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50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位于先导阀部(200)的活塞腔内,即在三位电磁滑阀内使用了具有复位功能的活塞组件,将传统的活塞和回复弹簧的功能集成在了活塞组件上,仅用活塞组件和先导流路配合就可以实现传统的三位阀的三个滑阀阀芯位置的切换,而且本实施例的先导结构与传统先导结构在尺寸上并无明显变化,因此滑阀长度方向上大大减小了尺寸。具体实现手段的有益效果参见实施例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在阀孔内滑动的阀芯对多个端口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滑阀,特别涉及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
技术介绍
公知的三位置切换阀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在滑动自由地收容在阀孔内的滑阀阀芯的两端分别配设活塞,同时使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在该滑阀上,如果通过一方的先导阀使先导流体压作用在一方的活塞上,则上述滑阀向一方向移动而切换到第一切换位置,如果通过另一方的先导阀使先导流体压作用在另一方的活塞上,则上述滑阀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如果使双方的先导阀都成为闭而使双方的活塞从先导流体压的作用释放,则上述滑阀由复位弹簧切换到中立切换位置。有时,复位弹簧设有两个,分别置于滑阀阀芯两端,有时复位弹簧设有一个,也可以将滑阀阀芯切换到中立切换位置。例如,CN205101602U三位五通中封式电磁阀,CN204061998U常闭型三位五通电磁阀,但复位弹簧是不可缺少的,需单独设置安装腔来安装复位弹簧。上述三位置切换阀均具有一个缺陷就是沿切换阀阀体长度方向上布置的活塞、复位弹簧会使得切换阀在长度上很难减少尺寸,特别是在安装空间受限时,三位置切换阀因长度过长难以安装在该空间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因其具有传统的活塞功能和回复弹簧的功能,使用其替代传统的结构,以减少阀体长度尺寸为目的,消除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位于先导阀部的活塞腔内,包括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及两者包围形成的内腔,弹性部置于内腔中能够被第一壳和/或第二壳压缩并在压力释放后回弹,第一壳外套有密封圈。第一壳外表面设有顶柱,顶柱能够至少部分的进入到与先导阀部相邻的主阀体部阀孔内并推动滑阀阀芯。第一壳内壁设有固定柱,第二壳内壁设有定位座,弹性部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被固定柱和定位座定位。弹性部还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被固定柱和定位座定位且套设在第一弹簧的外侧,第二弹簧具有比第一弹簧更大的弹力。第一壳和/或第二壳上设有通气孔,在活塞组件被压缩时内腔的流体能够从通气孔排出。定位座位于第二壳内壁中心位置,通气孔位于第二壳上,并贯穿设在定位座内。先导流体压不作用在活塞组件时,第一壳被弹性部压靠在滑阀阀芯一端,第二壳被弹性部压靠在活塞腔的侧壁。第一壳包括导筒,导筒的端部设有定位翻边,第二壳包括限位法兰,定位翻边与限位法兰配合防止第一壳与第二壳脱离。第二壳设有至少一个变形槽,第二壳能够以变形槽收缩的状态进入到第一壳导筒内,当第二壳进入到导筒内后释放对变形槽的压缩,第二壳在导筒内能够舒展至不受力的状态且第二壳被导筒内壁导向在轴向上运动。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三位电磁滑阀内使用了具有复位功能的活塞组件,将传统的活塞和回复弹簧的功能集成在了活塞组件上,仅用活塞组件和先导流路配合就可以实现传统的三位阀的三个滑阀阀芯位置的切换,而且本实施例的先导结构与传统先导结构在尺寸上并无明显变化,因此滑阀长度方向上大大减小了尺寸。具体实现手段的有益效果参见实施例部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双先导式滑阀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主阀体部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塞组件的爆炸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塞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结构的立体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罩和先导件爆炸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件的立体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件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结构去除活塞组件后的纵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罩的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罩的纵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先导阀罩的水平剖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主阀体部,11-先导流道,12-主阀体密封圈,13-阀芯第一端,14-阀芯第二端,15-螺孔,16-阀芯,200-先导阀部,21-先导阀罩,210-第一入口,211-第二入口,212-第二接合面,213-第二侧壁,214-第二先导孔,215-密封圈,216-筋板,217-定位柱,22-先导件,220-定位套,221-第一先导孔,222-第一接合面,223-密封槽,224-第一侧壁,225-先导腔,226-阀座,227-限位板,23-手动阀,230-手动阀O型圈,231-手动阀弹簧,232-顶头,24-活塞组件,240-活塞腔,241-第一壳,2411-固定柱,2412-导筒,2413-沉槽,2414-定位翻边,2415-顶柱,242-第二壳,243-通气孔,244-限位法兰,245-第一弹簧,246-密封圈,247-定位座,248-变形槽,249-第二弹簧,25-盖板,250-板体,251-限位角,300-电磁阀部,301-外套,302-铁芯,303-第一密封圈,304-电磁阀芯,305-第二密封圈,306-内阀芯,307-内套,308-第二复位弹簧,309-外螺纹,310-第一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双先导式滑阀。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双先导式滑阀,该滑阀是具有一个先导阀部200的双侧先导式的滑阀,具有主阀体部100和两侧的先导阀部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部100具有作为五端口阀的阀构造,为三位五通阀,所述先导阀部200设置于主阀体部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由该主阀体部100控制的压力流体为压缩空气。需要澄清的是,本实施例的先导阀部200并不需要与具有特定端口数目的主阀体部100相配合,本实施例的三位五通阀的主阀体部100不应理解为对先导阀部200的限定。所述主阀体部100的壳体为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的矩形的块形,在其下表面沿该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列地形成有输入用P、排出用的端口E1、E2。上表面设有输出用的端口A1和A2,该五个端口的配置为如下配置: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用端口A1、A2位于中央的输入用端口P的两侧,第一以及第二排出用端口E1、E2位于该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用端口A1、A2的两外侧。通过使两个所述先导阀部200交替地接通、断开交替地供给或排出先导气体,从而将所述滑阀阀芯16切换到推进位置或恢复位置,当主阀体部100的输入用P端口无流体供应时,滑阀阀芯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位于先导阀部(200)的活塞腔内,包括活塞组件(24),活塞组件(24)包括第一壳(241)和第二壳(242)及两者包围形成的内腔,弹性部置于内腔中能够被第一壳和/或第二壳压缩并在压力释放后回弹,第一壳外套有密封圈(24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位于先导阀部(200)的活塞腔内,包括活塞组件(24),活塞组件(24)包括第一壳(241)和第二壳(242)及两者包围形成的内腔,弹性部置于内腔中能够被第一壳和/或第二壳压缩并在压力释放后回弹,第一壳外套有密封圈(2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特征在于:第一壳(241)外表面设有顶柱(2415),顶柱(2415)能够至少部分的进入到与先导阀部(200)相邻的主阀体部(100)阀孔内并推动滑阀阀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特征在于:第二壳(24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241)内并被第一壳导向和限位,第一壳(241)内壁设有固定柱(2411),第二壳(242)内壁设有定位座(247),弹性部包括第一弹簧(245),第一弹簧(245)的两端分别被固定柱(2411)和定位座(247)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特征在于:弹性部还包括第二弹簧(249),第二弹簧(249)的两端分别被固定柱(2411)和定位座(247)定位且套设在第一弹簧(245)的外侧,第二弹簧具有比第一弹簧更大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阀结构的活塞,其特征在于:第一壳(24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定华于乃英
申请(专利权)人:威仕喜浙江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