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锅炉加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加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每个加药装置均包括具有进料管和出料管的溶液箱,溶液箱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管,转动管内转动嵌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连通有气泵,转动管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槽,转动管上还周向设有若干搅拌组件,溶液箱内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管转动,所有搅拌组件将同步转动,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同时,气泵将通过进气管向转动管内通入高压气体,气体将通过第一通气槽进入到溶液内,溶液内将产生气泡使得溶液运动地更加剧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加药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加药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加药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中,电厂的锅炉用水的水质问题可以通过采用炉内加药处理的方式解决。加药系统是一款自动加药产品,主要用于电厂的锅炉给水、循环水、加联氨、磷酸盐等处理,也可用于石油、化工、环保、供水系统等行业。用户只需将加药系统安放在加药间,将进水口、出药口接好并接通电源即可启动投入运行,这种工厂化的整套装置,可大大减少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对整机系统的质量、安全和现场投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363712Y公开了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每个加药装置包括一各或多个溶液箱、一个搅拌器和一个加药器。现有技术在使用时,使用加药器将加药器内的药水输入,开启搅拌器使得搅拌臂开始转动,当搅拌臂开始转动时,带动加药器内的的药水转动从而实现其搅拌效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药水的混合主要是通过搅拌臂在溶液箱内部搅拌实现的,而仅通过搅拌臂的单方向搅拌将药水搅匀,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导致加药时间延后,加药系统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加药系统,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每个加药装置均包括具有进料管和出料管的溶液箱,溶液箱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管,转动管内转动嵌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连通有固定在溶液箱上的气泵,转动管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槽,转动管上还周向设有若干搅拌组件,溶液箱内设有用于带动转动管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药品通过进料管进入到溶液箱内后,驱动组件将带动转动管转动,所有搅拌组件将同步转动,多组搅拌组件对溶液的同步搅拌将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同时,气泵将通过进气管向转动管内通入高压气体,气体将把转动管内的溶液压出转动管,且气体将通过第一通气槽进入到溶液内,溶液内将产生气泡使得溶液运动地更加剧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搅拌组件均包括固定在转动管外壁上的固定板,所有固定板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搅拌杆,所有搅拌杆上均固定有若干搅拌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管的转动过程中,所有搅拌杆均将绕转动管转动,所有搅拌叶均将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固定板和搅拌杆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所有固定板均连通于转动管和对应的搅拌杆,所有搅拌杆的外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连通于对应搅拌杆内部的第二通气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管内的部分气体将通过固定板内部进入到搅拌杆内,然后这部分气体将通过第二通气槽进入到溶液内,使得溶液箱内各个区域的溶液均产生剧烈运动,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搅拌杆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固定板,溶液箱内设有带动所有搅拌杆同步自转的带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管带动所有搅拌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组件也将带动所有搅拌杆同步自转,故所有搅拌杆周围均会产生一个漩涡,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动组件包括若干固定套设在对应搅拌杆外的配合齿轮和啮合于所有配合齿轮的内齿圈,内齿圈固定嵌设在溶液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管带动所有搅拌杆转动的过程中,所有配合齿轮均将在内齿圈上运动并带动对应的搅拌杆转动,故无需额外的驱动源即可促使所有搅拌杆同步自转,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搅拌杆外均转动套设有限位环,所有限位环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于转动管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杆的转动过程中,限位环的内壁将始终贴合于搅拌杆,使得搅拌杆不易弯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管的外壁上周向开设有若干贯穿槽,所有贯穿槽内均滑动嵌设有限位件,进气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所有限位件转动嵌设的环形槽,转动管上设有推动所有限位件共同嵌入环形槽内的推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管嵌入到转动管内后,推动件将推动所有限位件共同嵌入到环形槽内,既使得转动管能够转动,又使得进气管不易从转动管内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为滑动套设在转动管外的推动环,推动环朝向限位件的一侧设有朝进气管倾斜的推动面,所有限位件均呈球状设置并抵触于推动面,转动管上设有用于将推动环锁紧固定的锁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管嵌入到转动管内后,滑动推动环使得推动面抵触于所有限位件,所有限位件均将被推动嵌入到环形槽内,再通过锁紧件将推动环锁紧固定在转动管上,即可使得进气管不易从转动管内脱离;在转动管的转动过程中,所有限位件均将在环形槽和对应的贯穿槽内滚动,使得限位件与环形槽槽壁的滑动摩擦变换为滚动摩擦,从而便于转动管的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转动管、进气管、气泵、搅拌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多组搅拌组件将对溶液进行同步搅拌,且气体将通过第一通气槽进入到溶液内,溶液内将产生气泡使得溶液运动地更加剧烈,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2.搅拌杆、固定板和第二通气槽的设置,使得溶液箱内各个区域的溶液均产生剧烈运动,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3.配合齿轮和内齿圈的设置,使得所有搅拌杆周围均产生一个漩涡,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溶液箱;11、进料管;12、出料管;2、转动管;21、第一通气槽;22、贯穿槽;23、限位件;24、环形槽;25、推动环;26、推动面;27、螺纹段;3、气泵;31、进气管;4、搅拌组件;41、固定板;42、搅拌杆;43、搅拌叶;44、电机;45、主动齿轮;46、从动齿轮;47、第二通气槽;48、配合齿轮;49、限位环;491、连接杆;5、内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每个加药装置均包括具有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的溶液箱1,溶液箱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同一转动管2,转动管2沿竖直方向延伸,转动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槽21;转动管2内转动嵌设有进气管31,进气管31上连通有固定在溶液箱1上的气泵3。气泵3将通过进气管31向转动管2内通入高压气体,气体将通过第一通气槽21进入到溶液内,溶液内将产生气泡使得溶液运动地更加剧烈,从而提高了药水的搅拌效率。如图1所示,转动管2上还周向设有若干搅拌组件4,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组件4的数量为两组,所有搅拌组件4均包括固定在转动管2外壁上的固定板41,所有固定板41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搅拌杆42,所有搅拌杆42上均固定有若干搅拌叶43;溶液箱1内设有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加药装置均包括具有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的溶液箱(1),溶液箱(1)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管(2),转动管(2)内转动嵌设有进气管(31),进气管(31)上连通有固定在溶液箱(1)上的气泵(3),转动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槽(21),转动管(2)上还周向设有若干搅拌组件(4),溶液箱(1)内设有用于带动转动管(2)转动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加药装置均包括具有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的溶液箱(1),溶液箱(1)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管(2),转动管(2)内转动嵌设有进气管(31),进气管(31)上连通有固定在溶液箱(1)上的气泵(3),转动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槽(21),转动管(2)上还周向设有若干搅拌组件(4),溶液箱(1)内设有用于带动转动管(2)转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搅拌组件(4)均包括固定在转动管(2)外壁上的固定板(41),所有固定板(41)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搅拌杆(42),所有搅拌杆(42)上均固定有若干搅拌叶(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固定板(41)和搅拌杆(42)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所有固定板(41)均连通于转动管(2)和对应的搅拌杆(42),所有搅拌杆(42)的外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连通于对应搅拌杆(42)内部的第二通气槽(4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搅拌杆(42)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固定板(41),溶液箱(1)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世伟,朱建华,任加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兴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