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流喷淋装置,包括旋流喷淋塔、高压喷淋机构、漆渣下水管,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旋流喷淋塔上方,所述漆渣下水管连接于旋流喷淋塔的漆渣输出端;所述旋流喷淋塔包括旋流桶及设置于旋流桶上的旋流层、连接筒,所述旋流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中空腔的上端开口上方,所述旋流层安装于中空腔内,所述连接筒连接于旋流桶的一端,所述连接筒具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于中空腔;借此,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易于制作和清理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喷淋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旋流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油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其主要由小分子有机溶剂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水汽,水汽中会夹杂有部分大分子有机物,以及,还有色粒、固体树脂粉末等固态污染物,导致生产车间的工作受到污染,甚至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为此,一些用于处理油漆生产的废气的废气处理装置相继产生。现有技术中的油漆废气处理装置通常包括水幕、高压喷淋系统、排风管、废气洗涤塔,但其废气洗涤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后期的清理维护。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喷淋装置,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易于制作和清理维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旋流喷淋装置,包括旋流喷淋塔、高压喷淋机构、漆渣下水管,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旋流喷淋塔上方,所述漆渣下水管连接于旋流喷淋塔的漆渣输出端;所述旋流喷淋塔包括旋流桶及设置于旋流桶上的旋流层、连接筒,所述旋流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中空腔的上端开口上方,所述旋流层安装于中空腔内,所述连接筒连接于旋流桶的一端,所述连接筒具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于中空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流桶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分别连通于导气通道、中空腔,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延伸至旋流桶外,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具有用于连通水帘机的清洗室的衔接孔,所述衔接孔连通于导气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流层可拆卸式安装于旋流桶的内侧壁上,所述旋流层包括主体部及围绕主体部的外侧壁依次间距设置的若干旋流叶片;若干旋流叶片的一端均连接于主体部的外侧壁,另一端均连接于一环形定位臂的内侧壁上;若干旋流叶片均倾斜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旋流叶片之间形成倾斜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压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管及连接于喷淋管的高压喷淋头,所述高压喷淋头位于旋流喷淋塔的上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旋流喷淋塔、高压喷淋机构、漆渣下水管的依次设置,结合旋流桶、旋流层、连接筒的设计,使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易于制作和清理维护。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的大致剥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旋流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的卷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的基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台20、旋流喷淋装置21、旋流喷淋塔211、旋流桶2111、中空腔2112、安装口212、旋流层2121、主体部2122、旋流叶片2123、环形定位臂213、连接筒2131、导气通道2132、衔接孔22、倾斜通道23、漆渣下水管30、脱水装置31、箱体32、脱水机构33、保养门40、水幕50、水璇涡卷装置51、旋涡室52、清洗室53、废液输出室54、旋涡入口55、卷吸板551、第一横向板部552、第一竖向板部553、弧形板部554、第一斜向板部555、第二斜向板部56、基架561、第二横向板部562、第二竖向板部563、第三斜向板部564、第三竖向板部565、连通孔60、排风装置70、捞渣池80、水池90、水循环装置91、驱动机构92、第一回流管93、第二回流管101、隔板102、气室。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当然,并不局限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的应用,下面以其应用于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上作以说明。所述涡卷气旋混动水帘机包括机台10及设置于机台10上的预处理装置、旋流喷淋装置20、脱水装置30;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水幕40、水璇涡卷装置50;该水幕40的输出端连接于水璇涡卷装置50的输入端,该水璇涡卷装置50的输出端连接于旋流喷淋装置20的输入端,该旋流喷淋装置20的输出端连接于脱水装置30的输入端,该脱水装置30的输出端连接有排风装置60,该排风装置60安装于机台10上;该水璇涡卷装置50包括旋涡室51、清洗室52及废液输出室53,该旋涡室51的输入端与水幕40之间形成有用于漆雾通过的旋涡入口54,该旋涡室51连通于清洗室52,该清洗室52位于旋涡室51上端,该清洗室52连通于废液输出室53。具体而言,所述旋涡室51内设置有卷吸板55,所述卷吸板55的一端延伸至水幕40外,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清洗室52内,所述卷吸板55具有用于吸附漆粒的水膜,所述水幕40为锯齿形水幕40,所述卷吸板55与水幕40间距设置以形成前述旋涡室51。借此,通过锯齿形水幕40的设置,可将流水水幕40充分进行扩散,以增加漆雾的捕集率;通过水璇涡卷装置50的设置,可使含漆雾的空气在排风装置60的引力作用下通过水幕40与旋涡室51的旋涡入口54时,形成文丘里管现象,漆雾和水在卷吸板55的作用下,旋转经旋涡室51进入到清洗室52内,此时,密度较大的漆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卷吸板55的水膜收集,部分漆粒(即密度较小的漆粒)与水粒一起在清洗室52内反复碰撞,凝聚形成含漆雾的水滴,然后经废液输出室53落入下述捞渣池70内,如此,实现了漆雾的预处理,可将部分漆粒通过预处理的方式处理掉。所述卷吸板55包括第一横向板部551、第一竖向板部552及弧形板部553,所述弧形板部55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向板部552、第一横向板部551,所述弧形板部553自第一横向板部551朝向第一竖向板部552凹设;所述第一横向板部551的一端延伸至水幕40外,并与锯齿形水幕40的下端的锯齿部之间间距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板部552的一端延伸至清洗室52内;所述第一横向板部551、弧形板部553、第一竖向板部552、水幕40四者围构形成前述旋涡室51。所述第一横向板部551延伸至水幕40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斜向板部554,所述第一斜向板部554自第一横向板部551的一端向外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板部552延伸至清洗室52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斜向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喷淋塔、高压喷淋机构、漆渣下水管,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旋流喷淋塔上方,所述漆渣下水管连接于旋流喷淋塔的漆渣输出端;/n所述旋流喷淋塔包括旋流桶及设置于旋流桶上的旋流层、连接筒,所述旋流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中空腔的上端开口上方,所述旋流层安装于中空腔内,所述连接筒连接于旋流桶的一端,所述连接筒具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于中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喷淋塔、高压喷淋机构、漆渣下水管,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旋流喷淋塔上方,所述漆渣下水管连接于旋流喷淋塔的漆渣输出端;
所述旋流喷淋塔包括旋流桶及设置于旋流桶上的旋流层、连接筒,所述旋流桶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所述高压喷淋机构设置于中空腔的上端开口上方,所述旋流层安装于中空腔内,所述连接筒连接于旋流桶的一端,所述连接筒具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于中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桶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分别连通于导气通道、中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辉龙,符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慧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