进行旋转,这样三种原料则可进行第一次混合,随后,三种原料则通过滴落板滴落进搅拌腔的内部;(3)、通过转动柱与搅拌板的作用对三种原料进行调和,这样则可完成融合,通过阀门的作用,当搅拌完成时即可打开阀门,让润滑油流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中陶瓷外壳与盘旋管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中透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中滴落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显示屏;2、入料口A;3、入料口B;4、入料口C;5、连通管A;6、电机组;7、加热器;8、陶瓷外壳;9、隔热板;10、转动轴;11、透板;12、连通管B;13、搅拌板;14、出料口;15、转动柱;16、阀门;17、搅拌腔;18、盘旋管;19、透孔;20、流量计;21、箱体;22、滴落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优选的描述:请参阅图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包括箱体21、入料口B3、入料口C4、显示屏1、隔热板9、转动轴10、流量计20、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连通管A5、入料口A2、电机组6、加热器7与盘旋管18,所述入料口A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连通管A5,所述连通管A5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组6,所述电机组6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连接在箱体21内部一角,所述连通管A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7,所述连通管A5的末端固定连通有盘旋管18,所述盘旋管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外壳8,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板13、连通管B12、透板11与转动柱15,所述连通管B12的两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透板11,所述透板1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透孔19,所述连通管B12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腔17,所述搅拌腔17的顶部设置有滴落板22,所述滴落板22的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所述透孔19,所述搅拌腔17为倒梯形,所述搅拌腔17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柱15,所述转动柱15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13,所述搅拌腔17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所述阀门16远离所述搅拌腔17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4。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将三种不同的原料通过入料口A2、入料口B3、入料口C4注入加热装置的内部,通过流量计20的作用,可检测注入的原料容量,便于进行控制,随后原料会流进连通管A5的内部,直至盘旋管18的内部,通过加热器7的作用对其进行加热,再有陶瓷外壳8的作用,将热量均匀的传导加热原料,而加热器7的温度可通过外部控制器进行调整,便于适应不同种类的原料,通过连通管A5的转动,可将原料加热的更为均匀,经过加热处理的原料随后落入进连通管B12,随后通过透板11表面的透孔19进行滴落,而连通管B12同样进行旋转,这样三种原料则可进行第一次混合,随后,三种原料则通过滴落板滴落进搅拌腔17的内部,通过转动柱15与搅拌板13的作用对三种原料进行调和,这样则可完成融合,通过阀门16的作用,当搅拌完成时即可打开阀门16,让润滑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1)、入料口B(3)、入料口C(4)、显示屏(1)、隔热板(9)、转动轴(10)、流量计(20)、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连通管A(5)、入料口A(2)、电机组(6)、加热器(7)与盘旋管(18),所述入料口A(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连通管A(5),所述连通管A(5)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组(6),所述电机组(6)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连接在箱体(21)内部一角,所述连通管A(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7),所述连通管A(5)的末端固定连通有盘旋管(18),所述盘旋管(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外壳(8),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板(13)、连通管B(12)、透板(11)与转动柱(15),所述连通管B(12)的两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透板(11),所述透板(1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透孔(19),所述连通管B(12)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腔(17),所述搅拌腔(17)的顶部设置有滴落板(22),所述滴落板(22)的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所述透孔(19),所述搅拌腔(17)为倒梯形,所述搅拌腔(17)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柱(15),所述转动柱(15)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13),所述搅拌腔(17)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所述阀门(16)远离所述搅拌腔(17)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加工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1)、入料口B(3)、入料口C(4)、显示屏(1)、隔热板(9)、转动轴(10)、流量计(20)、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连通管A(5)、入料口A(2)、电机组(6)、加热器(7)与盘旋管(18),所述入料口A(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连通管A(5),所述连通管A(5)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组(6),所述电机组(6)通过螺丝螺母固定连接在箱体(21)内部一角,所述连通管A(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7),所述连通管A(5)的末端固定连通有盘旋管(18),所述盘旋管(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陶瓷外壳(8),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板(13)、连通管B(12)、透板(11)与转动柱(15),所述连通管B(12)的两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透板(11),所述透板(1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一体成型的透孔(19),所述连通管B(12)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腔(17),所述搅拌腔(17)的顶部设置有滴落板(22),所述滴落板(22)的表面开设有一体成型的所述透孔(19),所述搅拌腔(17)为倒梯形,所述搅拌腔(17)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柱(15),所述转动柱(15)的侧表面均匀设置有搅拌板(13),所述搅拌腔(17)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所述阀门(16)远离所述搅拌腔(17)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4)。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
申请(专利权)人:驰美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